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左莉娟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金牛镇第三初级中学
引言
全球化发展和信息技术快速变革的大环境下,青少年所处的信息环境变得复杂,多元信息源交汇产生影响,价值观形成遭遇多重挑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改善学生语言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关键部分,它的核心目的已经跳出传统语言知识教授范围,朝着利用文本解读培育价值观念,推动道德品质全面发展的方向发展。把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里,既是执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步骤,又是塑造具有国际视野,民族文化认同感以及现代意识高素质人才的必然之举。
1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内容的必要性探讨
通过系统的分析研究发现,“课程思政”作为一门创新性实践模式,具有综合性特点,尤其适合初中教育实际要求。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角度来说,有些老师仍旧被传统英语教学思想束缚,所以导致课堂内容过于单一,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改进教学质量,老师要把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教学当中,凭借课程思政的“协同效应”,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全面发展,而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因为初中是学生英语学习关键时期,也是思想道德培养黄金期,英语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有机渗透课程思政元素,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科学学习方法。“课程思政”把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系统整合进学科教学体系当中,符合教育部相关政策走向,给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更新赋予了新思路,初中生接触多元文化有益于拓宽国际视野,不过也要小心外部信息过多造成不良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在英语阅读课上融合课程思政观念,凭借思想道德培育做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的有机结合,进而充实教学内涵,改进育人成效。
2 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探索
2.1 文本解读:挖掘思政要素,构建双线教学目标体系
按照课程思政理念,教材这个主要载体既要承担语言技能传授的任务,又要担负起价值引领的重任。教学设计要形成“双线融合”的架构体系,显性目标关注词汇积累,语法应用以及阅读能力培养,隐性目标致力于价值观塑造和思想政治教育,《ChineseTeaCulture》以“brew”“tradition”等重点术语为主,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文体特征,而隐线借助茶文化发展过程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培育文化认同和民族自豪感。
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融入既要讲究逻辑严密性又要顾及内容的整体性,避免陷入形式主义的窠臼。在叙事性文本教学里要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从《愚公移山》中提取“持之以恒”的精神内涵,在说明性文本解读时可以联系现实议题来加深理解,依靠《可再生能源》去阐述“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在论说性文本讲授期间还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就《电子商务》而言,可以探究技术创新同文化传承之间的辩证关系。教师应该精准把握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教育契机,让每堂阅读课都变成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阵地。
2.2 课堂互动:构建情境体验,引领价值共鸣
课堂互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载体,在价值认同培育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在“HelpingOthers”主题的阅读教学环节,“角色扮演”活动能加深学生对助人精神的认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扮演志愿者和受益者的角色,在英语情景里再现帮助老人过马路或者捐赠物资的具体情形,通过模拟对话去体会互助行为的价值意义。而在“CulturalHeritage”单元当中,可以采用“文化沙龙”的形式,让学生用英语来介绍本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像剪纸艺术或者京剧表演之类的内容,同时结合文本里的埃及金字塔以及意大利歌剧案例实施跨文化比较,在不同的视角之下掌握文化多样性的本质特性。
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创新性问题设计,可以冲破传统封闭式问答框架,转而探究开放式问题,进而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FastFoodCulture》主题之下,可设置如下启发性问题,“快餐消费模式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什么?频繁食用快餐是否契合现代健康观念?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的养生智慧有哪些独到之处?”这些问题促使学生从饮食习惯出发,慢慢扩展到生活哲学层面,深入领会“慢食”文化的内涵,在此进程中,师生互动以及学生主体参与成为关键环节,教学由单向知识灌输向学生自主探究转变,从而促使学生在深度思考与主动表达中达成自我认识的深化与发展。
2.3 教学活动:整合听说读写,推动全面发展
英语教育实践里,教师要系统整合听、说、读、写这四个部分,还要全面融入课程思政理念,让它们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深度融合。在听力方面,选取一些包含思政元素的英语素材,比如环保主题讲座或者名人访谈视频,通过听觉活动让学生体会积极的价值取向。至于口语训练,则可以采用辩论赛或者主题演讲之类的形式,围绕“责任意识”“诚信品质”这些主要思政主题开展讨论,促使学生用英语深入交流,加深对相关话题的认识。
阅读教学要冲破传统束缚,把英译版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历史人物传记等各类文本资源整合起来,通过系统化的阅读训练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培育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在写作训练环节里,要按照思政教育目标来设置任务,像“我的榜样人物”或者“我为环保贡献力量”之类的内容,促使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看法,传递价值观念,做到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与践行。
2.4 实践延伸:链接生活实际以实现知行合一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阅读教学的关键是营造贴近现实的生活化情境,通过语言实践活动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围绕某个主题展开“微实践”项目,“环境议题”单元结束之后,安排“校园垃圾分类现状调研”任务,引导学生用英语撰写调查报告并给出改进意见,“家庭关系”单元结束以后,让学生去采访父母关于童年家庭经历的故事,并用英语记录整理,体会家庭变迁中亲情不变的意义。
跨文化交流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鉴赏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全 球 节 日 主 题 展 ” 旨 在 加 深“FestivalsAroundtheWorld” 课 程 的教学效果,让学生通过英文海报设计的任务对比春节和圣诞节的文化特点,重点讨论“团圆”“感恩”等主题,以及春节所包含的“辞旧迎新”“代际传承”等文化内涵。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受不同文化的丰富性,培养文化认同感,将文化自信落实到具体行为中。
结语
本研究依照课程思政观念,着重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际状况,探究它在改善学生语言能力和思想政治素养两方面所起的双重作用。通过文本剖析,师生交流,动手操作以及延伸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促使思政要素同英语阅读内容实现自然融合,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 周永恒 .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策略研究 [J].教师,2022(15):51-53.
[2] 朱曼怡 . 初中英语阅读课程思政教学失当案例分析及建议 [J].英语广场,2022(8):1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