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文地理”模块与生活实际的整合教学
方德敏
安徽省颍上第二中学 236200
一、引言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模块,主要涵盖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与人类社会活动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其显著特点是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在此背景下,探索“人文地理”模块与生活实际的整合教学路径,成为当前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通过整合教学,将抽象的人文地理知识转化为贴近学生生活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理解和运用知识,既能提升教学效果,又能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和地理思维能力。
二、实施策略
在高中人文地理与生活实际的整合教学中,需遵循从感知生活到运用知识、再到反思提升的逻辑顺序,通过科学合理的步骤设计,确保整合教学有序、有效开展,以下从四个关键过程详细阐述具体实施方法。
(一)立足学生生活经验,搭建知识与生活的连接桥梁
在开展人文地理某一章节教学前,教师需先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地理现象入手,设计导入环节,搭建起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连接桥梁。例如,在教学“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提前让学生观察自己所居住城市的不同区域,记录下不同区域的主要功能(如居住、商业、工业等)、建筑特点、人口密度以及日常活动的差异。在课堂导入阶段,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如“我家住在 XX 小区,周边有超市、菜市场和学校,生活很方便,而离我家几公里的地方有很多工厂,那里的建筑比较高大,平时人比较少”“我发现我们城市中心有一条繁华的商业街,周末的时候人特别多,而郊区的街道相对冷清一些”。
(二)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搭建好知识与生活的连接桥梁后,教师需进一步挖掘生活中的人文地理教学素材,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中,替代或补充传统的课本案例,让教学内容更加鲜活、生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可从学生的日常出行、购物、饮食等生活行为中挖掘素材。例如,在教学“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时,教师可让学生记录自己一周内的出行方式(如步行、自行车、公交车、地铁、私家车等),以及选择不同出行方式的原因(如距离、时间、费用、便捷性等),并收集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线路图、票价信息、运行速度等资料。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收集的这些素材为依托,分析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适用场景,探讨当地交通运输布局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如“我们城市的公交车线路覆盖了大部分居民区,但高峰期的时候特别拥堵,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近年来我们城市开通了地铁,地铁的开通对人们的出行和城市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
(三)设计生活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在学生掌握了人文地理基本理论知识,并对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了一定认知后,教师需设计多样化的生活化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首先,可设计实地调研类活动。例如,在教学“农业地域类型”后,组织学生前往学校周边的农村地区,开展农业生产情况调研活动。让学生分组确定调研主题,如“当地主要的农作物种类及种植规模”“农作物的耕作方式和技术水平”“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市场需求”“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等。在调研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访谈、观察、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资料,记录当地的自然环境(如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和社会经济条件(如劳动力、交通、政策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调研结束后,让学生整理调研资料,撰写调研报告,分析当地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判断其属于哪种农业地域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促进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其次,可设计模拟规划类活动。在教学“城市规划”相关内容后,开展“我们的城市未来规划”模拟活动。将学生分为不同的规划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对城市某一区域(如新建居住区、商业区、生态公园等)进行规划设计。要求学生结合该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现有基础设施以及居民需求等因素,运用城市空间结构、功能分区、交通布局等相关知识,绘制规划图,并阐述规划方案的设计思路、优点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
(四)建立生活化评价反馈机制,促进教学持续改进
在人文地理与生活实际整合教学的过程中,建立科学、全面的生活化评价反馈机制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还能为后续教学的改进提供依据,确保整合教学持续优化。首先,在评价内容上,突破传统以知识记忆为主的评价模式,将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的表现纳入评价范围,包括学生在生活观察、素材收集、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主动性、团队协作能力、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等。例如,在评价学生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学习情况时,不仅要考查学生对城市功能区概念、形成原因等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前观察城市功能区活动中的认真程度(如观察记录的详细性、准确性)、课堂分享时的表达能力和思考深度,以及在后续城市规划模拟活动中的方案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其次,在评价方式上,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教师根据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从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给出客观的评价意见和改进建议。
三、结语
高中人文地理与生活实际的整合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理论与生活的壁垒,让人文地理知识从课本走向生活,从抽象变得具体。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应用能力,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用地理眼光观察生活、用地理思维分析问题的习惯,最终实现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在未来的教学中,还需不断探索更多创新的整合方式,让人文地理教学始终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明远。高中人文地理与生活实际整合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4(1):25-29.
[2] 李雪婷。生活化理念在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地理教育,2024(3):41-44.
[3] 王浩宇。基于生活实际的高中人文地理实践教学模式构建[J]. 基础教育参考,2024(5):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