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跨学科主题的初中生物实践活动设计

作者

张广喜

新海实验中学

引言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生物教学逐渐从“ 知识传授” 转向“ 素养培育” ,实践活动作为生物学科连接理论与生活的重要载体,成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关键途径。

一、当前初中生物实践活动设计的现存问题

(一)学科壁垒明显,缺乏跨学科融合意识

当前初中生物实践活动设计中,多数教师仍局限于生物学科单一范畴,活动主题与内容仅围绕教材中的生物知识点展开,未考虑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关联。例如,在“ 生态系统” 相关实践活动中,仅关注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忽视结合数学学科的数据分析方法统计种群数量,也未关联地理学科的生态环境分布知识,导致实践活动呈现“ 碎片化” 特征。

(二)目标定位模糊,偏离核心素养培育要求

部分教师在设计生物实践活动时,对目标的设定仍停留在“ 完成实验操作” “ 验证理论知识” 层面,过度关注学生对生物实验步骤的记忆与操作规范性,忽视对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及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设计缺乏层次性与综合性,未结合学生认知水平与生活实际,也未融入跨学科能力培养目标,导致实践活动沦为“ 形式化操作” ,学生难以在活动中获得思维提升与能力发展,无法实现“ 以实践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三)评价体系单一,无法反映综合能力发展

当前初中生物实践活动评价多以“ 结果性评价” 为主,通过实验报告、操作评分等形式考查学生实践成果,忽视对活动过程中学生思维动态、合作表现、跨学科知识应用能力的评价。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缺乏学生自评、互评及多学科教师联合评价;评价内容聚焦生物学科知识掌握程度,未涵盖多学科知识融合应用、问题解决思路等综合能力维度;评价反馈笼统且滞后,无法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既难以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也无法为实践活动设计的优化提供有效参考。

二、基于跨学科主题的初中生物实践活动设计原则

(一)关联性原则:紧扣生物核心知识,关联多学科内容

跨学科主题选择需以初中生物核心知识为基础,确保跨学科融合不偏离生物学科本质。在确定实践活动主题时,需优先围绕生物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再挖掘与之关联的其他学科内容。例如,在“ 植物光合作用”相关实践活动中,以生物学科的“ 光合作用原理” 为核心,关联物理学科的“ 光的传播与能量转化” 知识、化学学科的“ 物质变化” 知识、数学学科的“ 数据记录与分析” 方法,确保跨学科内容与生物核心知识紧密衔接,形成“ 以生物为核心、多学科辅助” 的主题体系,避免因过度强调跨学科而脱离生物教学目标。

(二)实践性原则:立足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可操作活动

跨学科生物实践活动需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动手能力,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与内容,确保活动具有可操作性。主题设计应源于学生日常可见的生物现象或实际问题,如“ 校园植物养护” “ 家庭垃圾分类与生态影响” “ 食品安全与健康” 等,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开展实践。同时,活动步骤设计需简洁清晰,所需器材与工具易于获取,避免因操作难度过高或器材稀缺导致活动无法顺利开展,确保学生能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多学科知识的应用过程,提升实践能力。

(三)发展性原则:聚焦核心素养培育,兼顾能力分层

跨学科生物实践活动设计需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根本目标,兼顾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能力需求,设计分层化活动任务。在目标设定上,需涵盖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如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与跨学科综合能力(如信息整合、问题解决、合作创新);在任务设计上,可分为基础层(完成基础实践操作,掌握单一学科知识应用)、进阶层(整合多学科知识解决简单问题)、拓展层(自主设计实践方案,创新性解决复杂问题),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均能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实现“ 人人有收获、个个能发展” 的教学效果。

三、基于跨学科主题的初中生物实践活动设计路径

(一)精准筛选跨学科主题,构建主题体系

首先,依据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梳理教材中的核心知识点,明确各知识点可关联的其他学科内容,形成“ 生物知识点—跨学科内容” 关联矩阵;其次,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与社会热点问题,从关联矩阵中筛选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的跨学科主题,如“ 基于数学统计的校园生物种群调查” “ 结合化学知识的水质检测与生物生存环境分析” “ 融入语文表达的生物观察日记撰写” 等;最后,按照初中生物知识体系的逻辑顺序,将筛选出的跨学科主题分类整理,构建“ 基础型—提升型—拓展型” 三级主题体系,确保主题设计循序渐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二)搭建“ 目标—任务—资源” 设计框架,优化活动流程

以跨学科主题为核心,搭建“ 目标—任务—资源” 一体化设计框架,确保活动流程科学有序。在目标层面,明确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与跨学科能力培养目标,确保目标具体可测;在任务层面,将总目标分解为若干子任务,每个子任务融入对应的多学科知识应用要求,如在“ 校园生态系统调查” 主题中,分解为“ 生物种类识别(生物)—种群数量统计(数学)—生态环境分析(地理)—调查报告撰写(语文)” 等子任务;在资源层面,整合多学科教学资源,包括实验器材、文献资料、数字化工具等,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充足支持,同时明确各学科教师的协作分工,确保跨学科资源高效利用。

(三)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完善评价反馈

打破单一评价模式,构建“ 多元主体、多维度内容、过程性与结果性结合” 的跨学科实践活动评价体系。在评价主体上,引入生物教师、其他学科教师、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形成多主体评价合力;在评价内容上,涵盖生物知识应用、跨学科整合能力、实践操作技能、合作表现、创新思路等维度,避免仅关注单一学科成果;在评价方式上,结合过程性评价(如活动记录、小组讨论视频、阶段性报告)与结果性评价(如最终实践成果、调查报告),并采用“ 评价量表” 明确评分标准,确保评价客观公正。

结束语

基于跨学科主题的初中生物实践活动设计,是打破学科壁垒、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精准筛选跨学科主题、搭建科学设计框架、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可有效解决当前生物实践活动中存在的单一化、形式化问题,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整合多学科知识,提升综合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需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平衡生物学科本质与跨学科融合的关系,避免“ 为跨而跨” ,确保实践活动真正服务于学生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梁婷婷.创新素养培养视角下的初中生物跨学科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J].求知导刊,2025,(04):32-34.

[2]赖伟钦,阮育红.问题导学在初中生物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与实践中的 应 用 — — 以 “ 人 类 与 微 生 物 的 共 存 ” 为 例 [J]. 中 学 教 学 参考,2024,(29):86-89.

[3]林美娟.初中生物跨学科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设计和制作生态瓶为例[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4,(26):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