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建引领干部队伍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研究
陆雪
新疆路桥桥梁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一、引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在新时代,党建在干部队伍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起着根本性的引领作用。干部队伍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兴衰成败。深入研究党建引领干部队伍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新时代党建引领干部队伍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逻辑
2.1 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党建理论体系。党建引领干部队伍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干部队伍建设实际深度融合的体现。通过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为干部队伍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例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干部队伍在新时代提升治理能力指明了方向,要求干部运用这一思想所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2.2 历史逻辑: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传承与发展
回顾党的历史,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始终是党的优良传统。从革命战争年代选拔培养坚定的革命干部,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培养懂建设、会管理的干部,再到改革开放以来打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党的建设历史经验不断传承与发展。在新时代,党建引领干部队伍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对历史经验的继承和创新。在过去强调干部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基础上,如今更加注重干部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综合能力提升,如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等,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三、新时代党建引领干部队伍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3.1 强化思想建设,筑牢干部队伍的思想根基
(1)深化理论学习教育
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建立健全常态化学习机制。通过开展专题培训、集中研讨、在线学习等多种形式,引导干部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例如,利用 “学习强国” 等平台,为干部提供便捷、丰富的学习资源,鼓励干部自主学习,定期组织学习心得交流活动,促进干部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同时,完善理论学习考核评价机制,将理论学习情况纳入干部年度考核和述职评议内容,确保学习效果。
(2)加强党性教育
党性教育是干部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红色教育资源,开展现场教学、革命传统教育等活动,让干部在实地体验中增强党性修养。例如,组织干部到延安、井冈山等革命圣地参观学习,重温党的光辉历史,感悟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激发干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建立健全党性教育基地长效管理机制,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党性教育的实效性。此外,通过开展廉政教育、警示教育等活动,引导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廉洁自律。
3.2 优化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1)明确选拔标准
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在选拔干部时,深入考察干部的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方面的表现。同时,注重干部的专业素养和工作实绩,选拔具有推动现代化建设所需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干部。例如,在选拔经济领域干部时,重点考察其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能力、推动产业发展的能力等。制定详细的干部选拔标准细则,明确各项标准的具体内涵和考核方式,确保选拔过程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2)创新选拔方式
拓宽干部选拔渠道,打破地域、部门、身份等限制,广泛选拔优秀人才。采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挂职锻炼等多种方式,为干部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例如,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岗位,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选拔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的人才;对于年轻干部,有计划地选派到基层一线、艰苦地区挂职锻炼,在实践中考察和选拔优秀干部。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加强对选拔过程的全程监督,防止出现选人用人不正之风。
3.3 加强干部培训和实践锻炼,提升干部综合能力
(1)开展针对性培训
根据干部的岗位需求和能力短板,开展精准化、专业化培训。围绕现代化建设的重点领域,如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组织专题培训课程。邀请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物进行授课,提高干部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注重培养干部的领导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应急处置能力等综合素质。例如,通过举办领导力提升培训班、模拟应急演练等活动,提升干部的综合能力。建立干部培训需求调研机制,定期了解干部的培训需求,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确保培训效果。
(2)强化实践锻炼
实践是提升干部能力的重要途径。建立健全干部实践锻炼机制,有计划地选派干部到基层一线、重点项目、信访维稳等岗位锻炼。让干部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乡村振兴工作中,选派干部到农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或工作队员,参与农村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工作,在实践中提升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和乡村建设能力。加强对干部实践锻炼的跟踪管理,定期了解干部的工作表现和成长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4 完善监督考核机制,确保干部履职尽责
(1)健全监督体系
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干部监督体系,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加强党内监督,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作用,严格执行党内监督各项制度,如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制度。强化群众监督,拓宽群众监督渠道,通过设立举报电话、网络举报平台等方式,方便群众对干部进行监督。同时,加强舆论监督,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及时曝光干部的违规违纪行为。建立监督信息共享机制,整合各方面监督信息,形成监督合力。
(2)优化考核评价
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干部的工作业绩和履职情况。在考核指标设置上,既注重经济发展指标,又注重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生态环保等指标,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改进考核方式方法,综合运用年度考核、任期考核、专项考核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干部的动态考核。例如,对于重大项目建设,开展专项考核,及时了解干部在项目推进中的表现。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的选拔任用、评先评优、奖励惩处等挂钩,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履职尽责。
四、结论
新时代党建引领干部队伍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通过强化思想建设、优化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加强干部培训和实践锻炼以及完善监督考核机制等实现路径,可以有效提升干部队伍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打造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这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未来的工作中,需不断探索创新党建引领干部队伍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方式方法,持续提升干部队伍建设质量,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