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工业机器人路径规划与优化分析

作者

张胜斌 白彬

370284198709150419 37072419860516207X

一、引言

工业机器人路径规划是指在工作空间内为机器人末端执行器规划一条从起点到终点的运动轨迹,需满足无碰撞、高精度(定位误差 ⩽±0.1mm )、高效率(运动时间最短)等要求。在汽车焊接、电子装配等领域,路径优化可使作业周期缩短 15%-30% ,能耗降低 20% 以上。传统规划方法(如人工示教、几何搜索)在多障碍物、动态环境中适应性差,路径修正率超 40% ,导致生产中断风险增加。随着智能制造发展,工业机器人面临多机协同、快速换产等新需求,路径规划需实现从 “静态预规划” 向 “动态自适应优化” 转型。研究路径规划与优化技术,对提升生产线柔性、降低运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是工业自动化升级的关键支撑。

二、工业机器人路径规划的现状与挑战

2.1 现状特征

方法体系多元: A* 、RRT 等经典算法在 60% 以上的工业场景中应用,路径规划成功率达 90% ,基本满足结构化环境需求。

技术应用升级: 50% 的中高端机器人配备三维视觉导航,可实时更新环境地图,动态路径调整响应时间 ⩽0.5 秒。

效率逐步提升:通过路径平滑处理,机器人运动冲击度降低 40% ,设备使用寿命延长 20% ,单件产品加工时间缩短 10%-15% 。

2.2 主要挑战

动态环境适应性弱:车间设备移动、工件临时堆放等动态障碍下,传统算法重规划耗时 ⩾1 秒,导致作业中断率超 15% 。

多目标优化冲突:路径长度、运动时间、能耗等指标难以同时最优,单一目标优化可能使其他性能下降 20%-30%, 。

高维空间计算复杂:6 轴及以上机器人的关节空间维度高,路径搜索效率随自由度增加呈指数级下降,规划耗时超 5 秒。

协同规划难度大:多机器人作业时,路径冲突率达 25% ,现有协调机制难以实现全局最优,系统效率损失 10%-15% 。

三、工业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的主要分类

3.1 传统规划方法

基于图搜索的方法:A * 算法通过启发函数引导路径搜索,在静态环境中规划精度达 ±0.5mm ,计算复杂度随障碍物数量线性增长,适用于简单场景。

采样规划方法:RRT 算法通过随机采样探索可行空间,在高维空间中成功率超 85% ,但路径冗余度高,需后续平滑处理。

3.2 智能优化方法

遗传算法:模拟生物进化过程寻优,可同时优化路径长度与能耗,在多目标场景中解集覆盖率达 90% ,但收敛速度较慢(迭代次数 ⩾100 次)。

强化学习方法:通过智能体与环境交互学习最优策略,动态环境下重规划时间 ⩽0.3 秒,适应能力较传统方法提升 50% 。

3.3 协同规划方法

集中式规划:全局控制器统一计算多机器人路径,冲突避免率达 100% ,但计算负荷随机器人数量增加急剧上升,适用于小规模系统( ⩽5 台)。

分布式规划:机器人通过局部通信协商路径,计算效率提升 40% ,但全局最优性难以保证,冲突率约 5%-10%

四、工业机器人路径优化的关键技术突破

4.1 动态环境感知与响应

实时地图构建:融合激光雷达与视觉数据,环境建模更新频率 ⩾10Hz ,动态障碍物识别准确率达 95% ,为快速重规划提供基础。

预测性路径调整:基于障碍物运动趋势预测(误差 ⩽50mm/0.5s ),提前 0.3秒启动路径修正,避免紧急制动导致的效率损失。

4.2 多目标优化算法

加权多目标优化: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在路径长度与能耗间实现帕累托最优,综合性能提升 20% 以上。

自适应优化策略:根据作业场景动态调整优化目标(如精密装配优先保证精度,搬运作业优先缩短时间),策略切换响应时间 ⩽0.1 秒。

4.3 高维空间与协同规划优化

维度约简技术:通过关节空间映射与冗余度消去,将高维问题转化为 3-4维空间求解,规划效率提升 60% ,耗时控制在 2 秒以内。

分布式协同机制:基于一致性算法的多机器人路径协商,冲突解决时间⩽0.2 秒,系统整体效率提升 15% ,适用于大规模集群作业。

五、工业机器人路径规划与优化的应用场景

5.1 汽车制造业

焊接作业:采用改进 A* 算法规划焊枪路径,焊点定位误差 ⩽±0.05mm 路径重叠率降低 30% ,焊接质量一致性提升 25% 。

零部件搬运:多机器人协同规划避免路径交叉,物料转运效率提升 20% 生产线节拍时间缩短 10% 。

5.2 电子与精密制造

电路板装配:结合强化学习的动态路径规划,适应元器件频繁更换场景,换产调整时间从 2 小时缩短至 30 分钟。

精密检测:通过路径平滑优化,机器人末端振动幅度降低 50% ,检测精度提升至 ±0.01mm ,缺陷识别率提高 15% 。

5.3 物流与仓储

码垛作业:遗传算法优化垛型路径,机械臂运动距离缩短 25% ,码垛效率提升 30% ,能耗降低 18% 。

AGV 与机器人协同:分布式规划实现 AGV 与机械臂无缝对接,物料交接等待时间减少 40% ,仓储周转效率提升 20% 。

六、结论

工业机器人路径规划与优化技术通过智能算法融合、动态感知升级与协同机制创新,实现了复杂环境下路径规划成功率 ⩾95% 、多目标综合性能提升20% ,有效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应用局限。当前存在的高维计算复杂、协同效率不足等问题,可通过维度约简与分布式算法进一步解决。未来,随着数字孪生、群体智能技术的融合,路径规划将向 “全域感知 - 自主决策 - 群体协同” 方向发展,推动工业机器人从 “单机自动化” 向 “智能集群” 演进,为柔性制造、智慧工厂建设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杜凯育 . 多关节柔性机器人手臂的精准控制与优化路径规划 [J]. 办公自动化 ,2025,30(3):109-111. DOI:10.3969/j.issn.1007-001X.2025.03.036.

[2] 陈刚. 基于多指标综合评估的工业机器人轨迹规划与优化研究[D].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4.

[3] 张富淋, 霍平, 何亚杰. 移动焊接机器人结构设计与路径规划[J]. 机床与液压 ,2024,52(9):36-43. DOI:10.3969/j.issn.1001-3881.2024.09.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