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

作者

樊钦亮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两城镇鲁北小学272199

核心素养象征着学生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关键性能力和必备品格。新时期,课程标准针对核心素养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小学阶段的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数感、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等。在大单元教学中,活动的开展往往可以促使学生完成新旧知识的关联,并且转化碎片化学习状态。在一定情况下,学生就能围绕着主题引领,对相关联的知识进行梳理,并且在脑海中形成更完善的体系。因此,他们的推理意识、模型意识、创新意识也会持续提升。

一、明确大单元教学目标,强化系统性设计

核心素养并不是单一的、表层的,而是整体的、系统的,大单元恰好可以体现核心素养的特点。在新课程改革下,大单元教学要体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以大概念为统领,整合教学内容,明确核心素养内容。“大概念”是单元整体教学方向的统称,是整合相关数学知识的方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单元知识的结构化。在大概念的教学理念下,教师需要全面解读大单元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理清单元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单元核心素养的教学点,从而使得单元知识教学结构框架完整、系统、有效。

例如,人教版数学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编排了“观察物体”,在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也安排了“观察物体(二)”,两部分的内容都属于空间与几何的领域。因此,从大单元视角切入,在有效整合的背景下形成更巧妙的架构,帮助学生对物体建立起更深层次的认知,尤为重要。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可以从侧面、正面、上面等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并理解站在某一角度,最多可以看到几个面。从该教学目标可以看出,需要学生可以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认识图形的特征,逐步具备直观想象的核心素养。同时,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去切入进行分析,教学本身也需要指引学生绘制相关物体的缩略图,不仅包括简单物体,也涉及到一些复杂物体,以及多个小正方体拼接起来的物体等。这种形式需要让学生在探究中实现思维的逐层递进,由“浅层”过渡到“深层”,帮助他们在直观想象的背景之下真正掌握此领域的内容。

二、设计大单元教学情境,指引学生正向迁移

大单元教学的推进,往往离不开情境的支持。可以说,以情境为载体,更能够帮助学生代入到正向迁移的过程之中,灵活借助现在和以往所学过的知识,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完成数据处理和分析,在整合信息的同时,确定解题的思路,最终获得发展。所以,聚焦学生的认知需求,教师则可以从更加巧妙的角度出发,促成情境设计,使其变得更富有感染力,带动学生走入到情境中增强代入感,并且真正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应用魅力、价值,在今后也能够养成经常展开生活化思考的习惯。唯有如此,学生的数据处理素养、创新意识、符号意识、运算能力等,才能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达成预期成长目标。

例如,“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小数乘法”“ 小数除法 ”等课程,其中的内容都与小数息息相关。可以说,帮助学生感受到小数的特别之处,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比较价格、测量长度等,理解小数的应用场景,就是重中之重。因此,在大单元教学视角下,作为教师就需设定不同类型的情境,支持学生迈入到灵活的迁移中,进一步贯彻落实“教学做合一”的要求、理念,凸显出课程本身的工具性、实用性价值。具体的形式可以为:以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情境为切入点,包括超市购买日常生活物品的情境、文具店购买文具的情境、在商场购买玩具的情境,赋予学生沉浸式体验感,让他们在代入到不同角色的同时,结合自己的购物清单参与理性消费,实现小数的加、减、乘、除等,基于不同数量、规格的物品,最终参与运算。而这种模式就会表现出应有的效果,支持学生的数感、量感、运算能力、应用意识发展,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大单元教学实践,往往需要形成更加完善的建构,从目标设计,到活动开展,生成多个维度的情境,指引学生在汇总知识的同时,完成相应的综合性应用、正向迁移,最终提升多项素质能力,发展核心素养。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流程中,广大教师仍然需要进行持之以恒地探索,并且在实践中进行经验总结,立足于新理念、新要求,不断开发更加有效的路径促成新型教学机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单元知识的结构化,让教学框架完整、系统、有效,让学生逐步建立起更深层次的认知,完成数据处理和分析,建立起综合运用大单元知识的习惯等,真正提升核心素养,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达成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董晓艳. 大单元教学视域下小学数学生活化资源的重要性[J].读写算,2025,(28):73-75.

[2]许可欣.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J].启迪与智慧(上),2025,(08):67-69.

[3]张志宾,魏文英. 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探究[J].中国教师,2025,(08):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