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化资源在少年宫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作者

杨佳嘉

准格尔旗青少年综合发展中心

数字化浪潮正深刻重塑教育领域,少年宫作为青少年音乐教育的重要阵地,将数字化资源融入教学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数字化资源以其丰富性、互动性和便捷性,为打破传统音乐教学的壁垒提供了可能。它能让教学资源更广泛,教学方式更灵活,契合青少年在数字环境中形成的学习习惯与认知特点。将数字化资源有效应用于少年宫音乐教学,不仅能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更能在培养青少年音乐素养的同时,增强其数字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赋能。这一探索对推动少年宫音乐教育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当前教育实践中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少年宫音乐教学创新必要性

(一)顺应数字化教育发展趋向

现在,数字化已经成为教育领域无法阻挡的趋势,改变了教育的形态和模式。从教学工具、教学理念层面的变化来看,数字技术已经全面渗透到教育领域,推动教育的变革和发展,而这种变化更多地体现在更加高效化和更开放上。因此,少年宫音乐课堂要主动拥抱数字化时代的浪潮,进行教学革新,是维持音乐教学的生命力、延续音乐教学的发展力,以及提升少年宫的教学能力的有效手段。

(二)满足青少年音乐学习需求

当前青少年是在数字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对待数字技术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在音乐学习方面,仅追求单调而简单的知识讲解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希望获得更直接、交互性的教学方式,希望获取更多元化、更有趣的音乐资源。采用创新的方式,将数字化资源和方法融入音乐课堂教学,能够更好地契合青少年的学习特点,调动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让音乐学习过程更具有自主性和乐趣性。

(三)突破传统音乐教学的局限

传统的音乐教学随着长时间的发展出现很多限制,教学的资源上不能脱离教材以及教师自身积累的资料,使得学生的知识面狭窄。教学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完成的,学生对于学习是没有自主性的,不能适时的展开复习工作,也不能从各个方面扩宽自己的视野,也没有可以及时解决问题的条件。而教学创新能够运用数字化的方式超越其局限,通过数字技术扩展了教学的空间,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适应性。

二、数字化资源对音乐教学的积极效果

(一)丰富音乐教学形式

数字化资源丰富的呈现方式使音乐教学呈现出全新的教学样态,数字资源融入教学中之后,使本来枯燥无味的乐理知识变得更加生动立体,让学习置身于乐教之中,在体验中感受音乐之美,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也给教学带来更多探索性,有助于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认识音乐,使教学不是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形成更加活泼、互动式的教学,让学生产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变化,提升了音乐知识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二)拓宽教学资源渠道

数字化资源是海量性的,完全打破传统教学资源的边界,数字化平台把全世界的音乐资源都串联起来,教师可以应用其进行教学拓展、补充完善教学内容,学生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查询并获取相关音乐信息,而且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为师生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音乐世界的大门,带领师生走入音乐世界的无限风光之中,教学内容更为宽广。

(三)助力开展个性教学

基于数字化资源的灵活性,可以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设计。教师可以通过数字平台捕捉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数据,有针对性地找准学生的弱点,从而因材施教、提供辅导,而学生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进程,遇到不明白或者不会的内容可以反复听练。学生们可以在自己的步伐下学好每一节课,使自己的音乐素养得到提升。

(四)提高学生参与程度

利用数字化资源的互动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数字化工具通过游戏化设计和实时反馈机制可以让学生产生兴趣。同时,也可以通过数字平台开展互动活动,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学习成果等,这也使学生完成了从一个“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身份转换,并获得音乐学习交流、合作所带来的学习体验的满足感,课堂参与度得到提高,形成良性循环。

三、数字化资源在少年宫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构建数字化资源库,实现系统整合

通过构建数字化资源库,把过去杂乱分散的资源变成结构化、层次化,条理清楚的有机体,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各样的教学环节和不同类型学生的教学需要。要建立完善的更新机制,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根据教学实际需要随时补充更新资源,淘汰那些已经过时的或不适合的内容,从而使资源库保持生命活力,不断丰富和完善,增强少年宫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

以少年宫的音乐教学数字化资源库建设为例,教师组成专门的资源建设小组,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全面梳理,然后根据音乐教学的不同模块进行分类。为了方便检索,资源库设置了多维度的搜索功能,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关键词、教学模块、难度等级等方式快速找到所需资源。此外,资源库还链接了一些优质的外部音乐教育平台,如专业的音乐数据库、知名音乐院校的公开课资源等。建设完成后,安排专人负责资源的日常维护和更新,每月根据教学反馈新增或调整部分内容,确保资源库能够持续满足教学需求。

(二)开展线上线下融合,优化教学模式

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可充分运用数字化资源的优势,改善少年宫音乐课堂教学方式。在此模式中,线上可完成知识传授、资源共享、自主练习等功能,指导学生在课前先借助网络平台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课后再用平台巩固所学内容。线下的课堂主要以重难点讲析、技能示范、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等内容为主,可根据学生的网课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工作,精准把握教学的侧重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和实际运用知识。

以少年宫针对“青少年合唱训练”课程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为例。在课程开始前一周,教师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发布合唱曲目和教学视频,要求学生在线上完成曲目预习,熟悉旋律和歌词,并通过平台提交自己的试唱录音。教师在线上对学生的试唱进行初步点评,了解学生对曲目的掌握情况和存在的普遍问题。线下课堂上,教师根据线上反馈,重点讲解合唱中各声部的配合技巧、呼吸协调方法和情感表达要点,组织学生进行分声部练习和整体合练,实时纠正学生的发音、节奏和台风问题。课程结束后,线上平台发布课后练习任务,学生完成后上传至平台,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通过这种融合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唱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三)运用数字伴奏系统,辅助乐器练习

数字伴奏系统能够为不同水平程度的学生搭配合适的伴奏,为不同学生的需求服务。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依据学生练习的程度不断改变曲目,从适合开始练习的曲子逐渐加快速度,增加难度,不断增强学生音乐能力。数字伴奏系统还可以对学生演奏的情况进行实时检测,对音准、节奏等部分实施检测,并提供必要的改正意见给学生,方便学生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乐器练习成为一种富有乐趣和成就感的过程。

以少年宫在钢琴教学中引入数字伴奏系统辅助学生练习为例。对于初学钢琴的学生,教师根据其学习的曲目,在数字伴奏系统中选择简单的节奏型伴奏,将速度调至较慢的水平,突出节拍提示,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节奏感和手型。随着学生水平的提升,教师逐渐增加伴奏的复杂度,加入和弦变化和旋律呼应,同时提高伴奏速度,让学生适应不同的演奏节奏。在学生练习过程中,系统实时显示练习情况,并给出提示,学生根据这些提示反复练习薄弱环节。系统还能记录学生的练习过程,生成练习报告,教师通过查看报告了解学生的练习频率、进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通过使用数字伴奏系统,学生的钢琴练习效率和演奏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四)建立数字评价体系,保障教学质量

数字评价体系基于数字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对教学过程及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完整、客观、精确的记录与分析,弥补了传统评价方式的主观性及局限性。通过对学生学习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及分析,可以综合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并可较准确地反映学生的音乐水平,对于教师来说也可以得到详细的教学反馈,使教师发现问题及不足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保证教学质量不断获得提高。

以少年宫为“音乐素养综合课程”建立数字评价体系为例。该体系通过教学管理平台自动采集学生的线上学习数据。在线下教学中,教师通过移动终端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并上传至评价系统。系统对这些数据进行量化处理,形成综合评价结果。每月生成一次学生个人评价报告,报告中不仅有各项指标的得分情况,还有与班级平均水平的对比分析和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例如,若某学生在线乐理测试成绩较好但乐器演奏得分较低,报告会建议其增加乐器练习时间并寻求教师的专项指导。教师通过查看班级整体评价数据,了解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家长也可以通过平台查看孩子的评价报告,配合教师进行家庭教育辅导。通过这种数字评价体系,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监控和提升。

总结

总之,数字化浪潮推动教育变革,少年宫音乐教学需融入数字元素,以契合时代趋势与青少年多元学习诉求,打破传统教学在资源、时空上的限制。数字资源能丰富教学形式、拓宽资源渠道、助力个性教学、提高参与度,推动教学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晶. 青少年宫系统中古筝特殊教育的研究[J]. 中国民族博览,2023,(24):118-120.

[2] 李俐.“双减”政策下青少年宫校外教育服务改革路径研究[D].山东大学 ,2023.

[3] 周静雯 , 李欣悦 . 乡村“复兴少年宫”项目下音乐特色课程建设路径探究 [J]. 乐器 ,2023,(05):38-41.

[4] 林涓. 闽南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研究[D]. 南昌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