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结合 GIS 与深度学习的滑坡灾害易发性制图研究

作者

唐琨

天津市测绘院有限公司 天津 300380

引言

滑坡灾害易发性制图是灾害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对灾害预防、应急响应和土地利用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方法依赖地质调查和经验模型,难以满足高精度、高效率需求。近年来,GIS 技术虽在滑坡灾害研究中广泛应用,但模型构建和验证仍需改进;深度学习技术虽具强大特征提取能力,但数据需求大、模型解释性不足。

一、滑坡灾害易发性制图的现状与挑战

滑坡灾害易发性制图是灾害风险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它能够为灾害预防、应急响应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滑坡灾害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加,这给滑坡灾害易发性制图带来了诸多挑战。

传统滑坡灾害易发性制图方法依赖地质调查、地形分析和经验模型,能反映分布规律,但因对数据依赖强、模型适应性和精度有限,难满足高精度、高效率制图需求,且处理大规模空间数据效率低,难实现快速更新和动态监测。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滑坡灾害研究中广泛应用,能高效处理和分析多源空间数据,为易发性制图提供更丰富数据支持。不过,其应用仍面临一些问题,模型参数优化和验证需更科学方法提高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深度学习技术为滑坡灾害易发性制图提供新思路,其模型有强大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能力,能处理复杂数据结构、适应不同地区滑坡特征。但该技术应用尚处起步阶段,存在数据需求量大、模型解释性不足等问题,黑箱特性使其难被完全信任。总之,GIS 技术在模型构建和验证方面待改进,深度学习技术在数据需求和模型解释性方面需完善。

二、GIS 与深度学习的结合策略

地理信息系统(GIS)与深度学习的结合为滑坡灾害易发性制图提供了一种创新且高效的方法。GIS 技术以其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能力为基础,能够对地形、地质、水文等多源数据进行高效整合与预处理。通过 GIS 的空间分析功能,可以提取出与滑坡灾害相关的地形因子,如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等,这些因子是滑坡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GIS 还可以对地质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岩性分布、断层位置等,这些信息对于理解滑坡的地质背景至关重要。

深度学习技术则为滑坡灾害易发性制图提供了强大的模型支持。深度学习模型,尤其是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NN),能够自动从大量数据中提取复杂的特征和模式。在滑坡灾害易发性制图中,深度学习模型可以用于分析多源数据之间的复杂关系,识别出滑坡发生的潜在模式。例如,CNN 可以用于处理图像数据,如遥感影像,以识别地形和地质特征;RNN 则可以用于处理时间序列数据,如降雨数据,以分析滑坡的触发机制。通过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可以构建出高精度的滑坡灾害易发性模型,该模型能够根据输入的数据预测滑坡发生的概率。为了实现 GIS 与深度学习的有效结合,需要构建一个集成的框架。在这个框架中,GIS 用于数据的预处理和特征提取,深度学习模型则用于分析和预测。具体来说,GIS 可以将多源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生成适合深度学习模型输入的数据格式。然后,深度学习模型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进行训练,学习滑坡灾害发生的模式。在模型训练过程中,需要利用大量的历史滑坡数据和相关环境数据进行监督学习,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泛化能力。通过这种方式,GIS 与深度学习的结合不仅能够充分利用 GIS 的空间分析能力,还能够发挥深度学习模型的强大学习能力,从而实现对滑坡灾害易发性的高精度预测。此外,GIS 与深度学习的结合还可以通过模型验证和优化来进一步提高滑坡灾害易发性制图的精度。在模型验证阶段,可以利用 GIS 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深度学习模型的输出结果进行空间一致性检查,确保模型预测的滑坡易发性区域与实际地理环境相符合。同时,通过 GIS 的空间插值和统计分析功能,可以对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评估和优化,进一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GIS 可用于分析模型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识别薄弱环节,为优化模型提供依据。实际应用中,GIS 与深度学习结合需考虑数据质量和数量,高质量数据是构建高精度滑坡灾害易发性模型的基础,因此要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和管理系统,确保数据准确完整。

三、滑坡灾害易发性制图的实现与验证

在滑坡灾害易发性制图的实现过程中,GIS 与深度学习的结合策略被有效应用于具体的数据处理和模型构建中。首先,GIS 技术被用于对多源地理空间数据进行整合与预处理,包括地形数据、地质数据、水文数据以及气象数据等。通过 GIS 的空间分析功能,提取出与滑坡灾害相关的地形因子,如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等,并对地质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岩性分布和断层位置,同时处理水文数据,分析降雨模式和地下水位等信息。这些经过处理的数据为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提供了高质量的输入。深度学习模型,尤其是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NN),被用于分析这些多源数据之间的复杂关系。CNN 用于处理图像数据,如遥感影像,以识别地形和地质特征;RNN 则用于处理时间序列数据,如降雨数据,以分析滑坡的触发机制。通过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构建出高精度的滑坡灾害易发性模型,该模型能够根据输入的数据预测滑坡发生的概率,并生成滑坡易发性地图。在模型验证阶段,GIS 的空间分析功能被用于对深度学习模型的输出结果进行空间一致性检查。通过 GIS 的空间插值和统计分析功能,对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评估和优化。为验证模型准确性和可靠性,采用系列验证方法。一是将模型预测结果与已知滑坡事件对比分析,计算准确率、召回率和 F1 分数等指标评估模型性能;二是利用 GIS 空间分析功能,对模型预测的滑坡易发性区域实地调查验证,确保结果与实际相符。通过这些方法,证明 GIS 与深度学习结合的滑坡灾害易发性制图方法在精度和可靠性上优势显著。

结语:

本研究通过结合 GIS 与深度学习技术,成功实现了滑坡灾害易发性制图的高精度预测。GIS 技术在数据预处理和特征提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深度学习模型则通过分析多源数据间的复杂关系,提高了制图精度。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精度和可靠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参考文献:

[1]王存智,张炜,李晨冬,吴佳瑜,湛龙,陈国光.基于 GIS 和层次分析法的沙溪流域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J].中国地质调查,2022,9(5):51-60。

[2]刘杰,武震.基于GIS 的白龙江流域舟曲-武都段的滑坡危险性评价[J].地震工程学报,2020,42(6):1723-1734。

[3]文静,吴彩燕.基于 GIS 的信息量模型的白沙河流域滑坡危险性评价[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17,32(2):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