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育育人,以思政铸魂
冯雨晴 李鑫 庞秋菊
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 150000
近年来,“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逐渐得到重视,强调在各类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以实现全课程育人。思政教育要潜移默化,入脑入心,就要不断优化内容,创新方式和载体。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确立“强体格、健人格、重育人”的体育教育理念,充分认识体育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特别是体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独特功能,科学系统地构建体育课程思政体系,促使体育成为落实“三全育人”的主阵地之一。
一、结合体育时事热点,拓展思政教育
体育时事热点是体育领域发生的和其他引起舆论广泛关注的事件,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具有很强的真实性,思政元素丰富。积极的体育时事热点是正向价值取向的彰显,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认识体育领域的发展动态,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与培育正确的体育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挖掘积极的体育时事热点,一方面,需要辩证看待与把握体育时事热点事件中的育人价值。体育时事热点作为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资源,能够弥补教材内容更新缓慢的缺陷,增强教学内容的学理性与趣味性。体育教师要辩证看待体育时事热点的育人作用,通过热点案例引入、主题研讨、小组讨论等方式促使体育时事热点的教学应用合理化,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体育时事热点的育人价值。另一方面,需要找准时事热点与教学内容之间的思政元素契合点,比如最近爆火出圈的“苏超”,可以从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方面进行解读。“苏超”以城市为单位组队,激发市民对家乡的热爱和集体荣誉感,将个人拼搏融入城市集体目标。赛事中,球员为城市荣誉而战,观众为家乡球队助威,体现了集体主义价值观对社会凝聚力的强化作用。从城市集体主义升华为家国情怀,引导民众将对家乡的热爱转化为对国家体育事业的支持,助力体育强国建设,更为爱国主义精神与集体主义教育注入了鲜活力量。
二、挖掘德育素材,合理设计课程内容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 , 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 , 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 ,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 ,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 , 借助特定的情景和环境教学 , 采用适宜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把体育教材中的德育元素潜移默化贯穿于体育课堂中 , 让学生在身心方面得到德育教育熏陶。例如公共体育类课程应围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来设计课程思政创新点,优化体育教学过程;体育专业类课程需要依据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在健康第一、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教育等方面设置课程思政创新点。以教学“中长跑”体育测试项目为例。中长跑需要一定的运动技巧、耐力及意志力 , 学生在观看奥运会时总是会被其中的运动员的成功和失败带动着得失心理 , 但是学生对于中长跑的真实感受还是有所欠缺的 , 教师可以从这一点出发 , 挖掘 " 中长跑 " 运用项目中可利用的德育教育内容 , 来设置课程。首先 , 根据学生整体的身体素质 , 并结合校园内的有利地形、400 米跑道和课堂教学时间, 教师可以安排800 米、1500 米、3000 米、5000 米的中长跑项目 ( 具体根据学生学情选择 ), 让学生真实地参与到长跑中。其次 , 教师教授不同项目的运动方法和技巧训练学生的身体素质。最后在学生参与长跑实践技巧时 , 教师适当地点拨、鼓励学生坚持、努力、挑战自己完成中长跑任务 , 学生在只有在真实的体验才能感受到中长跑运动员的伟大品质 , 也在挑战之中 , 体会到体育教育的德育意义 , 树立强大的自信 , 提升学生的体育意识。
三、注重课堂反馈,科学建立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是检验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学校可以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 注重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 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应用 ,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 不断完善和优化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比如在篮球课程的教学评价环节 , 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考核是非常必要的 , 这样可以全面评估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首先 , 篮球是一项需要良好体能的运动 ,因此体能是评价学生篮球技能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通过定期的体能测试,如跑步、跳跃、投篮等 , 来评估学生的体能水平。其次 , 技能也是评价学生篮球水平的重要方面。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比赛或模拟比赛,来评估学生的技能水平,如传球、投篮、运球、防守等。通过观察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 , 如是否能够与队友有效配合、是否能够承担责任和压力等, 来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最后,篮球是一项规则严谨的运动 , 规则意识也是评价学生篮球水平的重要方面之一。通过观察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 , 如是否遵守规则、是否能够尊重裁判等 , 来评估学生的规则意识。
总之,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我们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随着体育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占据突出位置,铸魂育人功能也更加凸显。教师要积极探索“体”与“育”深度融合,探索全面育人新路子,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操场、走近自然,弘扬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丰富体育教学的内涵,使体育课程不仅成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抓手,也成为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的载体。
参考文献:
[1] 孙健 ." 立德树人 " 视野下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德育透视 [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01):106-107.
[2] 张迎新 . 试析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J]. 学周刊 ,2023(17):67-68.
本文系2024 年教改项目课题“课堂思政融入高校教学改革的思路”(课题批准号:JY2024-0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