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的策略研究

作者

周启密

四川省什邡中学 四川 什邡 618400

引言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不仅仅是指将知识传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而高中数学作业作为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其如何被更好的设计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面。本文将从当前高中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高中数学新课程理念,提出科学合理的优化策略,以期通过优化的高中数学作业设计,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等的发展。从而实现更好的培养出学生学习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兴趣,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为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探索新的道路。

1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作业设计原则

1.1 作业设计应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新课改的要求,体现在作业设计上就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依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作业设计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给予学生多样化的选择。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我们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但又可达成的作业任务,既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能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作业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究欲望,也要给学生一些自主权,让他们参与到作业形式的选择和作业量的确定中来,培养他们的元认知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这样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作业设计理念,可以促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1.2 作业设计应重视知识的系统性与连贯性

数学学科有着严密的逻辑体系和内在的知识结构,作业设计也要体现出这种系统性和连贯性。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表明,新知识的学习需要与已有认知结构产生实质性联系,所以作业设计要重视知识的前后衔接,促使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网络。横向方面要强化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体现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纵向方面要表现出知识的发展脉络,增进深度理解,作业任务应设计出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引领学生通过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还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通过作业训练让学生掌握数学思考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2 高中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2.1 作业内容单一且缺乏趣味性

高中数学作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内容单一、形式呆板,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作业大部分都是计算题、证明题,缺少开放性、探究性的作业设计,问题情景远离现实生活,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作业要求雷同,缺少层次性,选择性,不能符合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种机械重复的训练方法,削减了学生的学习兴致,而且妨碍了数学思维能力和革新意识的培育,学生把作业当作包袱而不是学习时机,被迫去做而不是自主探究,这干扰了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成果。

2.2 作业量过大加重学生负担问题研究

作业量过重是高中数学教学的突出难题,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很多教师笃信“题海战术”。想通过大量练习来改善考试成绩,致使学生陷入没完没了的机械训练当中,繁重的作业负担侵占了学生自主学习,休息和参加其他活动的时间,容易引发学习疲惫和厌学情绪。而且,大量重复的练习常常收效不大,反而会固化错误的思维模式,妨碍数学能力的真正提升,这种重量轻质的作业观念,同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务必予以改变。

2.3 作业评价方式单一且反馈效果欠佳

作业评价环节存在问题,评价方式单一,缺乏及时有效的反馈,大部分老师还是沿用简单对错,分数这样的评价方法,并未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以及学生思维的方法。而且评价主体单一,教师评价为主,缺少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最后评价结果也很难及时反馈给学生,错过最佳的学习调整时机,同时评价缺乏针对性,对不同层的学生不能指出自己的问题并获得改进。这种粗放的评价,也无法发挥作业的诊断和激励作用,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作业优化策略

3.1 充实作业内容,提升趣味性

作业内容的丰富性与趣味性是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依据 ARCS 动机模型,作业设计需关注注意力、相关性、自信心及满足感这四个层面,可以设计项目式作业,让学生通过完整的项目研究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也可设计情境化作业,把数学问题放置于真实生活的情境当中,还可以设计游戏化作业,凭借数学游戏和竞赛来激起学习兴趣。而且要设计开放性作业,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并解决数学问题,还要给予分层作业方案,以符合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收获成功的喜悦,如此一来,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推动数学思维能力的全面成长。

3.2 合理调控作业量以减轻学生负担

作业量的把握也是保证学习效果的条件,按照学习金字塔说法,练习量增多未必就能优化学习效果。练习的品质与方式才是关键,教师要细致设计作业,做到少而精,并不是机械地做大量练习,也可以借鉴单元整体设计思路去统筹安排作业内容与数量,创建作业协调机制,各科目老师互相交流布置作业情形,防止某些天作业太多,开展弹性作业制度,让学生依据自身的状况自行挑选作业题目以及量,还要关注作业是否具有代表性,精选出能达至举一反三目的的作业题目,以此来保障学习效果,又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3.3 优化作业评价方式以全面体现学生学习成效

作业评价方式的改进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依据形成性评价理论,创建多元评价体系,采用等级制和描述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关注结果正确与否的同时也看重思维过程与解题策略。而且引入多元评价主体,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并且培育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还要形成起及时反馈机制,借助面批,小组讨论等方式快速给予反馈,而且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学习分析工具之类,深入挖掘作业数据资料。从而为个性化指导赋予根基,如此一来就能全方位地体现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而有效地推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3.4 构建个性化作业管理系统

创建科学的作业管理系统是达成作业优化的关键保证,依靠信息技术创建作业管理平台,做到作业布置,提交,批改,反馈的数字化管理,依靠大数据分析。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展开追踪并加以分析,找出学习上的困难和知识上的漏洞,创建个性化作业推荐系统,依照学生的学习情况,智能地向他们推送合适的作业任务,创建作业资源库,给予多种多样的作业素材和案例,助力教师执行作业设计工作,还要加强对作业的研究。定时举办作业有效性评定,持续改良作业的设计和管理策略,通过系统的作业管理,达成作业环节的科学化,细致化,切实提升教学质量。

结语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作业设计原则、存在不足以及作业优化等很多方面去考虑。在增加作业内容,合理控制作业量,优化作业评价方式,形成作业管理系统等诸多措施之后,就能切实提升高中数学作业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独立学习能力。并且这样的优化做法也给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给予新的思路和办法,推动高中数学教学朝着科学,合理又有效的方式前进。

参考文献

[1] 陈祥彬,陈思怡“.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三)——基于核心素养的作业难度设计[J]. 小学数学教育,2022(07):4-9.

[2] 牟伟胜 . 数学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研究[J]. 科技资讯,2021,19(13):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