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与社会服务体制转型发展研究
姚姝婷
黑龙江省农村经济服务与发展研究中心 150000
引言
农村人口老龄化,指的是在农村地区,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逐渐上升的现象。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 60 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 10% ,或 6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 7% ,即被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在中国,特别是黑龙江省这样的农业大省,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等多重因素,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和程度往往超过城市。这一现象不仅意味着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也给农村的社会服务、养老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带来了严峻挑战。因此,研究农村人口老龄化,对于制定针对性的农村发展政策和社会保障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老年人口的基本情况
根据黑龙江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普查数据,2020 年,黑龙江全省常住人口为 31850088 人, 其 中,0-14 岁 人 口 3286466 人, 占 10.32% ;15-59 岁 人 口21167932 人,占 66.46% ;60 岁及以上人口 7395690 人,占 23.22% ,其中 65岁及以上人口 4972868 人,占 15.61%⨀ 。这一变化意味着社会服务需求的结构和层次发生了显著变化,老年人对养老服务、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传统的社会服务体制主要侧重于满足年轻人的需求,对老年人的关注和服务相对不足,因此迫切需要转型发展,以更好地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推动社会服务体制转型发展,不仅可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还可以促进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二、农村老龄化存在的突出问题
截至 2023 年,黑龙江省 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占全省总人口的近四分之一,且这一比例在农村地区高达 28.3% ,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农村年轻劳动力的大量外流,也揭示了农村地区生育率的持续下滑和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梁安柱(2022)通过分析广西老龄人口的特点和需求,探讨了完善养老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对策思考。杜鹏(2022)的研究强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研究提出,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全社会面临的挑战,通过充分利用老年人的智慧和经验,可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农村老年人口的构成也呈现出一些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获取和利用社会服务的能力。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许多老年人在面临生活困境时缺乏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总体来说,黑龙江省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口呈现出几个显著特点:一是数量庞大,且增长速度快;二是高龄老人(80 岁及以上)占比较高,这部分人群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较差;三是空巢、独居老人多,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四是经济来源单一,多数依赖子女赡养或微薄的农业收入;五是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对新事物接受能力有限。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黑龙江省农村老年人口的基本情况,也为该地区的社会服务体制转型带来了严峻挑战。
三、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发展策略
(一)优化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随着黑龙江省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农村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为了满足广大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必须大力推进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首先,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将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确保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个养老服务设施。同时,可以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筹集资金,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在建设过程中,应注重设施的实用性和便利性,确保设施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例如,养老院应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营养均衡的膳食服务以及必要的医疗护理设施;日间照料中心应提供休闲娱乐、康复锻炼、心理疏导等服务。此外,还应加强设施之间的互联互通,构建完善的农村养老服务网络。为了保障设施建设的顺利进行,应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建设标准、资金来源等关键要素。同时,加强项目监管和评估,确保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效果。此外,还应加强设施运营的监管和指导,确保设施能够持续、稳定地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二)深化农村社会服务体制改革
随着黑龙江省农村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首先,提高农村社会保险覆盖率是核心。政府应加大投入,扩大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确保每位农民都能享受到基本养老保险。同时,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提高报销比例和覆盖范围,切实减轻农民因病致贫的风险。此外,探索建立农村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必要的护理服务。为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例如,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农民参加社会保险;加强社会保险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参保意识。同时,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的监管机制,确保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筑牢农村养老的基石,为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提供有力保障。
(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养老保障协同
随着黑龙江省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凸显。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首先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村养老保障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一方面,通过优化农业结构,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黑龙江省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高效农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同时,积极推广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加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建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将初级农产品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同时,培育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参与产业链分工,共享产业发展成果。
(四)强化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度
随着黑龙江省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农村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一背景下,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首先,政府应出台更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和社会服务。例如,对于在农村地区投资养老产业的企业和个人,给予税收减免、用地优惠等政策支持,降低其运营成本,提高其参与积极性。其次,政府应增加对农村养老事业的财政投入,提高农村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可以设立农村养老服务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村养老机构的建设和运营、农村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等方面。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农村养老事业的监管和指导,确保农村养老服务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为了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政府应建立健全政策评估机制,定期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黑龙江省农村养老和社会服务体制的创新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完善政策体系、加强资金保障、推进城乡对接、探索融合新模式等。这些举措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农村养老和社会服务体制的转型升级,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农民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服务保障。
参考文献:
[1] 梁安柱 . 广西人口老龄化问题与对策思考研究 [J]. 市场论坛 ,2022(12):84-88.
[2] 杜鹏 .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J]. 人口与发展 ,2022,28(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