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依托剪纸艺术 优化美术教学

作者

何梦瑶

六安市清水河第二小学 237005

一、探析传统,融入现代

剪纸艺术的地域特色鲜明,北方剪纸以豪放粗犷见长,南方剪纸则精巧细腻,这些区域风格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中华美学多元性。剪纸造型特点强调简练概括,形象夸张变形而不失生动传神,此种艺术表现手法符合儿童认知特点,能激发学生想象力与表现欲。教学内容选择上应遵循由浅入深原则,低年级学习简单对折剪法,中年级掌握阳剪技法,高年级尝试阴剪与镂空复杂技法。剪纸艺术蕴含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如阴阳对立统一、虚实结合等辩证观念,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思维方式。美术课程构建中应注重横向联系,将剪纸艺术与绘画、雕塑、设计等领域融会贯通,形成系统完整课程体系。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收集整理各地区代表性剪纸作品,建立数字化资源库供教师教学使用,同时鼓励师生共建剪纸作品展示平台。

人美版(主编:常锐伦 & 欧京海)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中有趣的拼画单元恰好体现传统剪纸艺术融入现代教学理念绝佳案例。该单元基于剪纸艺术造型特点与构成规律,设计神奇变形拼画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折剪、撕贴等方法创作。教学初始,教师展示传统剪纸作品,让学生观察分析其形象概括特点与对称美感,随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元素应用于拼画创作中。学习环节设置先让学生学习简单折剪技法,剪出基本几何形状如圆形、三角形、方形等,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形状组合变化可能性,激发创造性思维。在创作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打破常规认知,将剪好形状拼贴组合成各种奇妙生物或场景,如圆形可变成眼睛、太阳或车轮,三角形可变成山峰、帽子或动物耳朵。教师巧妙引入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元素,如如意、蝙蝠、鱼等形象,让学生借鉴其构成特点进行创新拼贴。学生作品完成后,教师组织展示交流活动,每位学生介绍自己作品的创意来源与表现意图,促进互相学习借鉴。

二、丰富素材,创新方法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课程目标,选择适合教学内容,如低年级可学习简单动植物剪纸,培养基本造型认知;中高年级则可尝试人物、场景等复杂主题,发展构图能力与空间意识。剪纸技法多样化特点为教学活动设计提供无限可能,教师应该从传统折剪、阳剪、阴剪、镂空等基础技法出发,引导学生掌握不同表现手段。教学方法创新应打破传统讲授模式局限,引入情境体验式教学,通过设置生活情境或民俗活动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创作动机。项目式学习方法成为有效途径,如组织家乡剪纸文化调查项目,引导学生收集地方剪纸作品,访谈剪纸艺人,了解技艺传承历史,最终完成调查报告与创作作品。信息技术与剪纸艺术融合成为教学创新点,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剪纸作品制作过程,通过放大演示细节操作要点,便于学生观察学习;同时鼓励学生使用数字工具设计剪纸图案,拓展传统技艺表现形式。

人美版(主编:常锐伦 & 欧京海)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面具单元教学中融入剪纸元素展现了素材丰富与方法创新典范案例。该单元以神秘面具为主题,巧妙结合剪纸技法与面具造型艺术,设计系列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世界各国传统面具与中国民间剪纸面具作品,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文化面具特点,发现中国剪纸面具独特魅力。随后介绍京剧脸谱与剪纸艺术关系,解析不同角色脸谱色彩象征意义与图案构成规律。创作环节设计新颖,教师准备各色卡纸、彩纸、金银纸等多种材料,指导学生先用铅笔设计面具基本轮廓,考虑眼睛、鼻子、嘴巴等五官位置与形状。学生根据设计图使用剪纸技法剪出面具基本形态,再通过叠剪、镂空等技法处理面具细节,如眉毛、胡须、发饰等,体现剪纸艺术层次感与立体效果。教师巧妙引入传统剪纸纹样元素,如如意纹、云纹、几何纹等装饰图案,鼓励学生将这些元素融入面具设计中,增强作品文化内涵。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 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传承技艺,拓展思维

剪纸创作过程要求学生具备预见性思维,需提前构思图案效果,想象剪纸的完成样貌,这种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与空间想象力。阴阳结合剪纸技法要求学生理解虚实关系,学会通过留白表现形象,这一思维方式超越简单图形认知,促进辩证思维发展。剪纸艺术重视对称均衡美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形成秩序感与平衡感知,这种美学思维渗透其他艺术创作与日常生活中。传统的剪纸中包含许多寓意象征符号,如蝙蝠象征福气,鱼象征年年有余,学生通过解读这些符号,培养象征性思维能力,领悟中国传统文化象征表达方式。剪纸艺术注重抽象概括,将复杂形象简化为基本形态,这一过程训练学生归纳提炼能力,培养抽象思维。

创新思维培养通过设计开放性剪纸任务实现,鼓励学生基于传统技法创造新图案,表达现代生活内容,避免简单复制传统图样。剪纸艺术表现力拓展,引导学生尝试将剪纸元素融入其他美术形式,如结合版画、装饰画、立体构成等,开拓艺术表现新途径。情感态度培养贯穿整个剪纸教学过程,通过欣赏民间艺人作品,讲述剪纸艺术传承故事,引导学生产生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学生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剪纸艺术实践得到提升,遇到剪纸技术难题时,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解决办法,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在社会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参观剪纸展览,邀请社区老人教授剪纸技艺,让学生感受剪纸艺术的社会价值与情感内涵。

结论:通过探析传统剪纸内涵,构建融合现代教育理念课程体系;丰富教学素材,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传承剪纸技艺,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美术教育多重育人目标。剪纸艺术不仅为美术教学增添活力,更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技能与思维、学校与社会重要纽带。这种教学模式既传承民族文化基因,又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未来美术教育应继续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探索更多创新教学路径,培养具备民族文化认同感与创新精神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 姜以文 . 剪纸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路径探析 [J]. 甘肃教育研究 ,2024(3):158-160.

[2] 王婷.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库淑兰彩贴剪纸色彩艺术在小学美术装饰色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色彩 ,2024(4):154-156.

[3] 费梦莹 . 剪纸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J]. 考试周刊 ,2023(37):14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