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合作行为研究

作者

刘欣慰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 130022

建构游戏在大班幼儿的各类游戏中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各类建构游戏对幼儿的合作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充分研究大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合作行为,这样才能进一步充分了解幼儿的合作水平和具体需求,然后在对其不断优化和切实调整的前提之下,对各类建构游戏活动进行精准指导和不断优化,从而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提升。

1 大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合作行为表现

1.1 合作的发起

某些幼儿往往能够在合作行为方面积极主动地参与相对应的合作行为,并邀请同伴融入建构游戏的推进环节,例如会说:“我们一起来搭建一个城堡吧。”而有些幼儿往往比较被动,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建构游戏环节,也无法体现出更精准高效的合作行为,往往等待他人邀请才能参与到合作之中。甚至有些幼儿会独立地展开相关结构游戏,不会主动寻求相应的合作伙伴。由此导致合作行为不够优化,这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会造成很大影响。

1.2 合作的形式

一是平行合作。幼儿在建构区域内往往各自进行相应的建构游戏,在偶尔的情况下会进行某种程度的交流或沟通,例如:“我搭的房子好看吗?”通过平行合作来进行推进,会导致彼此之间的协作程度相对较低。二是协同合作。幼儿在协同合作中往往会形成相对应的合作小组,在明确分工的前提之下共同完成相应的建构任务。例如,有的幼儿会在协同合作中负责搬运积木,有的幼儿会搭建相应的主体结构,在协同合作中体现出合作行为发展成效。

1.3 合作过程中的互动

一是集体互动。幼儿在合作行为方面会针对相关游戏建构材料进行互动分享,对相关建构是否进行交流和沟通,遇到问题的情况下会针对相关解决办法进行共同探讨。例如:“这个桥总是容易塌,怎样才能让它变得更好呢?”二是消极互动,在合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争夺材料或意见不合的时候出现争吵等相关情况,例如:“这个积木是我先拿到的,我要用。”这种消极方面的互动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纠纷,甚至可能严重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2 大班幼儿建构游戏合作行为促进策略

2.1 有效进行精准指导,巧用提问化解合作矛

在大班幼儿的建构游戏合作行为的促进工作中,幼儿教师需要在实施指导方面有效优化,通过巧妙的问题使合作矛盾得到化解。例如,在大班游戏“小绅士,小淑女”建构游戏推进环节,引导幼儿通过协同推进,在培养幼儿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的过程中,使其身体健康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并且在社会交往、学习发展、思维方式、归因方式、解码方式等方面不断优化。例如,在身体健康方面,可以让幼儿在整洁、刷牙、洗手、站姿等方面不断优化;在社会交往层面,可以让幼儿在言语交往、合作共赢、致意性问题及鼓掌方面不断优化,从而发展其社会交往能力。另外,在学习发展方面,也让幼儿积极提问,保持专注,有探究热情和参与兴趣;在思维方式方面进行不断优化,通过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融入,让幼儿积极参与并实现充分优化,培养其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为小绅士、小淑女良好习惯的养成提供有利条件。

又如合作搭建一座立交桥。游戏最开始阶段,幼儿往往会因为立交桥的造型或所应用的材料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分歧。因此,幼儿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发挥引导者和组织者作用,可以通过交通设计师的身份提出相关问题,让相关幼儿思考现实中的立交桥由哪些部分组成?不同形状的积木可以搭建成什么?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可以让幼儿对于图片进行观察,进一步分析积木的主要特性,然后通过拱形积木来搭建主桥梁,用平直积木搭建引桥,同时引用长方体积木搭建桥墩。在引导幼儿明确分工,把握各个材料应用特点的前提下,使得幼儿可以通过协调沟通,进一步思考怎样才能让结构更牢固。让幼儿在共同探讨积木叠加和支撑的过程中,使原本的分歧可以转变成为深度合作。

2.2 优化环境促进合作,强化材料分区激发互动热情

在针对建构区域进行调整的过程中,需要在合作行为方面有效优化。幼儿教师要把原本混放的积木按照形状、材质划分成基础建构区域、特色建构区和辅助装饰区,有效增设相关材料,进一步促进其有效应用。例如,在梦幻城堡建构活动之中,可以通过分区设计相对应的城堡,在搭建城墙的过程中,使幼儿可以主动邀请伙伴共同参与到长方体积木的运输环节,同时负责装饰的幼儿可能会发现花朵造型材料比较缺少,所以在第一时间和同伴进行合作,利用彩色毛根或者装饰来进行花朵匹配。在装饰部件的优化和建构区域的整合方面不断增强,并且把建构区扩展到教室角落,划分出相对应的作品展示区和设计讨论区。在幼儿搭建城堡的时候,如果出现结构问题,可以及时进行讨论和调整,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合作能力。

2.3 强化合作能力,通过角色扮演提升协商技巧

为了确保幼儿的合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幼儿教师可以有效设计建筑公司主题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分别扮演建筑师、施工员及材料员等角色,在角色扮演中让幼儿共同完成相应的角色任务。在幼儿园扩建任务中,让幼儿融会贯通,全身心地感受各项内容。例如,在搭建房屋具体操作环节,可以让幼儿扮演建筑师,用透明的亚克力板制作屋顶,同时让施工人员对材料的特性进行分析。施工人员认为亚克力板做屋顶容易滑落,因此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歧。

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教师应引导幼儿通过方案辩论会的形式,让幼儿通过投票形式选出相应的方案。例如,可以用透明板做局部装饰,主体可以通过稳固的木质材料。在运送建材的竞赛中,让幼儿协调分工,保持平衡。在互相协同作用的前提下,用担架运输积木。让幼儿可以在调整步伐、保持平衡的前提下,融入活动之中,并帮助幼儿将游戏经验迁移到日常的建构活动中,以此提升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大班幼儿建构游戏的推进,想要取得更加良好的成效,幼儿教师要优化合作行为,在促进策略方面不断优化,明确当前存在的问题,然后引导幼儿融入其中,实现融会贯通,在此前提下为其合作行为能力的增强提供支持,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如风. 建构游戏中大班幼儿合作行为的发展与促进[J]. 幼儿教育研究 , 2023(03): 15-20.

[2] 王伟峰. 幼儿园建构游戏对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 学前教育导刊 , 2024(02): 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