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作者

孙鑫

七台河职业学院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 154600

摘要: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高校应当强调将课程思政落实在各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使之渗透在人才培养机制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和道德发展等起到统领作用。对于会计专业的教师,为了让学生形成崇高的职业追求和廉洁的从业精神,以减少财务活动中信用问题及相关风险事件的发生频率,应当基于课程思政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具体的措施及其重要意义,以及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学现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引言:课程思政在新时代下具有极高的教学地位,其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社会各企业和单位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整体的高质量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教师必须重视在教学中推进课程思政,围绕课程思政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将会计知识、会计从业准则以及会计行业的工作环境与发展现状等与思政元素相结合,改进评价体系,以促进会计专业课程育人价值的提升。

一、教学现状

1.会计课程思政体系缺失的深层原因

当前会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存在明显短板。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重要性认识不足,将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政教育割裂开来,未能深入挖掘会计学科蕴含的思政价值。会计专业教师习惯于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对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缺乏系统思考。由于缺乏完整的课程思政顶层设计,导致思政教育内容零散,知识体系不完整,思政育人效果大打折扣。

2.会计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单一化弊端

目前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单一,创新性不足。教师习惯采用说教式思政教育方式,缺乏生动性和感染力。在成本核算、管理会计等课程中,未能巧妙设计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情境,使思政教育流于形式。教学过程中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性,学生主动思考不足,思政教育效果难以深入学生内心。教师对思政案例选择和运用能力不足,未能选取贴近学生认知和时代特征的典型案例。在讲授会计准则、税收筹划等专业知识时,缺乏对相关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和精准把握。教学方法过于呆板,未能激发学生对思政内容的学习兴趣和认同感。

3.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隐忧

会计课程思政效果不彰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部分会计专业学生价值观念模糊,职业道德意识淡薄,缺乏对会计职业精神的深刻理解。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学生过分关注技能掌握,对职业操守、责任担当等思政素养重视不足。毕业后进入职场,面对利益诱惑易产生价值观偏差。会计人才培养出现重技能轻品德现象,导致部分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职业操守缺失问题。职业道德素养不足影响会计行业整体形象,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学生缺乏正确的价值引导,容易在执业过程中产生失范行为,损害会计行业公信力。

二、重要意义

如果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推进课程思政,深化教学改革,将有利于学生和社会的长足发展。首先,学生的思政素养会取得提升,这将使学生在看待事物时更加客观、冷静,能更准确地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和发展规律,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中都可以过得更加顺畅、从容,更容易达到目标。其次,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情感和文化自信会增强,这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具有深远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奋进新征程。再次,学生在职业道路上将能更严格地遵从会计从业准则和职业道德精神,不侵害他人的利益,做到为人民服务,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最后,课程教学的内容得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率都会取得提升,对会计知识的理解也会在思政理论的作用下得到深化。

三、改革路径

1.重构教学目标,挖掘思政元素

在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工作中,会计专业的教师需要提起对课程思政的重视,深切认识到在新时代培育学生的思政素养和道德品性等素质的关键意义,同时要结合会计专业的知识以及从业精神来落实课程思政,必须将思政元素与会计专业融合起来,以确保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效性。会计专业的教师需要在国家政策的总向导下来探究具体的教学目标,做到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以及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特色和资源状况来重构教学目标,将课程思政贯彻在各教学阶段和教学单元中。同时,教师要善于挖掘会计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比如在讲到长期股权投资时,教师可以抓住“长期性”这一要素,教导学生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理念来看待事物,戒骄戒躁,客观而耐心地分析事物的发展规律,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

2.丰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在推进课程思政的过程中,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师还需要积极丰富教学方式,不要恪守于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方式,要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践行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去优化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使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或道德规训时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课程思政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推行效果。比方说,在给学生讲述关于应交税费的知识时,可以将课程思政作为知识导入环节的内容,教导学生要尊法守法,按照法律要求按时缴纳税款,为国家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认识到缴税对于经济建设、民生以及城建等的重要意义。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给学生播放有关明星因偷税漏税而受裁制的新闻报道,工作后有关个人缴税的科普等等,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缴税的认识,并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加强实践教学,完善评价体系

对于课程思政而言,其所倾重的不仅仅是意识形态,更在于具体的行为。如果学生仅仅是从理论上认识到了崇高人生理想、职业道德精神以及家国情怀等素质的重要意义和内涵,但却从未或极少付诸于实践,表里不一,那么课程思政的效果就将大打折扣,会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很多无用功。基于此,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师在推进课程思政时,必须要加强实践方面的教学,重视对学生实践行为的引导和监督,比如可以给学生安排企业实习,让学生在会计岗位或其他相关岗位的项目实习中贯彻职业道德精神,遵从会计从业准则,严谨求实,坚决不营私舞弊,或者运用项目化教学法,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在实践中训练对应的会计实务技能,同时践行思政理念。教师要做好过程性和总结性评价,将评价标准与课程思政视域下的教学目标衔接上,起到顺承和补充效果,并借以有效监督学生,确保学生在学习会计知识或从事会计实务时认真落实了课程思政的要求。

4.提升专业课程教师的思政素养

在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所起到的作用非常关键,其对于教学改革工作的执行效率、落实力度以及建设效果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为了确保课程思政的成效,高校需要加强培养会计专业教师的思政素养,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思政理论、国家政策和党史党章,首先要确保教师具备较高的思政素养,其次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培养工作的规范化,激励教师努力追求在思政素养上的进步。最后,高校还要督促教师去社会上的会计专业相关的企业进行参观考察,使其在推行课程思政时能结合具体的行业情况,促进思政元素与会计元素的高度融合,提高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整体效率。

结束语

对于会计专业的教师,应当在课程思政视域下积极推进教学改革,重构教学目标,挖掘思政元素,丰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加强实践教学,完善评价体系,同时高校也应提升会计专业课程教师的思政素养,从而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效率,将学生培养成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雪梅,王建华.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4,45(18):172-174.

[2]张晨.专业思政引领下的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以《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思政为例[J].商业会计,2023,(24):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