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流域水系动态监测测绘中的应用分析
赵志明
山东鸿禹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山东枣庄 277500
一、引言
流域水系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意义重大。其动态变化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传统监测手段在范围、频率和精度上存在局限。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技术发展为流域水系动态监测测绘带来新契机,能获取大面积、高精度、多时相影像数据,助力全面掌握水系动态变化。
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技术概述
2.1 多光谱成像与高空间分辨率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可获取多个光谱波段信息,如 SPOT5 卫星多光谱成像仪含绿、红、近红外和中红外波段,用于植被分析、水体监测等。其空间分辨率高,如吉林一号高分 05B 星分辨率达亚米级,能清晰呈现地物细节,为流域水系监测提供丰富详细信息。
2.2 时间分辨率优势
该技术能按一定周期获取影像,实现对流域水系动态变化的持续监测。通过对比不同时相影像,可分析水系演变趋势,如监测河流改道、湖泊面积变化等。
三、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流域水系监测中的应用
3.1 水体信息精确提取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凭借多光谱波段与高空间分辨率特性,为水体信息提取提供了有力支持。水体在近红外、短波红外波段反射率低,可见光绿光波段反射率高,利用这一光谱差异,结合阈值法、监督分类法,可精准识别水体与非水体区域,确定水体边界与面积。在长江流域部分区域,研究人员借助改进的归一化水体指数(MNDWI)算法,结合高分辨率影像,成功提取复杂地形下的细小河流、季节性湖泊等信息,绘制高精度水系图,为水电站选址、河道整治等水利工程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3.2 水质有效监测
水质监测是流域水系管理重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通过捕捉水体光谱变化实现水质监测。不同污染物在光谱上特征独特,研究人员据此构建经验统计、半经验、物理等水质反演模型,分析影像光谱数据实现水质指标定量监测。太湖蓝藻水华监测中,利用蓝藻光谱特征,通过影像光谱曲线分析其分布范围、聚集程度与发展趋势,相关部门据此启动应急措施,有效控制水华蔓延,保护太湖生态环境,同时为水污染防治提供决策支持。
3.3 水资源合理管理与调配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结合 GIS 和大数据技术,可实时获取水体面积、水位信息,实现水资源动态评估。对比不同时期影像,能掌握水资源时空变化,如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丰水地区蓄水变化等情况。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利用遥感影像监测水资源分布变化,结合历史数据与气候模型预测供需,优化调配方案,科学分配用水,同时评估节水措施效果,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4 水灾害及时预警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融合地形地貌、气象数据,在水灾害预警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灾害发生时,快速获取影像,确定洪水淹没范围、演进路径等关键信息,结合 GIS 空间分析评估风险,为防洪减灾提供依据。2021 年河南特大暴雨灾害中,遥感影像快速呈现郑州等地洪水淹没与内涝情况,助力相关部门制定抢险救灾方案,科学调度资源,减少灾害损失,还可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完善灾害预警体系。
四、应用案例分析
4.1 案例一:某大型流域的水资源监测
长江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水资源聚集地,其水资源动态变化关乎区域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研究团队采用分辨率达 0.5 米的高分二号卫星影像,结合 Landsat8 多光谱数据,对长江中下游某段约 10 万平方公里流域进行为期十年(2013-2023 年)的水资源监测。每年获取春、夏、秋、冬 4 期影像,利用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NDWI)算法,提取水体边界与面积信息。监测数据显示,受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降水格局改变,以及沿江工业用水、农业灌溉量逐年增加的影响,该流域内鄱阳湖水域面积缩减约 18% ,部分中小湖泊干涸率达 30% 。
4.2 案例二:城市河流的水质监测与治理
北京市通惠河作为城市重要景观河道,曾因沿线工业废水偷排、生活污水直排,导致水质长期处于劣Ⅴ类。2018-2022 年间,环保部门利用高分六号卫星影像,结合无人机高光谱数据,构建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水质反演模型,对化学需氧量(COD)、氨氮、叶绿素 a 等 7 项关键指标进行动态监测。监测发现,通惠河朝阳区段氨氮浓度最高达 8.2mg/L ,远超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环保部门据此锁定 12 家违规排污企业,依法关停整改,并新建 3 座污水处理厂,将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提升至每日 15 万吨。同时,通过遥感影像持续跟踪治理效果,2022 年监测数据显示,通惠河全段氨氮浓度降至 1.5mg/L ,水质恢复至Ⅳ类标准,河道生态景观显著改善,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优质的亲水空间。
五、面临的挑战与解决策略
5.1 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复杂性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量庞大,单景影像可达数 GB 甚至更高,且数据格式多样、结构复杂,传统处理方法难以满足实时性与精度要求。例如,在对大型流域进行长时间序列监测时,海量数据的存储、检索和分析效率极低。
为应对该问题,需研发智能化数据处理算法。利用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CNN)技术,可自动提取影像中的水体、地物等信息,减少人工干预;引入云计算平台,如阿里云、华为云,实现分布式存储与并行计算,提升数据处理速度。同时,构建标准化数据处理流程,整合多源数据,增强分析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5.2 影像质量的影响因素
大气条件、云层覆盖严重影响影像质量。云层遮挡会导致数据缺失,大气散射、吸收改变光谱特性,降低水体信息提取精度。如在多雨地区,连续云层覆盖使得监测数据不完整。
采用先进的大气校正模型,如 6S 模型、MODTRAN 模型,可消除大气对光谱的影响;运用深度学习去云算法,如生成对抗网络(GAN),能有效去除云层,恢复影像信息。此外,综合光学遥感与 SAR(合成孔径雷达)等多源遥感数据,利用 SAR 全天时、全天候成像优势,弥补光学影像受天气影响的不足。
六、结论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技术在流域水系动态监测测绘中应用广泛,能为水资源管理、保护和水灾害防治提供有力支持。尽管面临挑战,但随着技术发展和创新,其在该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未来,应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结合其他先进技术,构建更完善的流域水系监测体系,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章斯腾,陆欣,陆瑶,等.青藏高原河流网络高分 CubeSat 遥感监测[J].遥感学报,2021,25(10):2142-2152.
[2]王盛.基于遥感影像的桂江流域水系及汇水盆地信息提取研究[D].广西:桂林理工大学,2011.
[3]李雅,陆瑶,陆欣,等.西北格陵兰冰盖英格尔菲尔德地区冰面-冰前流域水系遥感监测[J].极地研究,2020,32(3):314-321.
作者简介:赵志明(1990 年、11 月)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现供职及高级工程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水利水电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