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政治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作者

付建平

重庆市开州区开州中学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推进高中政治教学正经历深刻变革,核心素养培养成为教学重点与难点,传统教学模式过分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难以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培养具备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与公共参与能力人才成为现代教育任务,探究从问题情境构建、社会实践融入与评价机制优化三个角度,探讨高中政治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期望能够提供实用教学参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构建问题情境,激发政治思维深度

构建问题情境作为高中政治教学重要手段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思维活力,培养政治分析能力,精心设计贴近现实社会热点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突破传统灌输式教学局限。教师应当围绕政治生活中典型案例设置悬念,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例如在讲授民主制度主题时应当通过设计村委会选举场景,让学生讨论公平选举条件与程序体验民主决策过程,这种情境创设使抽象政治概念具体化、生活化,增强学习趣味性促进知识内化。问题情境构建需注重开放性与层次性,既要有基础问题供全体学生参与又要设置挑战性问题满足优秀学生需求,形成梯度思维训练体系,同时问题情境应富含价值判断空间,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形成正确价值观培养政治敏感性与辨析力。

实践表明问题情境教学需要与课堂教学方法创新相结合,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模拟法庭等多样形式营造民主平等氛围,针对国际形势复杂变化设计中美贸易摩擦议题,引导学生从国家利益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国际视野与爱国情怀。教师在此过程中应转变角色,从知识传授者变为学习引导者,适时提供思维支架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问题情境教学还应注重思维训练过程,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分析、论证、评价形成系统思维习惯,通过设置矛盾冲突情境激发认知不平衡,促使学生运用政治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提升。教学实践需注重情境真实性与典型性,避免为设置问题而设置问题,确保问题情境能够真正促进学生思维深度发展培养政治核心素养。

二、融入社会实践,提升公民责任意识

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融入社会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对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知识转化为实际认知能力,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走访本地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民营企业等不同所有制形式组织,使学生亲身感受各类企业运营状况与管理模式差异。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比较不同企业员工工作状态、企业文化氛围等现象,加深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理解。结合市场调研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市场供需变化,体会价格形成机制认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此类实践活动超越课本知识局限,使经济学概念具体化、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实地考察后组织小组讨论、撰写调查报告等形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经济现象,培养经济分析能力与社会责任意识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形成。

以某高中政治课堂为例教师在讲授必修二第一单元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内容时设计了家乡企业调查实践活动,先组织学生分组调研本地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及民营科技公司,通过参观企业生产线、访谈企业管理人员、收集企业发展历程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国有企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用、合作社增加农民收入效果、民营企业创新活力,切身体会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互补价值。回到课堂后学生结合实践经历开展模拟经济政策制定活动,分析如何更好发挥相关部门与市场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效率,通过角色扮演方式学生分别站在企业家、消费者立场思考问题,体会宏观调控必要性与市场机制重要性形成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同感。此类创新实践方式将枯燥经济学原理转化为生动社会体验,使学生从知道到做到培养经济思维与公民素养。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优化评价机制,促进核心能力转化

优化评价机制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占据核心地位,尤其对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观念具有导向作用,传统评价方式侧重知识记忆与概念理解难以真实反映学生科学思维形成状况,亟需构建多元立体评价体系。针对科学思维培养评价内容应包含科学精神、批判思维等方面,关注学生思维方式转变与能力提升。可以通过设计情境评价任务,考查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实问题能力,采用项目评价法鼓励学生围绕社会热点开展探究性学习,评估科学探究方法应用水平,引入过程性评价通过观察记录学生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等环节,全面把握思维发展轨迹。建立多主体参与机制结合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多角度信息,形成客观全面评价结果,科学思维评价标准制定需注重梯度性与发展性,既关注基础思维训练又重视高阶思维挑战,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切发展空间激发持续进步动力。

某高中政治教师在选修 3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单元教学中实施创新评价实践,设计科学思维擂台赛评价模式,先确立五项核心评价维度:科学性、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和应用性,每项设置具体观察指标。课堂中组织伪科学识别挑战环节展示风水学、星座占卜等材料,要求学生运用科学思维辨析其谬误,教师根据分析深度与思维方法评分,接着开展社会现象剖析任务,学生选择网络谣言、民生热点等议题撰写分析报告,展示辩证思考能力。评价过程中采用思维地图工具记录学生思维发展变化,形成可视化评价档案,期末评价突破传统试卷局限设置科学思维挑战日,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参与模拟法庭辩论等多种形式展示科学思维成果。这种立体评价方式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显著提升。

结论

高中政治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需要系统思考与整体推进,构建问题情境、融入社会实践、优化评价机制三者相互支撑、协同作用。问题情境创设为思维发展提供土壤,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行动能力,科学评价体系引导教学方向并促进能力内化。推进核心素养培养需要教师角色转变注重学科融合,创新教学方法建立多元评价标准,未来应加强教师培训完善课程资源,深化校本实践为学生政治核心素养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亚男 . 高中政治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索 [J]. 成才之路 , 2020(12):2.

[2] 陈义梅 . 高中政治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索 [J]. 成长 ,2020.

[3] 马天明 . 高中政治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析[J]. 新智慧 ,2020(24):118 120-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