将民间美术渗透进小学美术教学
储倩倩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老庙镇老庙小学 236000
民间美术反映着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审美认知和取向,通常也与民俗活动相关。教师可以在小学美术学科教育当中融入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使学生能够加深对民间艺术体系的认知程度。同时学生也可以在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充分融入艺术的世界,进而达到提高自身审美素养的目的。教师在引入民间美术资源时,需要尽可能的关联学生的实际生活,考虑学生的认知情况,整合趣味化的民间美术资源,从而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
一、立足于教材挖掘丰富的民间美术素材
教师在小学美术学科教学中渗透民间美术知识时,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寻找与民间美术素材贴合的课程,从而自然而然的传递民间美术知识,使学生也能够在了解更多民间艺术文化的前提下,开拓学习视野,产生学习兴趣,并且积极展开美术课堂中知识和技能的探究和实践过程,以此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比如,在小学美术湘美版四年级上册第 8 课《色彩对“印”》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立足于教材来挖掘丰富的民间美术素材。教师可以搜集各地区和拓印相关的作品,让学生了解拓印的方法,获知相关拓印作品的颜色搭配方式、线条交错方法。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搜集与拓印相关的视频资源,让学生了解在拓印时的具体方法,获知拍打、磨压、按压等过程的技巧。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展开实践操作,从而体验民间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了解拓印的实践技巧,并让学生在该过程中发现美、创造美,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小学美术教材当中的资源内容十分丰富,有很多知识本身就和民间美术相关,教师需要强化学生搜集和理解民间美术素材的意识与能力,使学生可以在民间美术素材当中汲取能量,获得关于美的多重体验[1]。
二、构建生动的教学情境渗透民间美术资源
构建生动的教学情境是渗透民间美术资源的有效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下,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与同伴展开交流,可以发表对于相关民间美术元素的看法,学生还可以主动搜集民间美术资源,从而强化学习的积极性。在该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开拓学习眼界,了解更多的民间美术知识。比如,在小学美术湘美版四年级下册第 7 课《剪纸故事》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构建生动的教学情境,来渗透民间美术资源,从而强化学生的审美素养。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品读经典剪纸作品中的故事,赏析剪刻作品,进而强化自身对民间艺术的认知程度。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实现操作的过程中学习人物造型的方法,为了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教师可以利用相关剪纸作品的故事构建故事情境,从而使学生深度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哪些剪纸作品的应用例子,学生可以回顾在某些旅游场景或者节日庆祝活动当中,剪纸艺术都是装饰空间和烘托良好节日气氛的重要元素。学生可以在生活化情境中学习剪纸文化,进一步展开剪纸操作,进而体验民间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2]。
三、借助多样化实践活动探究民间美术知识
将民间美术资源融入于小学美术课堂,可以使学生系统性了解相关作品背后的历史故事,使学生评估其文化内涵,并在多样化的实践操作环节当中了解民间工艺的创作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或者在实践体验中更好的理解相关艺术元素,达到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在多样化实践活动中,教师也能够自然而然的渗透民间美术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比如,在小学美术湘美版四年级下册第 15 课《银饰之美》该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民间美术知识渗透于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赏析民间优秀的银饰作品,增加学生的认知程度,然后再让学生了解如何制作畲族银饰。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锡纸代替银材料,展开实践操作,使学生拥有更多的创作空间。在学生掌握了实践操作方法之后,再让学生利用专业的工艺材料展开实践探究过程,从而让学生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民间美术资源渗透至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丰富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需要立足于教材,挖掘丰富的民间美术素材。教师也要构建生动的教学情境,继而渗透民间美术资源。教师还可以在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当中使学生系统性学习民间美术知识,锻炼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文娟 . 将民间美术渗透进小学美术教学 [J]. 传奇故事 ,2023(37):43-44.
[2] 郑碧芳 . 民间美术资源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思考 [J]. 福建教育研究 ,2025(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