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特殊儿童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马欣
上海市儿童福利院启心学校
一、教学背景与目标
本课教学内容为口语交际,主题是“听故事讲故事”,以经典寓言故事《龟兔赛跑》为载体,旨在通过听故事、看图说话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倾听、表达和交流能力。根据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2016 年版),本课紧扣“倾听与说话”和“阅读”两大学习领域目标,具体要求学生能根据图画说出一二句话,能根据不同场合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说话,并能阅读图文并茂的图书,理解大意,把握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
教材中提供了 6 幅有序描绘故事主要人物和情节的连环画,并附有口语交际活动的具体要求:一是听教师讲故事,说一说故事里的主要角色和情节;二是两两一组,扮演故事的主要角色。鉴于《龟兔赛跑》故事较长,教学中将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手段,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理解和记忆故事内容。其次,把故事清楚、完整地讲好,老师的示范、方法的引导显得格外重要。宜放缓坡度,可以先指导学生对照图画一幅一幅地讲,然后连起来讲一讲,再加上表情、动作、想象力讲一讲,最后鼓励学生当众独立讲。本课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和简单表达的能力,难点在于借助图片理解故事内容及寓意,并进行角色对话和表演。课时安排为一课时,教学环节包括导入、故事讲述、图片理解、角色扮演和总结评价,力求通过多样化和互动性强的活动,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 知识与技能目标:
B 组:1. 能在帮助下识别故事的主要角色,并能用简单词语描述情节。
2. 通过视频、图片和教师引导,初步掌握倾听和表达的基本方法。
A 组:1. 能根据图片说出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情节,并能简单复述故事。
2. 通过听故事、看图说话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提升倾听、表达和交流能力
3. 体会乌龟坚持不懈的精神,树立努力拼搏、不轻言放弃的积极态度。
-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层设计的活动,引导不同层次学生参与口语交际实践,逐步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借助多样化教学手段,如 AI 对话、角色扮演等,帮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口语表达。
二、学情分析
本班级共有14 名学生,10 名男生4 名女生。依据《特殊儿童语言沟通能力》评估指导手册。对班级学生进行评估,结合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生活语文》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将学生分为A、B 两组。
B 组学生:平时课堂表现比较滞后,需要 A 组学生的协助才能完成老师在课堂上布置的任务。在语言表达上,嘉和明发音比较困难且不够清晰,源能基本表达但是在理解上稍有欠缺,需要及时老师关注。
A 组学生:平时课堂表现比较活跃能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看图说话能力比较好,语言组织能力也比较强,能认真倾听老师的问题,并及时正确的完成老师在课堂上布置的任务。

( √ 表示完全掌握,发音清晰,表达能力较强; Δ 表示达成 70% 左右;
表示达成 50% 左右; × 表示无法掌握)
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对来讲达到了基本要求。A 组学生能认识 200-500 个日常用字,碰到长句子和抽象内容就容易犯难。B 组学生能认 50-200 个字,记东西主要靠重复练习和生活常见事物。在基础理解上大部分学生能看懂图片内容。但还是有少部分学生由于身体条件(大脑处理信息比较慢)和心理因素(短时记忆只能记住 3 个左右的信息)的影响,无法看懂图片所表达的内容。在联想能力上由于生活经验的不足,学到的知识不会灵活运用导致生活经历少影响理解书本内容。只有少部分学生(1-2 名)能猜出简的前因后果,其他学生需要视频辅助或者老师讲过后可以。
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上教师针对学生的以上问题,采取先听后说的形式来降低难度,通过借助视频、图画的形式来梳理故事情节,帮助学生准确复述,并且教师呈现以及通过科技手段和小剧场形式,帮助学生完成本节口语交际《龟兔赛跑》的学习目标,在课后,教师结合课堂任务卡、评价及课堂表现,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出综合的评价,并在次日的课前给予相应的奖励。
三、分层教学内容设计
(一)B 组教学内容
1. 故事认知:通过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动画视频,向学生展示《龟兔赛跑》的故事场景,帮助学生认识故事中的乌龟和兔子角色,用简单、重复的语句讲解故事主要情节,如“乌龟爬得慢”“兔子跑得快”“兔子睡觉,乌龟赢了”。
2. 简单问答:设计简单的封闭式问题,如“故事里有谁?”“谁赢了比赛?”引导学生用单个词语或简短句子回答,锻炼学生的倾听和简单应答能力。
3. 通过分层任务单,让学生完成阶段性学习的巩固。
(二)A 组教学内容
1. 故事理解与复述:在 B 组的基础上,详细讲解故事内容,分析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要求学生能够说出故事的主要情节和结局。
2.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分别扮演乌龟、兔子、裁判等角色,鼓励学生根据故事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对话,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3. 寓意理解: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如“如果你是兔子,你会怎么做?”“乌龟为什么能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4. 故事改编:引导学生对《龟兔赛跑》的故事进行延编,利用AI 技术与兔子通话,根据兔子的回答。改变故事的结局、增加新情节等。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多样的句式,将改编后的故事进行讲述。
四、分层教学方法与策略
(一)差异化的教学方法
1. B 组:采用直观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通过大量的图片、动画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和学习的对象;设计简单有趣的游戏,如“排顺序”“填一填”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 A 组:运用情境教学法和AI 对话。创设丰富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口语表达和交流;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完成故事复述和角色扮演等任务。在故事改编和创作过程中,让学生通过 AI 等方式,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1. 学习材料支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其学习水平的学习材料。B组学生提供图片和简单无干扰项的学习单;A 组学生学习单会设置干扰项,学生需要排除干扰项找出正确的选项。
2. 学习时间支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进度,给予不同的学习时间。B组学生在听故事和简单问答环节,给予更多的练习时间和重复讲解机会;A 组学生在故事复述和角色扮演环节,适当延长活动时间,鼓励学生充分表达;在故事改编和创作环节,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创作。
五、教学评价
(一)过程性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表现和进步情况。记录B 组学生对故事的掌握程度、简单问答的应答情况;关注 A 组学生在故事复述和角色扮演中的语言表达和逻辑连贯性;评估学生任务单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
(二)总结性评价
教师在上课前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学习目标,为 A、B 组学生设计分层总结性评价目标,在完成评价目标时要结合任务单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生的课题表现情况。进行综合性的总结评价,并在下次上课前给予总结和奖励。
通过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调整和分层优化提供依据,确保分层教学在特殊儿童口语交际《龟兔赛跑》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促进每个特殊儿童在语言学习上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佘丽 .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国内特殊教育分层教学研究综述 [J]. 绥化学院学报 ,2014, 34(4):34 - 38.
[2] 赵翠霞 . 分层理念在特殊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方式 [J]. 考试周刊 ,2020(38):17 - 18.
[3] 佚名 . 中职特殊教育中分层教学的方法与实施 [EB/OL].[2024 - 06 -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