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周爽
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高桥镇中心小学 125015
一、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的认知能力、情感表达和社会适应能力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产生焦虑、自卑、叛逆等心理问题。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引导者,每天与学生朝夕相处,能够最先察觉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方面,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他们应对学习和生活中困难的能力。例如,在面对考试压力时,心理状态良好的学生能够更从容地应对,而不是陷入焦虑情绪中。另一方面,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还能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促进同学之间的友好相处,减少校园矛盾和冲突的发生,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此外,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还会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为他们成年后的心理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搭建心理沟通桥梁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班主任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差异,用平等、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信任。在日常教学中,班主任可以多花时间与学生交流,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关心他们的生活琐事和情感需求。比如,利用课间十分钟与学生聊聊兴趣爱好,在学生遇到挫折时给予安慰和鼓励。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时,才会愿意主动向老师倾诉内心的想法,班主任也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为后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二)开展主题班会,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班主任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设计多样化的心理健康主题班会。例如,针对低年级学生,开展 “认识情绪”“学会分享” 等主题班会,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生动有趣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表达和管理情绪;针对高年级学生,开展 “应对压力”“人际交往” 等主题班会,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掌握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在主题班会过程中,班主任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加深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三)进行个体心理辅导,解决学生个性化心理问题
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心理状况都存在差异,因此个体心理辅导也是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班主任发现学生存在个性化的心理问题时,如长期自卑、与同学关系紧张、学习焦虑严重等,要及时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在辅导过程中,班主任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辅导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疏导法等,帮助学生调整心态,解决心理问题。同时,班主任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让学生在安全、信任的氛围中接受辅导,避免给学生造成额外的心理负担。
(四)联动家庭与学校,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班主任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要注重与家庭的联动,形成学校和家庭共同教育的合力。班主任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微信群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心理状态,指导家长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例如,提醒家长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避免过度溺爱或严厉批评孩子;建议家长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通过家校联动,让家长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积极配合班主任开展工作,共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小学班主任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首先,部分班主任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很多班主任都是学科教师出身,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在面对学生复杂的心理问题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无法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辅导。其次,班主任的工作任务繁重,时间和精力有限。除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外,班主任还要承担班级管理、学科教学、家校沟通等大量工作,导致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难以深入开展工作。最后,部分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家长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忽视了家庭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不配合班主任开展相关工作,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二)解决办法
针对以上问题,首先,学校要加强对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定期组织班主任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研讨会、培训课程等,邀请专业的心理教师或专家进行指导,提高班主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同时,学校可以为班主任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料和工具,为班主任开展工作提供支持。其次,学校要合理安排班主任的工作任务,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优化班级管理模式,适当减少不必要的行政任务,让班主任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最后,班主任要进一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引导,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例如,在家长会上详细讲解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分享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典型案例,让家长认识到家庭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从而积极配合班主任开展工作。
四、结束语
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其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实践过程中,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断探索和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策略,通过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开展主题班会、进行个体心理辅导、联动家庭与学校等方式,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同时,学校和家长也要给予班主任足够的支持和配合,共同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虽然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小学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 官彦 , 颛旭 . 研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C]//2023 年第六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论文集 .2023.
[2] 罗利平 . 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 2018(7):1.
[3] 张伶 . 小学班主任管理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J]. 当代家庭教育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