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教学,打造高效小学数学课堂
文瑛
陕西省宁强县实验小学 724400
在当下的教育大环境之中,小学数学教学并非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这般简单,其还肩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重任。北师大版小学五、六年级的数学教材对于知识的编排极为注重系统性以及实用性这两方面的特质,由此也为开展多维度教学预备了颇为丰富的素材资源。而多维度教学往往会借助创设具体情境、巧妙引导问题、推动实践应用等诸多不同的方式来施行,进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同时也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方面的效率。
一、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创设属于多维度教学里极为重要的一种手段。借助创设那种既生动有趣,又能紧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状况的教学情境,是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的,能促使学生于相应情境当中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到学习活动里。这种教学的方式和建构主义理论是相契合的,其着重强调的是学生要在具体的情境之中主动去构建相关知识内容。
就拿《分数的意义》来说。教师能够创设出一个“班级生日派对”的具体情境,进而引导学生们去探讨该如何把一个蛋糕较为均匀地分给全班同学。凭借着实际展开的操作活动,学生是能够以十分直观的方式去领会分数所蕴含的意义的,就比如说:把一个蛋糕平均划分成 10 份的话,那么其中的每一份其实就是这个蛋糕的 1/10。这样的一种情境一方面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致,另一方面也助力他们能够更为良好地去理解分数的相关概念。
二、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问题引导属于多维度教学当中极为关键的核心环节之一,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精心设计并提出那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能够精准地触及知识的核心要点,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探究性。通过这些问题,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考和深入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教师往往会提出那些颇具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能够更加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同时也能更好地关注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从而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取得显著的进步。这种教学的方式是与有效教学理论相契合的,其着重强调的是教学所能够达成的效益以及学生所取得的进步情况。
就拿《圆的面积》来举例说明。教师不妨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该怎么去计算一个圆形花坛的面积?”接着便引导学生借助小组讨论以及动手操作等多种途径,一步一步地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比如说,教师能够让学生拿纸片剪出一个圆来,随后把这个圆剪成好些个扇形,再将这些扇形拼合成一个近似于长方形的图形。经过仔细观察还有相关计算之后,学生便能够察觉到圆的面积公式是“πr²”。像这样通过问题来加以引导的方式,一方面助力学生对公式有了清晰的理解,另一方面还很好地培养了他们自主去探究的能力。
三、实践应用: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实践应用在多维度教学里属于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着重于把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地关联起来,促使学生能够在实实在在的生活场景当中去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进而有效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以及相应的能力。该教学方式与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是相符的,其着重凸显了知识所具备的实用性特点。
在《小数除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家庭水电费计算”的实践活动。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水电费的收费标准,例如,电费每度 0.5 元,水费每吨 2.3 元。然后,教师让学生回家查看自家上个月的用电量和用水量,并计算出相应的水电费。例如,学生小明家上个月用电量为 240 度,用水量为 15 吨,他需要计算电费为 240×0.5=120 元,水费为 15×2.3=34.5 元,总费用为 120+34.5 =154.5 元。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巩固了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还深刻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增强了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这种教学方式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强调知识的实用性,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多维度教学不失为打造出高效能小学数学课堂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借助情境创设、以问题来引导以及实践应用等诸多的方式,能够充分激发起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展开学习的能力以及其数学方面的素养。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与六年级的数学教材给多维度教学预备了相当丰富的素材,身为教师理当充分地去利用这些资源,进而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由此来促使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 韩咲 . 多维度评价视角下的高效课堂构建—— 以小学数学“折线统计图”教学为例的跨学科评价实践 [J]. 数学大世界 ( 上旬 ),2025,(03):36-38.
[2] 王文都 .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现状及激发对策研究[D]. 西南大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