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信息技术环境下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优化探究

作者

宋凯

山西省太原市第七职业中学校(太原市第四中学校)030000

引言: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和发展趋势。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入信息技术,引领古诗词教学革新,提升教学质量,成为摆在众多一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目前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信息化水平总体仍有待提高,优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亟待开发,行之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优化完善。

一、课前:古诗词教学资源精准筹备与个性化推送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中职古诗词教学,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课前做好教学资源的精准筹备与个性化推送工作,中职语文教师要紧跟信息技术发展步伐,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技术手段创造性地运用到古诗词教学备课环节中,为上好每一堂古诗词课打下坚实基础[1]。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立足教学内容,广泛搜集与本课古诗词相关的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比如,在筹备李白《将进酒》的教学资源时,教师可以搜集该诗的经典朗诵音频,古琴曲等相关音乐,李白饮酒图、高堂明镜图等内容相关的绘画作品,同时在整理资料时,教师要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突出资源的趣味性、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资源筹备的基础上应善于利用智慧教学平台、移动学习APP等载体,实现资源的个性化推送,在学习杜甫《登高》前,教师可提前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诗歌朗读音频、与诗中景物相关的地理信息图片等学习资料,有针对性地推送给学生预习,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在个性化推送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有侧重地推送不同的预习资料,从而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

二、课中:古诗词深度解读与多元互动教学

(一)信息技术助力古诗词意境生动呈现与深度解读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中职古诗词教学,教师在做好课前教学资源精准筹备和个性化推送的基础上,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助力古诗词意境的生动呈现与深度解读。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直观地再现诗词意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诗词之美。

比如在教学李煜的《虞美人》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展示词中描绘的“雕栏玉砌”、“红杏枝头”等意象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词人所处的奢华却孤寂的境遇;同时配以柔肠寸断的古筝曲,渲染词的悲凉情感基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信息技术助力营造生动意境的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体验中对古诗词内容进行深度解读。以杜甫的《登高》为例,教师在利用图片、音乐渲染全诗悲壮苍凉意境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搜索与该诗创作背景、手法特色相关的文学评论,并结合所推送的地理信息图片,引导学生领会诗人登高远眺、见微知著,借景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深层内涵。通过线上线下资源的有机结合,学生能在丰富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对诗歌蕴含的思想情感获得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古诗词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构建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多以教师单向传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学习兴趣不足,而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古诗词教学,能打破师生间的壁垒,构建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立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沟通交流、探究分享中实现对古

诗词的主动建构,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教学李商隐的《锦瑟》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索与“庄生晓梦迷蝴蝶”典故相关的资料,在教师点拨下理解这一晦涩意象所隐喻的人生感悟,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对诗句深层内涵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构建生生互动的古诗词学习共同体[2]。以杜甫的《登高》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平台,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搜集整理与全诗主旨相近的古诗文,开展比较鉴赏,在同伴间的讨论交流中加深对诗歌意蕴的理解;在学习《虞美人》时,教师还可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网络平台搜集并赏析与这首婉约词创作风格、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词作,通过同伴互助、集体智慧的碰撞,提升学生鉴赏婉约词的能力。

三、课后:古诗词拓展延伸与巩固提升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中职古诗词教学,教师在做好课前教学准备、课中互动教学的基础上,还应重视课后学习的设计与指导[3]。课后是对课堂古诗词教学的巩固提升,也是学生进一步拓展延伸、实现迁移运用的重要环节。

一方面可在线推送与课堂所学古诗词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如与本课诗词意境相仿的其他作品,与本课诗词主题相通的外国诗歌等,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另一方面利用平台设置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在线测试题,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引导学生查漏补缺、巩固提升。比如在学习完李白的《将进酒》后,教师可推送李白另一首脍炙人口的《侠客行》,引导学生比较两首诗歌在思想主题、艺术手法上的异同,加深学生对李白诗歌豪放潇洒风格的理解。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探究实践、迁移运用的课后学习情境。比如针对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这首诗改编成短剧、微电影等艺术形式,在编剧、表演、摄制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思想内容的领悟;在学习完李煜的《虞美人》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婉约词创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在仿写、评点的过程中实现对词体艺术特色的内化,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古诗词的能力。

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各教学环节精准把握信息技术的运用方式和策略,当前中职语文教学领域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古诗词教学的系统研究尚显不足。未来广大一线教师还应加强实践探索,不断优化完善信息技术与古诗词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以适应信息时代对中职语文教学变革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邓敏.提升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策略探析[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4,(07):106-108.

[2]李霞.中职语文教学信息化手段运用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21,(16):142-143.

[3] 王耀 国. 互联 网技 术优 化中 职语 文诗 词教 学的 要点 分析 [J]. 科技 资讯,2021,19(06):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