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生劳动观念培养与思政教育的结合路径

作者

王厚钰 指导老师:王巧力

邵阳市第一中学

引言

劳动观念是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角色的基本前提之一。对于高中生而言,培养良好的劳动观念不仅能够提高其实践能力,还能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然而,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劳动教育常常被忽视或与其他课程分割开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学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提供了结合劳动教育的契机。因此,如何有效结合高中生的劳动观念培养与思政教育,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中的重要议题。

一、劳动观念的内涵与意义

1.劳动观念的定义与核心内容

劳动观念是个体对劳动的理解、评价和态度。它不仅涉及劳动的本质,还包括对劳动价值和劳动过程中责任的认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劳动曾经被视为人的基本义务,是社会价值实现的根本。现代社会中,劳动不再仅仅是物质生产的手段,它与精神文明的创造、知识的积累以及社会责任感的提升息息相关。通过劳动,个人能够感受到自身的社会价值和生活意义,从而产生对生活和工作的热爱。

2.高中生劳动观念的现状分析

高中生对劳动的观念在社会背景和教育体制的影响下呈现出不同的态度。一部分学生认为劳动是一项低级的、枯燥的任务,倾向于逃避任何形式的体力劳动。 尤其是在现代化城市的环境下,很多学生习惯了依赖科技和网络,缺乏实际的劳动经验。举个例子, 社区服务时,由于缺乏动手能力和耐心,表现出对劳动的不耐烦甚至排斥。然而,另一些学生 与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逐渐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并形成积极的劳动观念。某高中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城市绿化活动,让学生体验种植、维护花草的过程,这样的活动使学生从劳动中体验到成就感和对社会贡献的认同。

3.劳动教育的社会与文化意义

劳动教育具有深远的社会和文化意义。它不仅是传授技能的途径,更是塑造人格、增强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劳动被认为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重要方式。劳动教育帮助学生理解劳动对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以及国家繁荣的重要作用。通过劳动,学生能够增强对社会的认同感,理解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并培养敬业精神和责任感。以国内某高中为例,该校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劳动体验活动如参与清扫校园、农田劳动等,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锻炼体力、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协作精神。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还能激发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劳动的方式建立起对社会的联系,对集体和他人的责任有了更深的认识,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劳动观念。

二、思政教育与劳动观念结合的路径

1.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内在契合

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之间的结合,首先在于两者共同关注个人社会责任和集体意识的培养。思政教育的核心在于塑造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集体主义、责任感和社会奉献精神。这些理念与劳动教育的目标高度契合。劳动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更能通过劳动活动加深学生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增强他们的社会认同感。通过思政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劳动对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形成更加坚定的劳动价值观。

2.思政教育课程中的劳动教育融入方式

在思政教育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需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上进行创新。思政课程可以通过介绍历史上的劳动英雄、劳动模范等人物事迹,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例如,教师可以讲解中国工人阶级的英勇斗争历史,展示劳动模范在不同历史时期为国家作出的贡献。这不仅帮助学生树立劳动的尊严和价值感,还能在思政课程中进一步强化劳动的重要性。某高中在思政课程中通过讲述“铁人王进喜”的事迹,引导学生理解劳动的意义和劳动精神的重要性。王进喜凭借坚定的劳动信念和拼搏精神,带领团队解决了许多困难,为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学生在听取这些事例后,纷纷表示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要像劳动英雄一样勇于承担责任,珍视每一份劳动成果。

3.劳动实践与思政课堂的协同作用

劳动实践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能够为思政教育提供具体的实践场景。通过亲身参与劳动,学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还能从中获得更多的思政教育启发。例如,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环境整治、农村扶贫等社会服务活动,使学生在亲自体验中感受到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某校的思政课程与劳动教育深度结合,定期安排学生参与学校周边的环境清理工作、节能减排项目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仅增强了环保意识,还通过与同学和社区成员的互动,学会了如何在集体中承担责任,形成了良好的劳动观念。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在劳动中加深了对集体主义精神的理解,还从中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

结论

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结合,为高中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教育路径。通过劳动教育的实践,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劳动的价值, 思政教育则通过理论引导和价值观的塑造,使学生深刻理解劳动在 社会奉献精神的认同。通过将劳动教育与思政课程相结合,学校 养 ,帮助他们形成更加全面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此过程中, 计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教育活动,将劳动与思政的融合贯穿于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中,真正实现 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王华. (2020). 劳动教育在高中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探讨.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2(4), 42-45.

[2]李强. (2021). 高中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路径分析. 《中学教育管理》, 34(6), 78-80.

[3]张琳. (2019). 思政教育中劳动观念的培养路径与实践. 《教育教学论坛》, 18(8), 112-115.

[4]陈晓明. (2022). 基于社会责任感的高中生劳动教育与思政课程融合研究. 《现代教育科学》, 33(2), 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