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习作评价体系的探索
晏汉花
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金洲小学51900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并指出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评价主体、评价方式应多元化。而“教学评”一体化指在整个课堂教学系统中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三个因素协调配合、相互呼应。基于此,本文以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为例,从评价目标的梳理、目标驱动教学活动的设计及评价标准的制定三方面展开探讨。
一、构建小学语文习作评价体系的路径探索
(一)依纲扣本,梳理习作目标
在统编教材中,习作目标以前后衔接、螺旋式上升的结构呈现。因此,习作评价的设计应先梳理学段目标,从具体的习作内容出发,确定每次的习作目标,体现当次习作目标向学段习作目标递进的原则。在具体操作上,需以教材为纲,纵向梳理整套教材的习作体系,聚焦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序列;横向对比单元中各篇课文的学习内容,分析整个单元的语文要素,确定相应的习作目标。
1.纵向对比,明确习作要求。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侧重写人的单元,三至五年级以来,教材编排了五次以人物为主题的习作训练。从抓住印象最深的地方写人到多方面写人,从初步尝试写出人物特点到结合具体事例凸显特点,层层递进,这样的编排体系正呈现出学习能力螺旋上升的进阶性、序列性特点。
2.横向对比,明确习作能力训练点。
第五单元的阅读要素是“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单元习作以“形形色色的人”为主题,要求为“选取典型的事例;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在对单元课文细致研读的基础上,到习作环节,学生已对“选取典型事例”“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侧面描写”有初步认识。再看初试身手中的典型事例练写、习作例文的两种写法就不陌生了。最后出此次习作的训练点——“选取典型事例”“运用侧面描写”“丰富动作描写”,层层递进,逐步达到习作目标。
(二)单元统整,设计习作任务
在梳理评价目标的基础上,设计以目标驱动的教学活动。
1.聚焦“选取典型事例”的表达语例。
通过回顾祥子、严监生等经典形象,学生发现能唤起对人物印象的正是典型事例——能揭示人物某一特点的。接着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人,完成相应的练笔。再借小组活动,共同讨论组员所选事例能否表现人物特点,挑选出与特点关联度最高的典型事例。
2.研读“运用侧面描写”的表达语例。
完了,师傅露馅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他怕师傅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
借写曹小三的心理变化,侧面烘托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这是通过描述周围人的反应,间接写出人物特点的方法——侧面描写。
3.感受“连续动作”的表达效果。
在场景中,如何把动作写连贯?从单元选文中可以提炼技巧。
(1)技巧一:分解动作。
“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
为表现小嘎子机灵、富有心计的特点,课文用一连串动词写他摔跤的动作。由此总结方法:用一连串动词,让手、脚、头、全身动起来。再创设情景:出示学生在劳动基地锄地、播种等场景。以“锄地”为例,出示仿写。
2.增加修饰,产生联想。
读冯骥才在《刷子李》中丰富的动作描写: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1)增加修饰:
(猛地)一拽 ( )一掐
(2)产生联想:
猛地一拽,如同被一根麻绳捆住,让人动弹不得。使劲一掐,如同。
(3)出示学生在劳动基地的场景,从中选一个,加上修辞或联想,把动作写得生动具体。以“锄地”为例,出示例句:
他曲着腿,抡起锄头,一挖,立时,圆滚的一个坑出现了,如同,极为。
从使用一连串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到围绕动作展开联想,由词及句,由句及篇,人物特点处处凸显,习作训练层层递进,逐步达到“选取典型的事例;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具体地表
现人物的特点”的单元习作目标。
(三)基于任务,细化评价量表
评价量表是将过程性评价可操作化的重要环节。在习作教学的实践中,针对同一评价标准,教师设计的评价量表也不同。既有立足整篇文章设计的“整体评价量表”,也有学生自评的“分项自评量表”、同伴互评的“互评量表”。
1.整体评价量表
单元习作以全篇呈现,对习作的评价标准,除重点关注本单元的习作目标外,还应兼顾通篇的结构、语言、书写等常规性评价。因此,习作整体评价量表的内容由基本要求、习作要求、拓展要求以及教师点评组成。(见表1)
表1 习作“形形色色的人”整体评价量表
教师点评:
评价提示:优秀
良好
继续努力 ⋆

2.学生评价量表
“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的习作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互动,不同主体参与的习作评价实现了多角度对习作质量点评,其中,学生评价包括自评、互评。(见表2)
表2 习作“形形色色的人”自评表

二、习作评价体系应用于教学的反思
在评价过程中,评价量表的使用让师生在评价时有抓手,实现评价主体和方式的多元化,提升学生的评改意识。在评价效果上,量表运用于习作全过程,单个目标训练点促进了单元整体习作目标的实现,细化的评价规则为师生提供明确的教、学方向。由此,将评价和教学有机结合,既关注习作结果,又关注习作过程,是“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有效尝试。
但习作量表的使用也易使课堂评价固化,使评价缺乏活力。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难以有效利用量表开展评价,给予同伴有效的建议。如何在有效运用评价量表的基础上使评改更高效,仍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本文系珠海市教育科研“十四五”规划第三批(2023 年度)课题:“依托校内劳动基地,丰富日常生活作文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3ZHGHKT045)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