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探究需求的“亲亲宝贝坊”创建与实施研究
谈蕾
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幼儿园瑜憬湾分园 210000
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尤其是对生动活泼的小动物有着较强的探究欲 。以动态互动为主的“亲亲宝贝坊”更容易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满足幼儿亲近小动物、探究小动物特点和习性的需求。小班班本课程“你好,小兔子”主要通过幼儿与小兔子的互动和共同生活的过程分析幼儿的真实需求,在日常活动中渗透亲生命教育。
一、动物共同选择,尊重幼儿意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总则”中提到,“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倾听幼儿建议,选择幼儿喜欢的动物是创建“亲亲宝贝坊”的基础。在选择要饲养的小动物时,教师要与幼儿共同选择,尊重幼儿意愿,同时确保饲养的动物没有潜在危险,适合与小班幼儿互动。当幼儿的想法出现分歧时,可以采取分批饲养的形式满足不同幼儿的要求。
在制定“你好,小兔子”的班本课程之前,教师进行了一次关于小动物的分享会。在分享会上,教师为幼儿展示小兔子、小仓鼠、柯尔鸭、乌龟、金鱼等动物的图片,让幼儿一一认读它们的名字,看到它们的动态视频,对小动物形成初步认知。随后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小朋友们,这些小动物是不是很可爱呀?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跟大家分享一下它是什么样的吧!”在问题引导下,幼儿慢慢展开了讨论。教师继续引导:“如果我们要在教室里养一只小动物,让它和我们一起玩,你们会选谁呀?为什么?”通过间接提问使幼儿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并采用投票的方式获得参考数据。最终小兔子获得的票数最多,考虑到小兔子性格比较温顺,且毛茸茸的惹人喜爱,适合小班幼儿饲养,于是教师决定饲养小兔子,并制定了“你好,小兔子”的班本课程。
二、交流探究问题,激发幼儿兴趣
问题是探究的起点,也是教师探索幼儿需求的有效路径 [2]。幼儿对小动物的探究源于他们的好奇心,想要通过“亲亲宝贝坊”探究幼儿需求,就需要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疑问、提出问题,结合幼儿想要了解的内容调整课程方向,组织幼儿观察、触摸、与小动物互动等,让幼儿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找寻答案,激发幼儿兴趣。
在“你好,小兔子”的班本课程中,教师把小兔子安置到“亲亲宝贝坊”后组织了一次交流活动。活动中,教师先组织幼儿看一看小兔子,为小兔子取一个名字,与小兔子初步建立情感联结。集思广益后,幼儿和教师为小兔子取名为“团团”,使幼儿能够通过名字联想到它的样子。随后,教师引导幼儿提问:“关于我们的新朋友团团,你们有什么想要知道的吗?”幼儿一个个举手,说出自己好奇的事情:“团团喜欢吃什么?”“团团每天需要晒太阳吗?”“它是怎样走路的?”教师将幼儿的问题记录下来,分类整理到“问题板”上。考虑到小班幼儿的认知能力,教师先组织幼儿探究“观察类”的问题,由教师饲养小兔子,并带领幼儿在早、中、晚等不同时段观察小兔子吃饭、喝水、活动、休息等行为,用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三、丰富互动形式,强化生命教育
亲生命教育的深化体现在幼儿与动物之间建立的多感官、多层次的互动关系中。简单的观察只能让幼儿了解小动物的外观和行为方式,教师需要结合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设计丰富的互动形式,包括触摸、喂食、模仿等,调动幼儿的多重感官,使幼儿全面体会生命的各种可能性,从而更加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互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表现,分析幼儿的发展水平和情感状态,探索幼儿的深层次需求。
在“你好,小兔子”的班本课程中,教师分阶段设计不同的互动活动。初期阶段,教师组织幼儿观察并轻轻抚摸小兔子,感受它的温暖和柔软,在此过程中渗透“注意动作轻柔,不要伤到小兔子”的行为规范。中期阶段,教师组织幼儿饲养了解小兔子喜欢的食物和活动场所等,在轮流照料的过程中增强幼儿责任意识;同时引导幼儿模仿小兔子,强化情感联结,使幼儿更加喜爱小兔子,更加愿意亲近小兔子。后期阶段,教师组织幼儿运用多种方式表达小兔子在自己心中的样子,包括涂色、贴贴纸、捏彩泥等,引导幼儿表达对小兔子的喜爱,并学会系统性地展现自己获得的经验和知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亲亲宝贝坊”的创建与实施需要以亲生命教育理念为依托,以探究和满足幼儿需求为根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幼儿本阶段的具体学习特点和兴趣倾向等选择要饲养的动物、交流要探究的问题、丰富与小动物的互动形式,将亲生命教育慢慢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增强幼儿对生命的认知了解和情感关怀,培养幼儿尊重并热爱生命的行为意识。
参考文献
[1] 尚晓燕 . 基于生命教育的幼儿园种养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J].试题与研究 , 2025,(11): 53-55.
[2] 杨娜 . 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幼儿园生命教育活动设计 [J]. 新班主任 , 2023,(26): 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