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思维引导与培养策略探究
李保华
河北省定州市实验中学
引言:高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思维引导与培养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方法。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积极创设写作教学情境激活学生写作欲望,并通过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写作框架。同时,教师应整合课内外写作教学资源,把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助使学生以读助写、以写促读,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而教师还应积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通过正反两个方向来思考问题,进而保证写作的客观、培养自身的写作思维。
一、思维品质与写作的关系
良好的思维品质包括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这些能力直接影响写作内容的深度与广度。逻辑性使文章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批判性让写作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能提出独到见解;创新性则赋予写作新颖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而写作并非单纯的语言堆砌,其本质是思维活动的具象化呈现。逻辑的严密性、观点的深度、立意的创新性,皆根植于写作者的思维品质。清晰的认知结构能帮助作者准确提炼核心观点,辩证的思维模式可确保论证过程的合理性,而开放的思维视野则为文本注入独特价值。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思维引导与培养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活写作思维
创设情境是指通过构建生动具体的场景或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思维活力。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创设情境,如语言描述、图像展示、角色扮演等,使学生仿佛置身于与写作主题相关的真实或虚构世界中。这样的情境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认知冲突,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写作主题。通过情境的引导,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写作背景和要求,从而激活他们的写作思维,激发创作灵感。在情境的启发下,学生能够更自然地运用语言,表达更加丰富和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以结合人教版高一上册《故都的秋》为例,在《故都的秋》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文章中描绘的秋日景象以图片或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故都秋天的独特韵味,并结合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如“为什么郁达夫笔下的故都之秋会带有如此浓厚的悲凉色彩”,由此引导学生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理解文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与人生感慨。接下来,教师可以进一步设问:“全文虽未直接抒发作者的情感,但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将那份悲凉与眷恋之情传达得淋漓尽致,作者是如何巧妙实现这一点的?”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情境,探究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方式,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鼓励他们在后续的写作学习中主动尝试运用类似技巧,以景传情,提升写作表现力。
(二)巧设问题,引导想象创造
巧设问题是指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递进式或开放式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和探索写作主题。这些问题可以围绕写作主题的核心概念、关键要素、情感色彩或争议点展开,旨在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能够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和思考写作主题,挖掘出更多新颖独特的观点和素材。同时,问题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形象和情节,从而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以结合人教版高一上册第三单元的《短歌行》为例,在《短歌行》的写作教学中,巧设问题这一策略可以得到有效应用。首先,围绕《短歌行》的核心概念,教师可以设计启发性问题,如“曹操在《短歌行》中表达的核心情感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主题,理解曹操的雄心壮志和对人才的渴求。其次,针对诗歌的关键要素,如意象、修辞等,教师可以提出引导性问题。例如,“《短歌行》中有哪些典型的意象?这些意象如何与曹操的情感相契合?”或者“分析《短歌行》中的比喻和用典,探讨它们对表达主题的作用。”这样的问题促使学生关注诗歌的细节,挖掘其中的深层含义。
(三)理性辨析,培养批判思维
理性辨析是指通过引导学生对写作主题、观点及论据进行深入的逻辑分析和价值判断,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不盲目接受既有观点,而是学会独立思考,对信息进行筛选、比较和评估。这要求教师设计具有争议性或多元解读的写作任务,激发学生的探讨兴趣。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学会运用逻辑推理、因果分析等方法,对写作内容进行严谨的结构化梳理,确保论述的条理性和说服力。例如,在围绕“理性辨析”的写作教学中,教师结合人教版高二课文《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设计以下教学实例。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并指出其核心论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随后,教师提出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在当今社会,除了实践之外,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检验真理?”这个问题旨在激发学生的探讨兴趣,引导他们不盲目接受既有观点,而是学会独立思考。
四、结语
总之,写作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及其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作用。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科学构建写作框架、整合课内外写作资源等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综合素养。同时,教师应积极与学生沟通,掌握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引导的过程中搜集学生独特的想法,这样能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事半功倍。而高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思维的引导与培养策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和实践来持续完善。
参考文献:
[1]卢凤豪.谈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J].学周刊, 2025, (03):101-103.
[2]徐晨.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指导[J].文理导航(上旬), 2025,(01): 55-57.
[3]张会艳.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自主创作策略实践探索[J].考试周刊,2024,(42):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