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现场安全技术管理措施探讨
马晓哲
四川越盛油气田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长庆钻井项目 甘肃省庆阳市 745000
引言:随着油气勘探开发向深层复杂地质构造延伸,钻井作业环境日趋恶劣,安全风险因素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特征。钻井现场安全技术管理是指运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对钻井作业过程中的各类安全风险进行系统识别、有效控制和科学管理的综合性活动,深入研究钻井现场安全技术管理措施对于预防重大安全事故、保障人员生命安全、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希望为钻井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现场技术人员提供有益参考。
一、建立健全钻井现场风险识别与预警机制
钻井现场环境复杂多变,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与设备运行状态的动态变化时刻威胁着作业安全,因此构建科学有效的风险识别体系成为确保钻井作业安全的核心环节。现代钻井作业中,井下复杂的地质构造往往隐藏着包括异常地层压力、有害气体涌出、井壁失稳等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因素的识别需要依托先进的监测技术手段和丰富的现场经验积累,通过部署高精度的传感器网络实时采集井口压力、泥浆密度、钻速变化、扭矩波动等关键参数数据,结合地质录井资料和邻井作业经验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从而实现对潜在风险的早期识别和准确评估[1]。预警机制的建立则需要在风险识别基础上构建多层级的预警响应体系,当监测系统检测到异常信号或关键参数超出安全阈值时,系统应当能够自动启动分级预警程序,通过声光报警、信息推送、应急通讯等多种方式将预警信息迅速传达至现场指挥人员和各作业班组,同时根据风险等级的不同启动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确保现场人员能够在最短时间内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和应对行动,最大程度地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损失。
二、强化钻井设备维护保养与安全运行管理
企业需建立科学规范的设备维护保养制度,以预防设备故障引发的安全事故,设备维护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维修结合”的管理理念,通过制定详细的设备保养计划和检修作业标准对钻机、泥浆循环系统、井控设备、动力系统等核心设备实施定期检查、定时保养和状态监测,重点关注设备关键部件的磨损程度、润滑系统的工作状态、传动机构的运转精度以及安全保护装置的功能完好性,通过建立设备运行档案和故障统计分析数据库,及时掌握设备性能变化趋势和潜在故障征象,为制定针对性的维护策略和更新改造计划提供科学依据;安全运行管理方面需要建立严格的设备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要求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和安全操作程序进行设备启停、参数调节和故障处理等操作,同时建立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体系,通过安装振动监测仪、温度传感器、压力变送器等监测装置,实现对设备运行参数的连续监测和异常报警,当设备出现异常工况或故障征象时,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停机检修或应急处置措施,避免设备故障扩大化或引发安全事故[2]。
三、完善应急救援体系与快速响应能力建设
应急救援体系的构建需要从组织体系和资源配置两个维度进行系统规划,在组织体系方面应当成立由项目负责人担任总指挥、安全工程师和技术专家担任副指挥、各专业班组长担任成员的应急指挥机构,明确各级人员在应急状态下的具体职责和行动程序,建立高效顺畅的指挥协调机制和信息沟通渠道,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程序并统一指挥各方力量开展救援工作,同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和操作流程,针对井喷失控、火灾爆炸、人员伤亡、环境污染等不同类型的突发事故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和救援措施。快速响应能力的建设则需要在应急物资储备、救援装备配置、人员技能培训等方面进行充分准备,按照“就近配置、快速调用”的原则在钻井现场和基地库房储备充足的应急物资和救援装备,包括消防器材、医疗急救用品、个人防护装备、通讯设备、专业救援工具等,定期检查物资储备状况和设备完好性,确保应急物资能够随时投入使用。
四、加强人员安全素质培养与操作行为规范化
安全素质培养工作需要建立全员覆盖的教育培训体系,针对不同岗位特点和技能要求制定差异化的培训方案,新入职人员必须接受包括安全法律法规、基本安全知识、岗位操作规程、应急处置技能等内容的全面培训,通过理论学习、实操训练、考核评估等环节确保其具备上岗作业的基本安全素质,在职人员则需要定期参加安全知识更新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通过案例分析、经验分享、技术交流等方式不断强化安全意识和提高操作技能水平,同时建立安全培训档案和技能评估记录,对人员的安全素质状况进行动态跟踪和持续改进[3]。操作行为规范化管理方面需要制定详细的现场作业行为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各类作业活动的安全要求和操作步骤,通过日常安全巡检、行为观察、作业监督等方式对现场人员的操作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和及时纠正,对发现的违章操作、不安全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并开展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同时建立安全行为激励机制和安全文化建设活动,通过表彰先进、经验交流、安全竞赛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引导全员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并养成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
结束语:
通过对钻井现场安全技术管理措施的系统探讨,文章构建了涵盖风险预控、设备管理、应急保障、人员培训的综合管理框架,为提升钻井作业安全水平提供了可操作的实施路径,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关注智能化技术在安全管理中的深度应用,探索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与传统安全管理模式的融合创新,推动钻井安全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构建更加精准高效的安全防控体系,为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峰.钻井安全管理中运用安全评价法的相关思考[J].化工安全与环境,2025,38(07):74-76.
[2]张国磊,王健群,刘丽莉.钻井现场作业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与管控[J].化工管理,2024,(08):154-157.
[3]胡庆勇,杜超,李宝成,等.钻井作业安全隐患分类量化管理[J].化工管理,2024,(04):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