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建筑工程中提升工程质量管理方法
吴健辉
广州越秀建设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工程的施工企业也在迅速的发展,但是随着各大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建筑工程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项目,牵扯到的领域较多,所以各个环节必须有一个好的衔接,才能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把人力资源与工地建设管理相结合,科学地安排和使用人才,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项目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建筑工程;提升工程质量;管理方法
引言:新时期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技术发展情况却同实际的管理工作存在比较严重的脱轨问题,致使相应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技术无法继续满足新时期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需求,甚至阻碍了我国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实际上,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成本管理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三大核心要素,直接关乎建筑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也直接关乎业主、设计方、监理方等多方的切身利益,所需要给予足够重视的重要内容。
一、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概念及重要性
建设项目质量管理是指在建设项目实施中,对建设项目各环节进行协调、干预,以保证建设项目的质量。一个行业要想获得长期的发展,就一定要注重产品的质量,在建筑行业也是一样,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建筑公司今后的生存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需要建筑公司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一方面,要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办法,来提升建设项目的质量,另一方面,要在建设项目的各个过程中,都要把质量管理贯穿其中。建筑工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涉及了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等多个方面,施工工序繁杂,难度很大,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问题都会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而在所有的项目中,施工又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这就需要在施工的时候,对每一个工程的细节和难点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施工的各个环节都能达到相应的工程标准,从而保证整体的建筑工程质量,达到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建筑企业没有实行合理的施工管理体制
一方面,不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得施工流程缺乏规范,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容易出现工作重复、遗漏等问题。例如,在材料采购环节,可能由于缺乏明确的采购标准和流程,导致采购的材料质量参差不齐,影响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合理的施工计划和进度安排,可能会造成工期延误,增加工程成本。
另一方面,建筑企业管理者缺乏责任感,也对施工管理产生了负面影响。一些管理者只关注短期利益,忽视了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性。他们在施工过程中不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监督和管理,对施工人员的违规操作视而不见。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不仅会影响施工企业的整体运营,还会对项目的正常开展造成严重阻碍。
2.2 风险管理意识不足
管理人员对工程风险的认识不足,导致即使采取了风险控制方法,也无法有效防范工程风险。他们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工程项目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因素,如自然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等。例如,在进行基础工程施工时,可能没有考虑到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坍塌等安全事故。其次,公司没有建立完善的工程风险监测体系,无法对工程建设中出现的质量风险进行预警。这使得风险一旦发生,往往难以迅速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扩大了风险的影响范围。
2.3 招投标及市场准入制度的执行力度有待加强
许多不符合条件的建筑项目获得了施工许可,这将对项目质量产生极大影响。一些投标单位在没有资格和能力的情况下,为了中标,最大限度地满足投资者的要求,使得投标过程更加个人化。在这种招标制度下,中标的工程项目能力和质量保障存在严重问题,成为工程项目的一大隐患。这种不规范的招投标行为不仅会导致工程质量下降,还会影响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一些不良企业通过不正当手段中标后,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会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降低工程质量标准,给工程安全带来巨大风险。同时,也会打击其他正规企业参与招投标的积极性,破坏建筑市场的良性竞争环境。
2.4 建筑企业缺乏科学的施工管理模式
目前,由于施工管理不科学,出现了某些后治理现象。所谓“后治理”,就是一些建筑单位在工程建设中存在管理上的错误,没有事先进行有效的管理。例如,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验,等到工程完工后才发现质量问题,然后再进行整改。这种后治理现象不仅会增加工程成本,还会影响工程的进度和交付时间。
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方法及控制策略分析
3.1 完善施工管理体制
对于中小型建筑企业,应积极推动其进行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组织企业管理者参加现代管理培训,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使其认识到科学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规范施工流程。例如,在材料采购环节,制定严格的采购标准和审批流程,确保材料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进度安排,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监督和检查。强化管理者的责任感,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将项目的质量、进度、安全等指标与管理者的绩效挂钩,促使管理者更加重视施工管理工作。
3.2增强风险管理意识
加强对管理人员的风险培训,提高他们对工程风险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案例分析、专家讲座等形式,让管理人员了解各种风险因素的特点和影响,掌握风险评估和防范的方法。建立完善的工程风险监测体系,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质量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如传感器、无人机等,对工程的关键部位和环节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问题。提高管理人员对项目控制的认识程度,使其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风险评估。建立风险评估团队,由专业的风险评估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3.3加强招投标及市场准入制度执行力度
严格规范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加大对租赁资质、资质不全等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招投标监督机制,加强对招投标过程的监管,确保招投标的公平、公正、公开。加强对招标人的管理,规范招标人的行为。明确招标人的责任和义务,严禁招标人在投标前确定中标者。对违规招标人进行严厉处罚,提高招标人的违法成本。提高投标单位的准入门槛,加强对投标单位的资格审查。
3.4推行科学的施工管理模式
建筑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趋势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施工管理模式。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施工管理经验,结合企业的特点进行创新和改进。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杜绝后治理现象的发生。在工程建设前,进行充分的规划和准备,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质量管理计划。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注重企业社会形象的塑造,将工程质量和安全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通过提高工程质量、加强安全管理、履行社会责任等方式,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结束语:通过优化施工环境和管理方案、科学制定施工进度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同时,建筑企业也应该加强自身的管理体制建设,增强风险管理意识,严格执行招投标及市场准入制度,不断探索科学的施工管理模式,为我国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栾志友,高国梁. 建筑工程中提升工程质量管理方法[J]. 模型世界,2022(6):172-174.
[2] 蒋华松,高垄鹰. 建筑工程中提升工程质量管理方法[J]. 电脑校园,2019(12):4435-4436.
[3] 卢瑞阳.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和改进方法探讨[J]. 智能建筑与工程机械,2023,5(11):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