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新” 背景下的高三历史备考策略研究
刘亚婷
天水市第九中学741020
引言
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三新”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面临深刻变革,新课标强调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核心素养培养,新教材聚焦主题单元设计强调历史解释与家国情怀,新高考则以能力立意命题注重历史学科关键能力考查。高三作为高中学习关键阶段,如何在“三新”背景下制定科学有效备考策略,成为广大历史教师亟需解决问题,立足教学实际分析当前备考困境,探索有效备考路径提出优化提升方案,旨在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一、“三新”背景下高三历史备考困境与表现
“三新”背景下高三历史备考面临诸多困境,教学内容呈现增量态势知识整合难度大,新教材按主题单元组织内容中外历史贯通设计,知识点密度增大既有传统编年体系内容,又有主题史学习要求教学任务繁重。新课标强调历史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对学生思维品质提出更高要求,长期以来形成知识点堆砌教学习惯,导致教师难以在有限时间内完成知识梳理与能力培养双重任务。学生思维转换存在困难适应新题型挑战大,新高考强调开放性、探究性试题,注重历史解释能力与史料分析能力考查,减少单纯知识记忆型题目。
备考策略与考试要求存在脱节现象,部分教师仍沿袭传统应试方法侧重知识点讲解与题海战术,忽视核心素养培养与思维能力训练,复习过程碎片化倾向明显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难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知识体系与方法论思维。教学评价仍以分数为主要指标,缺乏对思维品质与学科素养评价导致教学目标与考试导向不一致,学科融合意识不强跨学科备考模式缺失,新高考强调学科间知识融通与能力迁移试题设计常涉及多学科内容,由于学科壁垒与教师知识结构局限,跨学科教学实施困难,学生难以形成综合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二、“三新”背景下高三历史备考路径与方法
“三新”背景下高三历史备考应构建主题式知识体系,打破传统编年体系局限按照主题线索重构知识框架,可采用主题 + 时空 + 事件三维结构,围绕核心主题梳理不同时空背景下典型事件,形成纵横贯通知识网络。建立中外历史联系桥梁寻找历史发展共性与特性,培养学生宏观把握历史发展规律能力,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优化复习策略也很重要,教师应围绕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四大核心素养,设计针对性训练内容。教学方法创新方面案例教学法能有效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教师精选典型历史案例,设计层次清晰问题链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导向式教学应贯穿始终,每个专题复习设计核心问题,导学生思考与探究。
以纲要上第六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为例,教师采用政治制度演变主题式备考策略,创设唐朝治国智囊团情境,学生分组担任不同历史时期唐朝决策者,分析当时政治制度变革背景、措施与影响。通过三省六部制创立与完善、科举制确立与发展、藩镇割据形成与影响三个关键节点,构建唐朝政治制度演变脉络。教师设计核心问题链:唐朝前期中央集权制度如何完善?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现象反映何种政治趋势?唐朝政治由盛转衰启示什么?引导学生深度思考。通过制度关联图将唐朝政治制度与前后朝代联系起来,如隋朝三省制与唐朝三省六部制比较,唐朝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政治分裂关联,形成历史纵向贯通认知帮助学生把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规律,提升唯物史观与时空观念素养。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三新”背景下高三历史备考优化与提升
“三新”背景下高三历史备考优化提升需聚焦学科思维培养与能力深化,基于学科思维创设历史情境是重要突破口,教师应围绕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思维等学科特有思维方式,设计情境化学习活动。通过模拟历史事件决策让学生置身特定历史情境,思考可能选择与决策依据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此类情境创设能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帮助学生内化历史思维方式。强化历史解释能力培养同样关键,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多元解释视角,如政治视角、经济视角等学会从不同维度解读历史事件,引导学生理解史实与史识区别,明确历史解释必须建立在史实基础上,同时又需深入挖掘历史现象背后本质与规律。历史材料处理能力训练也应加强,通过系统收集整理各类史料,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类型史料特点与分析方法提高史料实证能力。
以纲要下第五课“古代非洲与美洲”为例,教师设计文明比较探究者项目式备考活动,创设全球文明探索会情境,学生扮演探究不同区域文明历史学者,探讨古代非洲与美洲文明特点及其与亚欧文明异同。教师设计核心问题:为何世界不同区域会形成迥异文明形态?环境因素如何影响文明发展路径?引导学生从比较视角思考文明发展规律。在史料分析环节提供多元史料,如古埃及象形文字资料、玛雅金字塔考古发现、早期欧洲探险家记录等,学生需综合分析不同史料可靠性与价值形成自己见解。创新点在于设计文明要素解构表,引导学生从政治组织、经济形态、宗教信仰、科技成就等多维度分析比较不同文明,培养结构化历史思维。通过文明互鉴价值探讨,引导学生反思欧洲殖民者与美洲文明碰撞历史教训,思考不同文明平等对话重要性,将历史学习与现代全球化背景下文明交流议题联系提升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实现知识、能力、价值观综合培养,体现“三新”背景下高三历史备考优化方向。
结论
“三新”背景下高三历史备考改革,是适应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要求必然选择,通过系统分析当前备考困境提出有效备考路径与优化策略,为一线教师提供实践指导。高三历史备考应立足学科本质聚焦核心素养,重构知识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历史学科关键能力。备考改革应进一步加强学科融合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完善评价体系构建系统化备考模式,提高学生应对新高考挑战能力实现历史学科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晓莉 ." 三新 " 背景下的高三历史复习反思[J]. 教育实践与研究 , 2023(29):44-46.
[2] 马荣荣 ." 三新 " 背景下高三历史复习的几点思考[J]. 全国优秀作文选 ( 教师教育 ), 2023(6):71-72.
[3] 张慧 . 关注顶层设计 探寻基层路径——" 三新 " 背景下历史备考策略研究 [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25(6):68-70.
本文是天水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4 年度立项课题《基于“三新”背景下的高三历史备考策略研究》(立项号:TS[2024]GH210)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