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分析
谭晓丽
垫江县高安小学校 重庆 408300
一、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作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一环,对于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和能力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虽然小学生们对数学课程保持着较高的兴趣,但往往难以持久,容易在遇到困难时选择放弃。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并创新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培养起扎实的数学思维,从而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提升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数学思维的培养作为教学的前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比如,当面对如何平均分配蛋糕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切割的方式和次数,以确保每个人得到的蛋糕大小相同。这样的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培养起解决问题的数学思维。
此外,教师还可以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培养数学思维。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玩敲 7 游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游戏难度,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并享受游戏学习的过程。
总之,数学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通过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们培养起扎实的数学思维,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数学技巧
数学技巧,无疑是数学核心素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数学技巧和应用能力,无疑是我们的重要任务。这些技巧,其实就是学生们在深入学习数学知识后,对所学内容的总结和提炼,是对数学思维的一种归纳和升华。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去发现和总结这些数学技巧。毕竟,数学题目虽然千变万化,但解题的思路和技巧往往有着内在的规律。掌握了这些技巧,就等于找到了破解难题的钥匙。数学思维为我们指明了解决问题的方向,而数学技巧则是在这个方向上帮助我们找到具体的、高效的解题方法。
例如,在西师版二年级《表内乘法》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总结和掌握乘法技巧。当看到 5+5+5=15′′ 这样的加法表达式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乘法来表示。通过对比和归纳,学生们会发现,这其实就是 3 个 5 相加,用乘法表示就是“ 3×5=15′ ”。同样地, 45×3=15′ ”虽然计算结果相同,但表示的是 5 个 3 相加,这里面的意义是有很大区别的。在教学中还要强调让学生理解乘法运算的本质,即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和,就是这个数的个数与该数的乘积。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们就能更好地掌握乘法的技巧,提高解题的效率。
总之,数学技巧的培养是一个长期且需要不断实践的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总结和掌握这些技巧,让他们在解题的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从而真正提高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数学交流
数学交流,这一环节在数学学习中至关重要。它要求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用数学语言准确、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和推导结果。这种交流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更能够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在数学交流中,数学语言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包括了各种数学符号、单位和公式,这些特殊的语言元素为学生提供了总结和提炼数学技巧的有力工具。例如,通过“+、-、×、÷”等符号,学生可以简洁明了地表示出数学运算的过程;而 46g 、kg、km、m”等单位则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描述和比较数量的大小。至于“a+a+a+a=4a、 a×b=ab′ ”这样的公式,更是为学生提供了解决复杂问题的有力武器。
以西师版数学《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数学交流这一手段。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鼓励他们共同探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遇到的问题,通过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数学语言来总结和提炼解题技巧。例如,在加法运算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发现“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的规律;在减法运算中,他们则可以总结出“个位数不够减的要向十位借一”的法则。这些技巧的总结和提炼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还能够加深他们对数学运算规律的理解。
总之,数学交流是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题技巧,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数学交流的作用,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四、实践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是数学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技能。
以购买铅笔为例,这个问题涉及到了不同购买数量下的不同单价,是一个典型的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需要首先理解题目中的条件,即购买铅笔的数量与单价之间的关系。然后,他们需要根据班级的实际需求,确定购买的铅笔数量。接着,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价格规则,计算出所需支付的总金额。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技能,还需要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他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制定出最优的购买方案。
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给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他们去观察、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去尝试解决。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学生可以逐渐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列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论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研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需要教师、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通过系统讲解、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等方式,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数学关键能力,以此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打下稳固的根基。老师需持续梳理小学生的学业进度,梳理他们在学习数学时所遭遇的困扰,扩大教育范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教育工作者需要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影响进行再次评估,并构建一个能够提升学生基本能力的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何金凤 .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分析 [J]. 教师 ,2017(15):87.
[2] 张国翀 . 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 [J]. 中华少年 ,2017(06):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