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输变电设备的X 射线“透视”术

作者

苏广群 李鹏 黄伟

广东天信电力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663

引言

输变电设备作为电网的核心载体,长期在高电压、强负荷环境下运行,其内部隐蔽性缺陷(如绕组变形、触头磨损、绝缘破损等)是引发电网故障的重要隐患。传统检测手段多依赖外观检查或离线试验,难以触及设备内部结构,极易造成缺陷漏判。在此背景下,X 射线 “透视” 术凭借无损检测特性脱颖而出— 它利用 X 射线的穿透性与成像原理,无需拆解设备即可直观呈现变压器、断路器、电缆等核心设备的内部状态,精准识别传统方法难以发现的细微缺陷。这项技术不仅能降低因拆解检测导致的设备二次损伤风险,更能为电网运维提供科学依据,助力提前预警故障、缩短检修周期,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技术支撑,在智能电网发展中展现出不可替代的应用价值。

1.X 射线 “透视” 术的技术原理

1.1 X 射线的基本特性

X 射线作为一种高能电磁波,其基本特性是实现输变电设备 “透视” 检测的核心基础。最关键的是穿透性,它能穿透金属、绝缘材料等物质,且穿透能力随物质密度和厚度变化 —— 密度越高、厚度越大,穿透衰减越显著。输变电设备中金属(铜、铝)与绝缘材料(油纸、塑料)的密度差异,会在 X 射线穿透后形成明显影像反差,为内部结构观察提供可能。

同时,X 射线具有电离效应,能使物质原子电离,虽可能对生物组织产生辐射危害(需通过铅防护等措施控制),但也为辐射剂量监测提供了原理支持。此外,荧光效应让其照射荧光物质时产生可见光,早期用于荧光屏成像;感光效应则使其可作用于胶片或数字探测器,形成可记录的影像,成为缺陷识别的直接依据。这些特性共同构建了 ΔX 射线 “透视” 术的技术根基,使其能精准呈现设备内部的结构与缺陷。

1.2 输变电设备检测的适配原理

输变电设备检测的适配原理,基于 X 射线与设备材质、结构的特性匹配。设备多由金属(铜、铝)、绝缘材料(油纸、塑料)等构成,这些材料密度差异显著,X 射线穿透时衰减程度不同,在影像中形成明暗反差,可清晰区分绕组、铁芯、触头等部件的结构边界。内部缺陷会改变局部物质密度或形态,如裂纹导致金属连续性中断、螺栓松动形成间隙、绝缘层破损引入空气,这些变化会使 X 射线穿透量异常,在影像中呈现与正常区域的明显差异,从而实现缺陷的定位与识别,精准适配设备内部状态的检测需求。

3. 输变电设备 X 射线 “透视” 术的应用场景

3.1 变压器检测

变压器检测是 X 射线 “透视” 术的核心应用场景之一,聚焦其内部关键部件状态评估。针对绕组,可通过影像观察导线排列是否整齐、有无变形或短路痕迹,判断导线连接节点是否松动;对于铁芯与夹件,能检测铁芯硅钢片是否存在多点接地、叠片是否错位,以及夹件固定螺栓是否断裂或松动。绝缘系统方面,可识别油纸绝缘层中的气泡、杂质或老化开裂,同时排查油箱内部是否存在异物(如金属碎屑)。这些检测无需拆解变压器,避免了传统检修对密封性能的破坏,能精准发现潜伏性缺陷,为变压器状态评估和寿命预测提供可靠依据。

3.2 断路器检测

断路器检测中,X 射线 “透视” 术重点聚焦核心部件的隐蔽状态。对灭弧室,可清晰呈现内部触头的磨损程度、位置偏移,以及是否存在金属碎屑等异物,这些直接影响灭弧性能;操作机构的连杆、弹簧、销轴等关键部件,通过影像能判断是否有变形、断裂或松动,避免因机械故障导致分合闸异常。该技术无需拆解断路器,可在带电或停电状态下实施,既规避了传统检测对设备密封性的破坏,又能精准捕捉肉眼难及的细微缺陷,为断路器可靠运行提供重要保障。

3.4 电缆与接头检测

电缆与接头检测中,X 射线 “透视” 术可深入评估绝缘与连接状态。对电缆本体,能识别绝缘层是否存在局部破损、气泡或水分侵入形成的异常区域,判断绝缘老化程度;针对接头,可清晰呈现内部导体压接是否紧密、有无松动或氧化,以及绝缘填充材料是否饱满,是否存在气隙、异物等隐患。该技术无需剥离外护层,避免了对电缆结构的破坏,能精准捕捉传统方法易遗漏的内部缺陷,为电缆及接头的安全运行和寿命评估提供关键依据。

4.X 射线 “透视” 术的检测流程

4.1 检测前准备

检测前准备需围绕安全与精准展开。先收集设备型号、结构图纸,明确检测重点部位及潜在缺陷风险点。严格落实辐射防护,划定警戒区,操作人员穿戴铅衣、铅帽等防护用具,确保辐射剂量合规。调试 X 射线设备时,依据设备材质、厚度匹配管电压、管电流及曝光时间等参数,必要时通过试拍校准成像质量。同时检查设备接地与稳定性,避免检测中因震动影响影像清晰度,为后续精准检测奠定基础。

4.2 成像操作

成像操作需精准布置设备与控制参数。根据检测部位结构,将 X 射线源与探测器分置于设备两侧,确保射线束垂直覆盖目标区域,避免角度偏差导致影像畸变。调整射线源与设备的距离,结合预设参数(管电压、管电流)启动曝光,同时记录成像时间。数字探测器实时采集影像数据,若采用胶片则需做好屏蔽防护。操作中需保持设备稳定,避免震动造成影像模糊。单部位成像完成后,按预设检测路径移动设备,对多区域依次拍摄,确保无遗漏关键部位。

4.3 影像分析与缺陷判定

影像分析与缺陷判定是检测的核心环节。先对数字影像进行降噪、对比度增强等预处理,提升细节清晰度。专业人员结合设备结构图纸,比对正常区域与异常区域的密度差异,识别影像中的明暗异常区。针对异常区,判断是否为裂纹(线性低密度影)、松动(间隙增宽)、异物(高密度点)或绝缘缺陷(气泡、分层)。依据缺陷大小、位置及设备运行要求,对缺陷等级评级,明确是否需立即处理、跟踪观察或正常运行,形成可落地的运维建议。

4.4 检测后处理

检测后处理需系统完成收尾工作。首先关闭 X 射线设备,整理铅防护用具并妥善存放,拆除警戒标识,确保场地恢复安全状态。接着对影像数据进行归档,包括原始图像、预处理文件及缺陷标注图,同步记录检测参数与设备信息,形成完整档案。根据影像分析结果,编制检测报告,明确缺陷位置、类型、等级及处理建议,提交运维部门参考。若发现紧急缺陷,需立即通报并协助制定抢修方案。最后对设备性能进行检查校准,为下次检测做好准备,确保整个流程闭环可控。

总结

输变电设备的 X 射线 “透视” 术,借助 X 射线特性实现内部无损检测,可精准识别变压器、断路器等设备的隐蔽缺陷。其流程涵盖准备、成像、分析及后处理,虽有辐射等局限,但经技术升级,已成为保障电网安全的关键手段,助力智能运维,为设备可靠运行提供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 姚鹏程, 汝晨晨, 李璇. 输变电设备用防腐配套涂层体系耐老化性研究[J].自动化应用 ,2025,66(S1):245-247.

[2] 唐陇军 , 杨国庆 , 卢波 , 等 . 电网企业输变电资产管理实践探索 [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5,(07):16-20.

[3] 祝 恩 东 . 基 于 输 变 电 设 备 跳 闸 治 理 的 探 索 与 研 究 [J]. 劳 动 保护 ,2025,(06):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