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探究
王洁
石门县夹山镇完全小学 415300
引言: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计算能力作为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工具,更是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数感”“运算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小学生在数学计算方面表现出理解不深、准确性不高、速度慢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其数学学习的兴趣与效率,所以探索科学有效的培养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夯实基础概念,强化算理理解
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必须建立在对基本概念和算理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为什么这样算”才能在面对新问题时举一反三、灵活迁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避免“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注重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直观操作、语言表达和符号表征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数学认知结构,比如在学习加减法时应让学生通过小棒、计数器等学具操作,直观感受“满十进一”“退一当十”的过程,从而内化为数学思维,这种基于理解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稳固的知识网络,提升计算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以“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先用小棒或计数器模拟“271+122”的过程,观察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如何相加,何时需要进位,通过动手操作和小组讨论学生能理解进位的本质是“十进制”的体现,还能在后续练习中自觉应用这一原理,减少机械错误,这种将抽象算理具象化的教学方式有效提升了学生对计算规则的理解深度。
二、优化教学方法,倡导探究式学习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倡导探究式、合作式学习方式,在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引导者,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规律、总结方法,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组织小组合作、开展数学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学习有助于学生掌握计算技能,更能发展其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定律”为例,教师可以出示“贴瓷砖”的情境图:一面墙由两种颜色的瓷砖组成,每行有6 块蓝砖和4 块红砖,共 8 行,教师可提问:“怎样计算总共有多少块瓷砖?”学生可能列出“(6+4)×8”或“ 6×8+4×8 ”两种算式,通过计算比较学生发现结果相同,进而引导他们尝试用其他数字验证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这种从具体情境出发、经历“猜想—验证—归纳”的探究过程使学生记住了乘法分配律的形式,更理解了其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从而在简便计算中能主动调用该定律。
三、强化口算训练,提升计算速度
口算是笔算和估算的基础,是提高计算速度和灵活性的关键,研究表明良好的口算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数感,增强对数字关系的敏感度,从而在复杂运算中迅速判断和选择最优策略,所以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系统安排口算训练,注重训练的科学性、趣味性和持续性,训练内容应由易到难,涵盖基本加减乘除、凑整、倍数关系等,形式可包括听算、视算、抢答、口算卡片、数学接龙等,避免枯燥重复,应鼓励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动化反应,提高心算效率。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为例,教材在“6 的乘法口诀”一节中安排了大量情境图和练习题,教师可设计“乘法口诀接龙”游戏:学生围成一圈,依次说出“一六得六,二六十二……”若有人卡顿或错误则由他人接续,还可结合“购物”情境进行口算练习,如“每支铅笔6角,买4支多少钱?”学生需快速心算“ 6×4=24 (角)”,通过这种生活化、游戏化的口算训练学生在轻松氛围中熟练掌握了乘法口诀,为后续多位数乘法打下坚实基础,长期坚持此类训练,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显著提升。
四、培养良好习惯,减少非智力因素错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计算准确性的保障,许多计算错误并非源于知识缺陷,而是由不良习惯所致,如审题不清、书写潦草、缺乏验算意识等,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计算习惯,从源头上减少“粗心”错误,具体可包括:要求学生养成“一看、二想、三算、四查”的步骤,即先看清题目要求和数字符号,再思考运算顺序和简便方法,然后规范书写计算过程,最后进行验算检查,应强调书写工整、对齐数位、标注进位退位等细节,帮助学生建立规范的计算流程。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建立“三步验算法”:第一步,估算结果数量级;第二步,检查小数位数是否正确;第三步,用逆运算验证,在练习中学生计算“ 0.72×5 ”时常因忽略小数点位置而出错,通过反复强调验算步骤学生逐渐养成检查习惯,错误率明显下降,这种注重过程管理的教学策略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计算责任感和准确性。
结论: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学生、家长及教育技术的协同配合,当前小学生在计算中普遍存在基础不牢、错误频发、速度偏慢、兴趣不足等问题,根源在于对算理理解不深、学习习惯不良及教学方式单一,为此应采取多维度、多层次的策略:通过夯实基础概念强化算理理解,借助探究式学习优化教学方法,系统开展口算训练提升计算速度,注重习惯养成减少非智力错误,这些策略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实际教学中已展现出良好效果,如通过学具操作理解进位、借助情境探究发现运算律、利用游戏化练习掌握口诀等,未来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理解与应用并重,过程与结果兼顾,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为其终身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润霞 . 提升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方法探究 [J]. 新课程研究 ,2024(29):87-89.
[2] 路丽丽 . 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 成才之路, 2025(14).
[3] 白宗 .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有效培养策略探析[J].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