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高中数学个性化学习路径探究
徐玉洁
浙江省临海市第六中学 317000
引言
高中数学知识点多、难度跨度大,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有的学生觉得课堂内容太简单,吃不饱;有的学生则觉得太难,跟不上。长期以来,教师只能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水平,很难做到因材施教。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带来了新的可能。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AI 可以精准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为其量身定制学习路径,让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学习数学。
一、AI 技术如何构建个性化学习路径
(一)精准定位知识薄弱点
在实际教学场景中,教师往往难以准确判断每个学生的具体困难。AI 系统通过记录学生在数字学习平台上的完整操作轨迹来解决这个问题。当学生解答一道立体几何证明题时,系统不仅记录最终答案是否正确,还会分析证明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是否正确地添加了辅助线、能否准确应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向量坐标计算是否规范等。这些细节数据经过机器学习算法处理,可以生成精确到具体定理的学生能力画像。例如某生在解三角函数综合题时,系统发现其在辅助角公式应用环节的平均耗时是其他学生的 2.3 倍,且在此类题目上的修改频率显著偏高,就会自动标记该知识点为待强化内容。这种诊断精度远超传统作业批改,能发现诸如仅在某类特定条件下会出错的隐蔽性问题。
(二)量身定制学习内容
基于诊断结果,系统会从题库中筛选符合三个维度的习题:知识维度(直接针对薄弱环节)、难度维度(略高于当前水平)、方法维度(补足特定解题策略)。以人教 A 版概率统计单元为例,对于排列组合基础薄弱的学生,系统会优先推送基本的相邻问题捆绑法练习题;而对已掌握基础的学生,则侧重相同元素隔板法等进阶题型。每道推荐题目都经过关联性验证,确保与目标知识点强相关。当学生在条件概率概念上连续答对 3 道基础题后,系统会自动引入贝叶斯公式的实际应用题,形成循序渐进的训练链条。这种动态选题机制避免了传统题海战术的盲目性。
(三)智能调整学习节奏
系统通过周学习报告和实时预警两种方式调控进度。每周会综合答题正确率、单位时间解题量、知识点覆盖度等 12 项指标,生成学习效率评估。如果数据显示学生对导数应用章节的掌握度达到预设标准(如连续 5 天保持 85% 以上正确率),就会提前开放定积分单元的学习权限。反之,当检测到某生在空间向量单元出现连续 3 次答题超时,会自动插入 2 天的坐标运算专项训练。这种调节不是简单的加速或减速,而是根据遗忘曲线、注意力周期等认知规律,在最佳时间点安排复习与新授内容的比例。教师可以随时查看系统建议的节奏调整方案,并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微调。
二、AI 赋能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新场景
(一)课堂上的分层教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 AI 系统进行分层教学主要依靠三个数据维度:课前诊断测试成绩、日常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实时反馈。系统会根据这些数据将学生动态划分为基础组、提高组和拓展组。以概率与统计单元为例,基础组学生主要练习基本概率计算和简单统计图表分析;提高组学生重点训练条件概率和分布列应用;拓展组则深入探究贝叶斯定理和回归分析。教师可以随时查看各组的实时进度,当发现基础组 80% 学生已掌握基本概念时,可以手动调整分组标准。系统还会自动生成各层次学生的典型错误分析,帮助教师进行针对性讲解。
(二)课后的精准辅导
课后辅导系统主要解决三类问题:作业难题解析、知识点强化和思维方法训练。学生遇到不会的题目时,可以通过系统获得分步骤引导。以一道导数应用题为例,系统会先提示请确定函数的定义域,然后根据学生回答逐步引导思考极值点和单调性。每次辅导后,系统自动记录学生的思维路径和卡壳点,形成个人知识漏洞图谱。每周会生成包含以下内容的报告:本周错误类型统计、进步最大的三个知识点、待加强的两个技能点。这些数据同时推送给学生、家长和任课教师。
(三)考试前的查漏补缺
考前复习阶段,系统执行四个关键步骤:知识扫描、弱点分析、训练生成和模拟调整。
首先全面扫描学生本学期所有练习记录,识别出错误率超过 30% 的知识点。然后分析这些知识点的关联性,比如发现学生在三角函数图像变换和解三角形两个相关知识点上持续存在问题。接着生成包含基础题、变式题和综合题的训练套餐,其中70% 题目针对薄弱环节。最后阶段,系统会调整模拟试卷的题目构成,确保覆盖所有重点薄弱环节。教师可以查看班级整体薄弱点分布,用于最后的集体辅导。
三、挑战与展望
当前 AI 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应用中面临几个现实挑战:一是数据安全问题,系统需要收集大量学生学习数据,包括答题记录、学习时长等敏感信息,如何确保这些数据不被滥用或泄露是首要考虑;二是算法公平性问题,系统在推荐题目和评估学生水平时,可能会因为训练数据偏差而影响判断准确性。例如,系统可能更适应某种思维模式的学生,而对其他类型学生产生误判。
在技术层面,AI 系统对学生情感状态的识别仍存在局限。当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系统难以准确判断是知识掌握不足还是临时分心导致的。此外,系统对开放性数学问题的评价能力也有待提升,特别是对证明题的逻辑严密性和创新性的评估。未来,随着联邦学习等隐私计算技术的发展,数据安全问题将得到更好解决。在算法公平性方面,通过引入更多元化的训练数据和持续优化模型,系统的判断将更加客观准确。情感计算技术的进步将帮助AI 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结语
人工智能技术为高中数学个性化学习路径的探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它让因材施教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未来,随着 AI 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高中数学教学将更加高效、更加精准、更加人性化。
参考文献
[1] 王英迪 .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高中数学个性化学习中的应用探索 [J]. 中国新通信 ,2025,27(4):185-187.
[2] 马云辉 . 人工智能赋能高中数学个性化教学探索 [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4(30):83-85.
[3] 金 香 . 信 息 技 术 在 高 中 数 学 课 堂 中 的 有 效 应 用 探 索 [J]. 电 脑 校园 ,2024(29):268-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