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园语言教育游戏化的实施策略

作者

栾甜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十五幼儿园

语言是思维与交流的工具,幼儿园时期的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教师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能通过游戏的方式提升幼儿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幼儿未来的学习和社交能力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结合幼儿的兴趣和认知水平,设计出各种富有创意和挑战性的语言游戏,使幼儿能在欢乐的氛围中不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实现幼儿园语言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创设情境化游戏环境,激发语言表达欲望

教师创设贴近幼儿生活、富有角色感和故事性的语言游戏环境,让幼儿在“假想的世界”中自然产生表达需求。幼儿在表达的过程中,教师静静地聆听,适时地给予幼儿引导,使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想说、敢说、愿意说,这样才能够不断激发幼儿表达的欲望,从而使幼儿在进行自身想法表达的过程中实现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师创设“森林运动会”主题活动,教师先将教室进行布置,设置森林背景,还准备一些动物头饰和运动器材,让班级中的幼儿分别扮演小兔、小猴、小熊等角色,并参加“跳远比赛、接力赛、拔河比赛”等。教师以“森林播报员”的身份,对于“赛况”进行播报,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让幼儿进行思考:说出小兔运动员为什么跳得这么远,小猴赢得比赛之后想对现场的观众说些什么。幼儿在代入角色的过程中,能主动表达比赛感受,并参与规则的制定,幼儿在完成“比赛”之后发表获奖感言。幼儿在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其使用完整的句子,通过情境的驱动,使幼儿的语言表达不再是任务,而是有感而发。教师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表达欲望,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都能得到快速提升。

二、丰富游戏类型,提升语言学习趣味性

教师应避免单一的语言游戏形式,创设多样化、互动性强的游戏,这样能调动幼儿的多感官参与,使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反复练习语言结构,提升表达的流畅性和逻辑性。

例如,教师创设“词语火车”主题活动,教师先让班级中的幼儿一个接一个地说出与特定主题相关的词语,如动物、水果等,借助接龙式的游戏考验幼儿的词汇储备,还能锻炼他们的反应能力。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需要迅速思考并说出合适的词语,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思维敏捷性和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还可以开展“故事拼图”游戏,提前将一个完整的故事分割成若干片段,然后让幼儿通过合作将这些片段重新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相互交流、讨论,分析每个片段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准确地完成拼图,这样能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语言沟通能力。

教师还创设“儿歌创编”游戏类型,先教幼儿一首简单的儿歌,然后引导幼儿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感悟展开想象,对儿歌的内容进行改编。幼儿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对歌词的内容进行改编,可以适当地增减。在创编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运用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知识,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对提升他们的语言创新能力和想象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借助这些多样化的游戏类型,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语言学习,不断提升了语言学习的趣味性和效果。

三、整合多元资源,支持幼儿创造性表达

教师结合幼儿的需求,利用绘本、动画、视频、实物、自然材料等资源,拓展幼儿语言游戏的内容与形式,鼓励幼儿进行个性化表达,这样能丰富幼儿的语言学习素材,还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欲望。

例如,教师结合绘本《好饿的毛毛虫》开展创意叙说活动,教师先让幼儿观看“毛毛虫”的图片,之后引导幼儿观察毛毛虫吃了哪些食物,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接着为班级中的幼儿提供各种水果、树叶的模型,让幼儿分别扮演小毛毛虫,在边“吃”边“说”中说出自己星期一吃了哪些食物,星期二又吃了哪些食物?吃饱之后有怎样的感受?幼儿在创编“自己的毛毛虫故事”时,能运用一些量词来进行表达,其他幼儿在聆听的过程中,找出其表达出现错误的地方,并对其进行纠正。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整合多元资源,使幼儿在多感官参与中拓展了语言经验,大胆地进行个性化的表达,语言表达更具生动性与创造性,教学质量也能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游戏化应以幼儿为中心、以兴趣为驱动、以表达为目标,通过创设情境丰富形式整合资源,能够构建开放的语言游戏环境,使幼儿在“玩”中积极地进行口语表达,同时能够具备倾听、理解的能力,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建立语言自信,为终身语言发展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林婉欣 . 幼儿园语言教育游戏化的实践方法 [J]. 读写算 ,2023,(16):86-88.

[2] 冯幼平 .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游戏精神的探寻与重塑 [J]. 智力 ,2023,(11):14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