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AI 智能导学支持初中函数高阶思维发展的瓶颈与突破

作者

陈子敬

石嘴山市第八中学 753000

引言

函数是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其教学不仅关乎代数知识的掌握,更承载着培养学生抽象思维、模型思想和应用意识的重要任务。但目前初中函数教学面临了以下问题:一是学生机械记忆函数性质,难以理解“变量间的依赖关系”这一本质;二是教师难以设计出能激发学生深度思考的学习活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AI 智能导学系统以其数据分析、个性化推送和交互式学习等功能,为解决这些教学瓶颈提供了新的可能。

一、四阶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一)前置诊断:精准定位学习起点

当下,学生函数学习的起点存在明显差异性,这种差异直接影响后续教学效果。智能导学系统可通过多维度数据采集与分析,实现对学生学情的精准诊断。以函数概念教学为例,系统会重点分析学生对变量关系、函数表示法、坐标系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特别关注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函数模型的能力表现。通过分析学生在“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函数关系”这类题目的解题过程,系统可识别出学生的思维障碍点。教师发现,有的学生在理解“变量间的对应关系”这一核心概念时存在困难,往往将函数关系简单理解为公式运算。系统则会根据诊断结果,自动推送相应的概念解析动画和基础训练题,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函数概念。这种数据驱动的诊断方式,为教师制定差异化教学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使教学活动更加聚焦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动态建模:化解抽象概念理解障碍

函数概念的抽象性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要难点。智能导学系统通过动态几何建模工具,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可视化的直观表现。在二次函数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交互式界面实时调节函数参数,观察抛物线图像的动态变化过程。参数 a 的调整直观展示开口方向与大小的变化,参数 c 的变化则清晰呈现图像平移的轨迹。这种基于操作的探究学习方式有效促进了学生对函数本质的理解。实证研究表明,通过动态建模学习,学生不仅能准确描述函数图像的特征,更能理解参数变化对函数性质的影响机制。

(三)问题链探究:培养系统性思维

智能导学系统可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建立层层递进的问题序列。在反比例函数教学中,系统设计的问题链从函数关系式求解开始,逐步深入到图像特征分析、特定取值范围求解,最终要求学生运用函数性质解释实际问题。每个问题都建立在前一个问题的基础上,形成完整的思维训练体系。这种循序渐进的问题设计方式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教学实践中观察到,学生通过问题链的引导,逐渐从简单的计算练习过渡到深层的概念理解,最终实现知识的灵活应用。学生开始主动探究函数图像的特征规律,分析变量间的依存关系,并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发现。这种学习过程不仅巩固了函数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跨学科应用:强化思维迁移能力

函数知识的跨学科应用是培养学生思维迁移能力的关键环节。智能导学系统通过设计真实情境任务,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在分段函数教学中,系统创设了出租车计费、阶梯水价等实际情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这些任务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数据分析能力和生活经验。在完成真实情境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深化了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更培养了数学建模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学生需要分析不同情境下的变量关系,确定函数的分段点,建立相应的函数表达式,并运用模型进行预测和决策。这种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促进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二、实践瓶颈与突破策略

(一)面临的主要瓶颈

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三个需解决的核心问题:一是在技术适配性方面,现有的AI 系统普遍存在操作复杂、界面不够友好的情况;二是在动态建模环节,过多的参数设置和复杂的操作流程往往让学生感到困惑。例如在二次函数图像探究中,学生需要同时调节多个参数滑块,这种操作上的复杂性分散了学生对数学本质的注意力;三是在问题情境设计方面,系统提供的问题往往过于理想化,与现实生活存在较大差距;四是在教师技术整合能力方面,调研发现许多教师仅将 AI 系统作为演示工具或题库使用,缺乏创新应用的能力。有的教师过度依赖系统预设内容,忽视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的重要性,这大大限制了AI 系统功能的发挥。

(二)相应的突破策略

针对技术适配性问题,我们采取了多方面的改进措施:

其一,与技术公司合作,根据教学实际需求进行系统优化,包括简化操作界面,隐藏非必要的高级设置选项,提供清晰明了的操作指引。同时,组织开展教师专项培训,通过工作坊和实操训练,帮助教师熟练掌握工具使用方法,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

其二,组织数学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收集真实的环境数据、运动数据等,构建更贴近现实的问题情境。例如与物理老师合作测量抛体运动轨迹,与地理老师合作记录气温变化数据,这些真实的数据为学生提供了更具说服力的学习材料。

针对教师能力提升,我们重点培养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技术工具的选择与运用能力,使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合理选用AI 功能;二是数据分析与反馈应用能力,帮助教师学会利用AI 系统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策略;三是教学设计能力,支持教师创造性地将AI 系统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机结合。通过观摩课、案例分享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与共同成长。

结论

AI 智能导学系统为初中函数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四阶实践模式的实施表明,其在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然而,技术的有效应用依赖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精准把握、对AI 功能的合理选择以及对真实情境的创造性设计。

参考文献

[1] 翟爽 . 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反思能力与高阶思维发展研究——以“二次函数”解题教学为例[J]. 数理天地( 初中版),2025,(10):40-41.

[2] 李敏 . 关于初中函数深度学习的信息化教学研究 [D]. 山东 : 曲阜师范大学 ,2022.

[3] 孙威 . 高阶思维能力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5(20):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