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初中少先队德育工作中班主任的角色定位与路径探索

作者

郭玉萍

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 362000

一、引言

少先队德育工作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关乎学生品德养成与价值塑造。新时代社会环境、教育理念发生变化,对初中少先队德育工作提出新挑战,班主任在这一工作中的角色与行动路径,也成为影响德育实效的关键所在。

二、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初中少先队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角色存在偏差,部分班主任将德育等同于简单说教,忽视自身引导者、陪伴者的角色定位;工作路径单一,多依赖课堂讲授,缺乏与实践活动、学生生活的结合;对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足,德育内容与方式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需求;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未能形成德育合力,这些问题均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三、实施策略

针对当前初中少先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需从班主任的角色重塑与工作路径优化双维度入手,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少先队组织的特性,探索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以此推动初中少先队德育工作实现提质增效。

(一)明确角色定位,筑牢德育基础

班主任需先明确自身在少先队德育工作中的多重角色。既是思想的引导者,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少先队队史、队章,用生动事例让学生理解品德内涵;又是成长的陪伴者,主动走进学生生活,倾听他们的困惑与心声,在日常相处中传递正能量。例如,利用课间与学生交流兴趣爱好,在交流中融入诚信、友善的引导;班会课上结合少先队活动,让学生分享身边的品德故事,班主任适时点评,让角色作用自然渗透到学生成长中,为德育工作筑牢基础。

(二)创新活动形式,丰富德育路径

打破单一的德育模式,结合少先队特点设计多样化活动。可开展“红领巾实践岗”活动,让学生参与校园环境维护、纪律监督等,在实践中培养责任意识;组织“寻访身边榜样”活动,带领学生走访社区里的老党员、优秀志愿者,通过面对面交流感受榜样力量;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主题队会,如春节时组织“感恩家书”活动,中秋时举办“团圆故事会”,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传统文化中的品德元素。活动后引导学生撰写感悟,班主任及时反馈,让德育从课堂延伸到实践,通过丰富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三)关注个体差异,实施精准德育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每个学生的成长背景、性格特点、认知基础存在明显差异,德育工作需在兼顾共性要求的同时,充分关注个体差异,实施精准化的德育引导。班主任可通过建立详细的学生成长档案,档案内容不仅包括学生的品德表现、兴趣特长、家庭情况,还可加入学生对德育活动的参与偏好、在品德认知上的薄弱点等信息——比如有的学生对集体活动兴趣浓厚,有的学生则更倾向于个体性的德育任务;有的学生在“诚信”认知上较为清晰,有的学生则在“尊重他人”方面有所欠缺——通过日常观察、与学生的个别谈心、与科任老师的沟通等方式,持续完善档案内容,以此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德育需求。针对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的学生,避免让其在大型集体活动中单独展示,而是鼓励他们参与小组式的德育活动,如4-5 人一组合作完成“社区公益宣传海报”设计、小组共同策划一次小型的班级助人行动等,在小组合作中,安排性格外向的同学带动他们,让他们在与同伴的互动中逐步打开自己,同时在合作过程中引导他们学会倾听与配合,培养合作意识。对行为习惯存在偏差的学生,摒弃简单批评指责的方式,先通过与学生本人、家长及同学的沟通,深入分析行为背后的原因—若某学生常因小事与同学争吵,经了解发现其是因家庭中家人沟通方式较为急躁,导致其缺乏同理心,不懂得如何温和表达诉求—之后进行一对一的针对性沟通,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改进计划。

(四)加强家校协同,凝聚德育合力

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家庭的配合与支持,班主任需主动搭建家校协同的桥梁,将家庭力量纳入德育体系,形成家校共育的德育合力。班主任要建立常态化的家校沟通机制,除了传统的家长会、家访,可利用微信群、钉钉群等线上平台,定期分享班级少先队德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如上传学生参与“红领巾实践岗”的照片、分享学生的活动感悟等,向家长传递科学的德育理念,比如告知家长“德育并非单纯的品德说教,而是融入日常小事的引导”,引导家长在家庭生活中注重品德渗透。同时,主动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品德表现,如学生是否主动承担家务、与家人的沟通方式如何等,结合学校与家庭的表现,共同为学生制定贴合实际的德育目标。积极邀请家长参与少先队德育活动,除了“亲子德育课堂”,还可在“红领巾实践岗”活动中设置“亲子岗”,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校园公益服务;在“传统节日主题队会”中,邀请有相关特长的家长——比如会剪窗花的家长、会做传统点心的家长等,到班级里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家校德育分享会”,让家长分享自己在家庭中开展德育引导的小方法、小经验,促进家长之间的交流学习。

四、结语

班主任在新时代初中少先队德育工作中,其角色定位的清晰与否、工作路径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德育工作能否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通过明确多重角色筑牢德育基础、创新活动形式丰富德育路径、关注个体差异实施精准德育、加强家校协同凝聚德育合力、融入日常管理落实德育细节等举措,能让德育工作更贴近学生的成长实际,真正走进学生内心。未来,班主任还需持续关注时代发展对德育工作的新要求,不断优化工作策略,让自身的教育行动更具实效,切实引导少先队员在良好的品德滋养中,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李红梅。初中班主任在少先队德育中的角色实践 [J]. 基础教育论坛,2024(3):45-47.

[2] 王建国。少先队德育活动创新路径研究 [J]. 教学与管理,2024(5):38-40.

[3] 张莉。家校协同下的初中少先队德育工作探索 [J]. 教育探索,2024(2):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