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省示范高中学生学业自我满意度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探析

作者

张峰 张士苹

亳州市第一中学 安徽 亳州 236800; 薛阁办事处市府小学 安徽 亳州 236800

一、引言

省示范高中作为一个地市或者县区最好的高中,其学生在学业表现上往往处于领先地位,但他们也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压力和更高的家长和教师的期望。叠加高强度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业自我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可能存在着一定的交互作用关系 [1]。探讨这一关系,不仅有助于理解当前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也能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学业自我满意度是学生对自身学习状况的主观评价,包括对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和学习体验的满意程度。研究表明,良好的学业自我满意度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心理韧性,并对未来的学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2]。然而在升学压力下,省示范高中学生普遍面临着" 考试分数 " 的困扰,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可能影响其学业自我满意度的形成机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学生的自我期望与现实表现出现落差时,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而形成学业表现与不健康心理的恶性循环。

心理健康不仅仅意味着没有心理疾病,更包含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发展 [3]。现实情况是,省示范高中学生普遍存在睡眠不足、焦虑水平偏高等问题。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可能通过影响认知功能、情绪调节等方式,间接作用于学生的学业自我评价体系。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升学考试压力下,学生往往将自我价值过度绑定于学业成绩,这可能放大心理健康问题对学业自我满意度的负面影响。

现有多数研究聚焦于学业成绩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而忽视了学业自我满意度这一重要主观指标;另针对省示范高中这一特殊群体的研究较为匮乏。基于此,本研究拟以省示范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借助于每学期全员心理健康普测收集数据,采用量化研究方法,初步探索学业自我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深化对省示范高中学生发展特点的认识,并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普测后的心理干预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省市市政府所在地主城区某一省示范高中全体学生为对象(生源为全市统考统招),借助于 2025 年春季开学初期的全员学生心理健康普测发放问卷进行施测,回收有效问卷 4792 份,其中高一年级 1561 份( 32.6% )、高二年级1511 份( 31.5% )、高三年级1720 份( 35.9% );性别上,男生 2465 人( 51.4% )、女生 2327 人( 48.6% );学业自我满意度上,极不满意 953 人( 19.9% )、不满意 1879 人( 39.2% )、基本满意 1167 人( 24.4% )、较满意 477 人( 10.0% )、非常满意 316 人( 6.6% )。

由于是抽取了三个年级的全部样本,因此研究结果就具有很高的内部效度和一定的外部效度,可以据此很大程度反应实测学校学生的学业自我满意度和心理健康状况,并能一定程度推论和样本学校同层次学校的学生学业自我满意度和心理健康状况。

(二)研究工具

SCL-90,又名 90 项症状自评量表 (symptom checklist 90),该量表共有 90 个项目,10 个测验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 [4]。调查采用5 级计分,症状自评为“没有”得分为0、“很轻”得分为 1、“中等”得分为2、“偏重”得分为3、“严重”得分为4。

学业自我满意度测验,采用学生主观感受自我评估。从A 到 E 满意度逐渐增高,“极不满意”选 A、“不满意”选 B、“基本满意”选 C、“较满意”选D、“非常满意”选E。

(三)研究程序

全体被试做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资料采用 Spss26.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省示范高中学生学业自我满意度偏低,在性别和年级上差异显著

对学业自我满意度做描述统计,结果显示:省示范高中学生学业自我满意度偏低。学业自我满意度整体平均值 1.44,标准差 1.113,中位数 1.00 极不满意(953 人占比 19.9% )和不满意(1879 人占比39.2% )累计占比 59.1% ;而基本满意(1167 人占比 24.4% )、较满意(477 人占比 10.0% )和非常满意(316 人占比 6.6% )累计占比 40.9% 。

由于学业满意度在性别上的数据分布进行正态性探索,男生组和女生组的 P 值均为显著的 0.000** ,数据为非正态,故此无法用独立样本T 检验来检测学业满意度在性别上非差异。

对学业自我满意度在性别上做 Mann-Whitney U 检验即 2 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结果表明:省示范高中学生学业满意度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且从平均数数值趋势看男生到女的学业自我满意度是递减的(详见下表1)。

表1 学业自我满意度在性别上的差异

【注: ∗p<0.05**p<0.01 (下同)】由于三个年级的数据分布检测结果均为非正态分布(三个年175级的 P 值均为 0.000** ),且方差齐性检验结果显示数据方差不齐( P=0.000∗∗ ),故此对学业自我满意度在年级上做 Kruskal-Wallis H 检验即 K 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自由度为 2,结果表明:三个年级在学业自我满意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详见下表 2),且高一年级学业自我满意度优于高二和高三年级,从平均数趋势看,学业自我满意度从高一到高三依次递减。

表2 学业自我满意度在年级上的差异

(二)省示范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

在性别上对 SCL-90 总分和各因子分数据分布做正态性检验,检验 P 值均为 0.000** ,判定数据非正态,故此对 SCL-90 总分和各因子在性别上分别做Mann-Whitney U 检验即2 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结果表明:男女生群体在SCL-90 总分和各因子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且男生组的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女生组的心理健康状况(详见下表3)。

表3 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上的差异

(三)省示范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

由于三个年级的 SCL-90 总分和因子分数据分布检测结果均为非正态分布(三个年级的 P 值均为 0.000** ),且方差齐性检验结果显示数据方差不齐( P=0.000∗∗ ),故对 SCL-90 总分和各因子在年级上分别做 Kruskal-Wallis H 检验即 K 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自由度为 2,结果表明:三个年级在SCL-90 总分和各因子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详见下表 4),且高二年级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优于高一和高三年级的心理健康状况。

表4 心理健康状况在年级上的差异

在总分上两两比较发现高二和高一存在显著差异(标准检测统计值 6.609,矫正显著性 P=0.000<0.01 )且高二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高一的心理健康状况,高二和高三存在显著差异(标准检测统计值 -7.510,矫正显著性 P=0.000<0.01 )且高二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高三的心理健康状况,但高一和高三没有显著差异(标准检测统计值-0.753,矫正显著性 P=1.000<0.05 )。

由于 SCL-90 总分和各因子分均存在高相关,所以各因子分在不同年级的差异性表现和总分在不同年级间的表现基本是一致的,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四)省示范高中学生学业自我满意度和心理健康具显著的低强度负相关

对 SCL-90 和学业自我满意度做 Spearman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学业自我满意度和SCL-90 总分及各个因子分呈低强度负相关(学业自我满意度和 SCL-90 总分的相关系数为 -0.276),即学业满意度得分越高,SCL-90 得分越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越好(具体数据详见下表5)。

表5 学业自我满意度和SCL-90 的相关分析

四、分析与讨论

(一)为什么省示范高中学生的整体学业自我满意度偏低

示范高中通常聚集了区域内最优秀的学生,竞争环境激烈,学业压力过大,学校对升学率的追求、家长的高期望以及同伴间的比较,导致学生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容易产生自我否定感,即使成绩优异仍觉得“不够好”。这类学校往往以考试成绩作为核心评价指标,忽视学生的多元发展,擅长艺术、体育或社交的学生在单一学术评价体系中难以获得认同,导致自我价值感降低[5]。

尽管示范高中教学资源丰富,但心理健康教育常被边缘化,心理支持不足,学生面临压力时缺乏有效的疏导渠道,负面情绪累积进一步影响自我满意度。示范高中学生常被贴上“精英”标签,与外校或社会标准的对比加剧了焦虑,部分学生即使表现良好,仍因“顶尖环境”中的相对平庸感而满意度下降。

(二)为什么省示范高中学生的学业自我满意度男生优于女生

受社会性别角色影响,传统观念倾向于认为男生在理科和逻辑思维上更具优势,而女生则被期待在语言和文科领域表现突出。省示范高中课程(尤其是数理化)的竞争环境可能让男生更易获得自信,而女生即便成绩相当,也可能因社会偏见低估自身能力。

受应对压力的方式差异的影响,研究表明,女生更倾向于内化压力,容易因学业表现不佳而自我批评;男生则更多外归因(如“题目太难”),心理负担相对较小。省示范高中的高强度竞争可能加剧女生的焦虑,降低自我满意度。受教师与家长的期待差异的影响,教师和家长可能无意中对男女生的学业表现持有不同期待,例如更鼓励男生挑战高难度学科,而对女生的失误容忍度较低。这种隐性偏见可能影响女生的自我评价。

(三)为什么省示范高中高一年级学业自我满意度优于高二和高三年级

高一阶段课程难度适中,尚未进入高考核心复习阶段,考试竞争压力较小;而高二、高三面临选科分班、学业水平考试及高考备战,课业负担骤增,学生更容易因成绩波动或排名压力产生自我怀疑。高一学生刚进入示范高中,对新的学习环境和自身能力充满期待,尚未经历长期高强度学习的挫败感;而高二、高三学生经过多次考试排名,部分人因未能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倦怠或失落情绪。

高一阶段学校更注重综合素质培养,活动较丰富,学生可通过多元表现获得成就感;而高二、高三评价日益聚焦考试成绩,单一化的衡量标准削弱了部分学生的自我认同。高一学生仍处于适应期,自我要求相对宽松;而高二、高三学生因高考临近,对自身缺点的敏感度提高,更容易放大不足,导致满意度下降。

(四)为什么省示范高中男生组的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女生组

多项调查研究显示,省示范高中男生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优于女生组。一方面,省示范高中的男生在学业压力应对上表现出更强的心理韧性。男生在数理学科优势下易获得成就感,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认知,面对考试失利等挫折时,能较快调整心态,减少负面情绪积累。

另一方面,社会对男生的传统性别角色期待,使他们更倾向于通过运动、游戏等方式宣泄压力,同伴间的互动交流也有助于释放情绪 [6]。而女生因情感细腻,对人际关系变化更为敏感,在面临学业竞争、外貌焦虑及复杂的同伴关系时,容易产生孤独、抑郁等不良情绪,且更倾向于自我压抑,缺乏有效的情绪疏导途径,从而影响心理健康水平。此外,家庭对女生在学业与生活细节上的高要求,也可能加重其心理负担,导致心理健康状况不如男生组。

(五)为什么省示范高中高二年级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优于高一和高三

高一学生面临初高中衔接的适应挑战,易产生焦虑;高三学生则因高考临近,长期处于高压状态;而高二处于中间阶段,学业压力虽存在但较为平稳,既无高一的环境陌生感,也无高三的紧迫性,心理负担较轻。高二学生适应性增强,已熟悉高中管理模式和人际环境,掌握了更高效的学习方法,情绪调节能力显著提升;而高一学生尚在适应期,高三因升学焦虑易出现情绪波动。高二学生处于青春期后期,认知趋于成熟,但尚未直面高考抉择,心理冲突较少。相比之下,高一需应对身份转变,高三需处理未来规划压力,均可能引发心理失衡。

(六)为什么省示范高中学生学业自我满意度和心理健康只具显著的低强度负相关

影响学业自我满意度的因素是多元的,示范高中学生普遍学业水平较高,竞争压力大,其自我满意度不仅取决于成绩,还受同伴比较、家长期望等外部标准影响;即使成绩优异,若未达到自我预期,仍可能产生焦虑,影响学业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的关联性。

学生的心理韧性有差异,部分学生虽对学业不满意,但因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或家庭支持,仍能保持较好心理状态 [7];反之,个别成绩优秀者可能因完美主义倾向陷入自我苛责,显示二者并非简单线性相关。心理健康更多受非学业因素,如人际关系、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等因素影响。例如,一名学业中等但社交良好的学生,心理状态可能优于孤立无援的“学霸”。示范高中通常配备心理咨询和生涯指导课程,帮助学生缓解压力,使得学业满意度对心理健康的直接影响被部分抵消。

综上,学业表现仅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其相关性在综合素质较强的示范高中群体中被其他变量稀释,呈现低强度负相关。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省示范高中学生学业自我满意度偏低。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且从平均数数值趋势看男生到女的学业自我满意度是递减的;三个年级在学业自我满意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且高一年级学业自我满意度优于高二和高三年级,从平均数趋势看,学业自我满意度从高一到高

三依次递减。

省示范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组的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女生组的心理健康状况;省示范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高二年级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优于高一和高三年级的心理健康状况。

省示范高中学生学业自我满意度和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低负相关。

(二)建议

1. 加强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增进其自我认同和学业自我满意度

在省示范高中,女生普遍面临更高的学业压力和自我期待,容易因社会性别观念、同伴比较或完美主义倾向而降低自我认同感,进而影响心理健康和学业满意度。可采取以下措施:

针对普测筛选出的心理健康和学业自我满意度指标异常的女生,开设女生专属心理健康讲座,探讨性别角色、自我价值认知等议题,帮助其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减少对外界评价的过度依赖 [8]。邀请优秀女性校友或专业人士分享成长经历,拓宽女生对成功的定义,避免将自我价值单一绑定于学业成绩,增强未来发展的信心。组织女生成长小组,通过互动活动促进情感表达和经验分享,减少孤独感,培养互助氛围,增强心理韧性。指导家长避免过度施压,关注女儿的情绪需求,鼓励多元发展,减少“唯分数论”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2. 加强高三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以缓解学业压力,增进其学业自我满意度

高三年级学生面临高考压力,易出现焦虑、自我否定等心理问题,影响学业表现与自我满意度。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开设专题心理课程,教授正念放松、时间管理、积极归因等技巧,帮助学生科学应对压力,避免情绪耗竭。针对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设置阶梯式目标,通过个性化反馈增强掌控感,减少因盲目攀比导致的挫败情绪。在模考后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引导学生理性分析成绩波动,将关注点从“结果排名”转向“能力提升”,强化自我效能感 [9]。为家长提供指导,避免过度强调分数,倡导通过家庭沟通、运动休闲等方式疏解压力,营造支持性成长环境。通过系统干预,可帮助高三学生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心理韧性,以更健康的心态追求学业目标,实现满意度与成绩的双重提升。

参考文献

[1] 符琳瑜 .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改进策略 [J]. 新一代 ,2022(2):96-96.

[2] 郭姝彤 . 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 , 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关系的调查研究[D]. 天津师范大学,2022.

[3] 成诗林 .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学生内在机理及心理素质提升策略[J]. 华章 ,2024,(12):87-89.

[4] 张禹, 张佳蕾. 基于SCL-90 量表的妇幼医院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25(15):4.DOI:10.3760/cma.j.issn. 1674-2907.2019.15.025.

[5] 余婷婷 , 李扬胜 . 关于帮助高中生缓解高考压力的思考[C]// 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方法研究论坛论文集.2023:1-4.

[6] 王协顺 , 杨心玥 , 苏彦捷 . 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中产生刺麻感和积极情绪的原因 [J]. 心理学探新 , 2021,41(2):8.

[7] 张红宁 . 河南省初中生学业情绪 , 心理韧性与学习成绩关系 [J].2020.DOI:10.12252/j.issn.2096-627X.2020.10.520.

[8] 罗海琴 , 谢日华 , 梁绰意 . 正念干预对不孕症女性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影响的 Meta 分析 [J]. 护理学报 , 2024,31(17):28-34.

[9] 詹英 . 基于阶梯式目标迭代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以数据查询优化课程为例 [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3,19(32):170-173.DOI:10.14004/j.cnki.ckt.2023.1678.

基金资助:本文系 2024 年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中学段心理健康普测后的团体自我关怀干预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BZKTLX202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