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化时政学习”融入高中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郇永敬
山东省青州第三中学
摘要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政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为增强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本文将“栏目化时政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时政学习模式融入高中思政教育,旨在通过以时政栏目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时政敏感度和社会责任感。本文基于实践中遇到的困惑问题分析“栏目化时政学习”提出的背景、内涵与意义,接着探讨其在高中思政教育中的实施策略和实践效果,为高中思政教育的实践提供有益探索。
关键词 栏目化时政学习;高中思政教育;实践探索
一、“栏目化时政学习”的背景
1.转变教育方式,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
高中阶段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思想政治方向、提高道德素养的课程。但长期以来,传统思政教育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时政热点与教材内容的融合,导致学生缺乏对社会问题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因此,探索一种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提升其时政敏感度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栏目化时政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多样化的栏目形式,将时政热点融入思政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时政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适应新高考和高考评价体系改革的需要。
2019年国家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这开启了高考命题与评价的新征程,高考评价体系实现高考由传统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评价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综合评价的转变。同时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指出“无情境不命题”,突出了情境作为重要载体的作用,学科内容与具体情境的融合,才能真实地体现出它的素养价值。以情境为依托,在学科知识的运用中应对各种复杂且不确定的现实问题和挑战,才能考查学生的能力与品格。因此,恰当真实的情境,是评价核心素养水平不可缺少的。而丰富又真实的时政素材,为我们提供了各种的具体情境,如何利用这些真实鲜活的材料,培养学生由“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提高高考的应考能力,值得我们深度思考。
二、“栏目化时政学习”的内涵与意义
1.“栏目化时政学习”的内涵
“栏目化时政学习”是为时政教育提供一种平台,以此时政栏目平台为载体,使施加教育影响者通过各种渠道获取近期国内或国际上影响力大的事件,包括国内外政治形势、政府政策、社会问题、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容。使受教育影响者能够正确认识当下形势,受教育影响者能够辩证认识、理性分析,以达到能够看透事件的本质,增强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拥护党的领导,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通过栏目化时政的学习,使时政热点融入思政课堂,让学生了解社会动态,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思政知识,提升时政敏感度。
2.“栏目化时政学习”的意义
(1)增强学生的时政敏感度。栏目化时政学习通过及时反映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最新动态,使学生能够紧跟时代步伐,了解社会热点,增强其时政敏感度。 培养学生关注时政问题、思考时政问题的习惯,提升学生的时政素养。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栏目化时政学习以时政栏目为载体,明确要求,细化实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提高其参与度和积极性、有效性,提升学生深度思维水平。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栏目化时政学习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时政性问题,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其能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做出贡献,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三、栏目化时政学习在高中思政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一)搭建时政栏目学习平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根据学生学情、学科核心素养的现状和新高考的要求,坚持以核心素养培育为目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精心设计时政栏目,推动栏目化时政学习的开展。本栏目以时政素材情境为载体,贯彻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力图通过栏目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唤醒内驱力,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已有经验、现实生活和自身认知建立高度的关联,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二)明确栏目化时政学习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提高栏目的时效性。
在总结不同时期、不同年级实践的基础上,制定策划方案和相应的研究措施。
本栏目化时政学习选材紧扣国家重大时事热点和社会关注度高的热点事件。学生自主搜集时政热点新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思考该热点的价值体现、文化内涵并畅谈感想。
基础年级学生侧重于透过时政热点畅谈自己的评价和感想,也可以从当下所学知识思考可考查方向。通过对时政新闻事件的分析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等,形成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各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重大热点新闻,设计“热点话题探讨”专题,围绕国内外重大事件、社会热点问题等展开小组讨论或全班辩论;针对某一具体事件,设计“案例分析”专题,选取国内外典型时政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案例背景、分析案例原因、剖析案例背后的深层次本质、总结案例带来的启示。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规范实施,提高栏目的有效性。
栏目化时政学习的实施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应通过引导、激励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栏目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设置栏目主持人、评论员等角色,让学生担任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同时设置栏目奖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栏目进行中通过小组互评、完善评价量表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评价栏目内容,提高深度学习的能力和水平。
(四)做好学生的小助手,教师要积极辅助栏目化时政学习的有效开展。
栏目化时政学习的实施需要教师提高时政素养和教学能力,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时政培训、教学研讨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时政素养和教学能力,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栏目设计、实施和评估等过程,做好学生的小助手,并适时在栏目化时政学习的过程中做好方向引导和调控。
四、栏目化时政学习在高中思政教育中的效果评价
1.学生参与度方面:通过观察学生在栏目化时政学习活动的准备中和进行中的表现,评价其参与度和积极性。本栏目化时政学习既要保证参与的广度,人人参与,又要提高参与的深度,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背后的本质。
2.时政敏感度方面:针对学生选取的新闻事件,评价学生对时政热点的关注度和理解程度,以及对新闻事件所反映出的国家政策的理解等。
3.思维能力方面:通过栏目化时政学习,辩证新闻事件的认识、针对某一具体时间的深度剖析等活动,评价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社会责任感方面:通过学生的时政播报、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和参与社会事务的意愿,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理性精神以及公共参与能力。
“栏目化时政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为新时代背景下的高中思政教育的新要求和新挑战提供了有益探索,栏目化时政学习能够将时政教育有效融入高中思政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时政敏感度和社会责任感。本文围绕“栏目化时政学习”融入高中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通过明确时政学习的目标与任务、创设多样化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等,以时政栏目为载体撬动高中时政教育的有效开展和实施,希望能为高中思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