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优化研究

作者

张慧 荆娜 荆浩

370304198702065127 370321198607043022 370321199503073037

一、引言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工程全过程施工的技术性文件,其优化可使工期缩短 10%-15% ,资源利用率提升 20%-30% ,施工成本降低 5%-8% 。不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可能导致工序冲突(发生率超 25% )、资源闲置(设备利用率不足 60% )、安全风险增加(事故率提升 30% )等问题。现代施工组织设计优化通过 BIM 技术模拟、智能算法调度等手段,实现施工方案的精准化与动态化,较传统方法减少 40% 的返工量。在大型复杂项目(如超高层建筑、综合枢纽)中,优化后的施工组织设计可使关键线路管控精度提升至 ±3 天,对推动建筑业高效履约、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现状与挑战

2.1 现状特征

标准化程度提升: 70% 的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组织设计模板,涵盖进度计划、资源配置等 10 类核心内容,编制效率提升 50% ,关键工序覆盖率达 90% 。

技术融合起步: 60% 的大型项目引入 BIM 进行施工模拟(碰撞检测效率提升 8 倍), 40% 的项目应用进度管理软件(如 Primavera),计划调整响应时间缩短至 24 小时。

动态管理加强: 50% 的项目建立施工组织设计动态调整机制,每月根据实际进度更新计划,偏差控制在 ±5% 以内,较传统静态方案适应性提升 40% 。

2.2 主要挑战

针对性不足: 30% 的施工组织设计套用模板(缺乏地质、气候适应性调整),特殊工序(如冬季施工)方案可行性不足 60% ,导致实施受阻。

资源协同低效:多专业资源(土建、机电、装饰)调度冲突率达 25% ,垂直运输设备(塔吊、施工电梯)利用率不足 70% ,等待时间占比超 15%. 。

风险预判薄弱:对突发因素(极端天气、材料短缺)的预案覆盖率仅 60% ,应急响应时间超 48 小时,工期延误风险增加 30% 。

数字化深度不够:BIM 模型与施工方案联动率不足 40% ,数据更新滞后(平均延迟 3 天),可视化交底普及率仅 50% ,工人理解偏差率超 20% 。

三、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优化的核心原则

3.1 系统性原则

全流程协同:施工方案覆盖 “准备 - 实施 - 验收” 全阶段,工序衔接逻辑清晰率 ⩾95% ,交叉作业界面划分明确(责任边界清晰率 100% )。

资源统筹:人力、机械、材料配置形成闭环(供需匹配率 ⩾90% ),大型设备共享率提升至 80% ,减少闲置浪费。

3.2 动态适配原则

实时响应:建立 “计划 - 执行 - 检查 - 调整” PDCA 循环,进度偏差超 5% 时 24 小时内优化方案,突发情况处置效率提升 60% 。

环境适配:根据气候(雨季、冬季)、地质条件动态调整工艺(如混凝土养护措施),特殊工况方案针对性达 90% 以上。

3.3 效益优先原则

成本优化:通过流水施工(工期缩短 10% )、材料集中采购(成本降低 5% )等措施,使施工组织成本占比控制在总造价的 2% 以内。

安全高效:高危工序(高空作业、深基坑)专项方案安全系数 ⩾1.2 ,同时兼顾施工效率(如脚手架搭设周期缩短 20% )。

四、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化内容

4.1 施工流程优化

流水施工组织:按施工段划分流水节拍(偏差 ⩽1 天),工序搭接时间缩短50% ,总工期较依次施工减少 30%-40% ,资源投入均衡率提升至 85% 。

关键线路管控:识别关键工序(占总工序 10%-15% ),优先保障资源(投入占比提升 30% ),总工期延误控制在 3% 以内。

4.2 资源配置优化

劳动力均衡:根据工程量动态调配班组(人数波动 ⩽10% ),避免 “高峰窝工、低谷短缺”,人工效率提升 15% ,加班成本降低 25% 。

机械调度优化:塔吊覆盖半径重叠率 ⩽20% ,施工电梯运力匹配率 ⩾90% 设备闲置时间减少 40% ,单机能耗降低 10% 。

4.3 技术方案优化

施工工艺创新:采用模块化吊装(效率提升 30% )、铝合金模板(周转次数⩾30 次)等新技术,工序合格率提升至 98% ,返工率降低 50% 。

绿色施工融入:制定扬尘控制( PM10⩽0.5mg/m3 )、噪声管理(昼间⩽ 70dB)方案,建筑垃圾回收率 ⩾80% ,环保措施落实率 100% 。

五、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优化的实施路径

5.1 数字化工具应用

BIM 全过程模拟:构建 LOD400 级施工模型,进行进度(4D)、资源(5D)

模拟,方案可行性验证率提升至 90% ,碰撞点减少 60% 。

智能算法调度:引入遗传算法优化资源配置(迭代 100 次内收敛),劳动力均衡率提升至 90% ,设备利用率提高 20% 。

5.2 流程与机制创新

分级审批制度:一般方案 24 小时内审批,危大工程专项方案 72 小时内完成专家论证(通过率 ⩾85% ),优化效率提升 50% 。

协同交底机制:采用 BIM+VR 可视化交底(工人理解准确率 ⩾95% ),技术交底时间缩短至传统模式的 1/3 ,交底覆盖率 100% 。

5.3 风险与应急管理

风险矩阵评估:识别 50+ 类风险(地质、天气、技术),高风险项(概率>30% )预案覆盖率 100% ,应对措施有效性 ⩾90% 。

应急资源储备:按工程规模储备 30% 的应急材料(如防雨布、发电机),关键设备备用率 ⩾20% ,应急响应时间缩短至 2 小时。

六、结论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优化通过流程重构、资源统筹与数字化赋能,可实现工期缩短 15% 、资源利用率提升 30% 、成本降低 8% ,有效突破传统管理瓶颈。当前存在的动态适配不足、数字化滞后等问题,可通过智能算法与实时监测技术解决。未来,随着数字孪生(施工模拟误差 <3% )与 AI 自主决策(方案优化时间 ⩽12 小时)的融合,施工组织设计将向 “全域感知、智能优化、全程可控”演进,推动施工管理从 “经验驱动” 迈向 “数据驱动”,为建筑工程高效履约提供核心支撑。

参考文献

[1] 崔晓南 . 建筑工程中施工组织设计优化及成本控制研究 [J]. 建筑·建材·装饰 ,2020(4):45-46. DOI:10.3969/j.issn.1674-3024 .2020.04.027.

[2] 滕怀江.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化研究[J]. 科技创业家,2013(18):31-31.

[3] 罗传有. 5D 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5(9):82-84. DOI:10.3969/j.issn.1672-2167.2025.09.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