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测量系统在城市河道综合整治测绘中的应用效能评估
秦延森
山东鸿禹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山东枣庄 277500
市河道环境时存在诸多局限性,而移动测量系统凭借其高效、精准、全面的数据采集能力,为城市河道综合整治测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深入探讨移动测量系统在城市河道综合整治测绘中的应用,评估其效能,旨在为相关领域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移动测量系统;城市河道;综合整治;测绘
一、引言
城市河道兼具生态与实用功能,是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城市化进程中,河道遭遇污染、淤积等难题,功能受损严重,河道综合整治迫在眉睫。测绘作为整治工程的根基,为各环节提供关键数据支持,其精准度影响整治成效。而新兴的移动测量系统凭借多技术融合优势,在复杂城市河道测绘中潜力无限,有望革新传统测绘模式,为河道综合整治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二、移动测量系统概述
移动测量系统是集成多类先进传感器与设备的综合性测绘工具。其核心组件包括 GNSS、IMU、激光扫描仪和全景相机,各部分协同作业,构建起完整的测量体系。GNSS 负责获取载体精确位置,IMU 实时监测姿态变化,二者配合实现高精度定位定向;激光扫描仪发射接收激光束,快速获取目标三维坐标,生成点云数据以勾勒河道及周边地貌轮廓;全景相机拍摄高分辨率影像,辅助地物识别与属性标注。
三、城市河道综合整治测绘需求
3.1 地形地貌测绘
精确的地形地貌测绘是河道综合整治的基础。需要详细测量河道的纵断面和横断面,包括河道的坡度、河底高程、河岸线位置等信息,以评估河道的行洪能力、水流状况以及淤积情况。准确的地形数据对于河道清淤、拓宽、护岸工程设计至关重要,能够确保工程方案符合河道的实际情况,保障工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2 地物信息采集
河道周边的地物信息对整治方案的制定也有重要影响。需要采集河道沿线的建筑物、桥梁、道路、排水口、绿化植被等信息,了解其分布和现状。这些信息有助于合理规划河道整治工程,避免对周边重要设施造成破坏,同时也为景观设计提供参考,实现河道整治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统一。
3.3 水质与生态监测辅助
在河道综合整治中,水质和生态监测是重要内容。移动测量系统虽然不能直接测量水质参数,但通过高精度的地形测绘和地物信息采集,可以辅助确定水质监测点的位置,分析污染源的可能分布,为水质监测和生态修复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例如,通过测量河道的地形起伏和水流方向,结合周边排水口位置,能够更好地预测污染物的扩散路径,为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四、移动测量系统在城市河道综合整治测绘中的应用
4.1 数据采集
根据城市河道的特点和测绘需求,选择合适的移动测量载体。对于陆上部分,可采用车载移动测量系统,沿河道周边道路行驶进行数据采集;对于水上部分,则使用船载移动测量系统,在河道中航行获取数据。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合理设置传感器参数,确保采集到的数据质量满足要求。例如,根据河道的宽度和测量精度要求,调整激光扫描仪的扫描范围和分辨率,设置全景相机的拍摄频率和角度。同时,要注意数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避免出现数据缺失或重叠过多的情况。在复杂环境下,如河道狭窄处、桥梁下方等,需适当降低测量速度,确保传感器能够充分采集到数据。
4.2 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经过一系列处理才能用于河道综合整治分析。首先,对GNSS 和 IMU 数据进行联合解算,提高定位定向精度。然后,对激光点云数据进行去噪、滤波、拼接等处理,生成高质量的点云模型。通过点云分类算法,将点云数据分为地面点、建筑物点、植被点等不同类别,便于后续分析。对于全景影像数据,进行图像拼接、校正和增强处理,使其与点云数据精确配准。利用处理后的数据,可以进行多种分析,如提取河道的横断面和纵断面信息,计算河道的容积、表面积等参数,分析河岸线的变化情况,识别河道周边的地物类型和分布等。通过三维建模技术,将点云数据和影像数据整合为直观的三维模型,为决策者提供更清晰的河道现状展示。
4.3 成果应用
移动测量系统生成的测绘成果在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的各个阶段都有广泛应用。在规划设计阶段,高精度的地形地貌数据和详细的地物信息为整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准确依据,能够优化河道的平面布局、确定工程的规模和范围,提高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工程施工阶段,测绘成果可用于施工放样、工程进度监测和质量控制,确保施工符合设计要求。例如,通过对比施工前后的点云数据,能够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偏差并进行调整。在后期运营管理阶段,定期采集的测绘数据可用于监测河道的变化情况,评估整治工程的效果,及时发现新出现的问题,为河道的长期维护和管理提供支持。
五、应用效能评估
5.1 效率评估
通过实际项目案例对比,移动测量系统在数据采集阶段的效率优势明显。传统测绘方法,如全站仪测量和人工水准测量,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进行逐点测量,且受地形和天气影响较大。而移动测量系统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面积的河道测绘,数据采集速度提高数倍甚至数十倍。以某城市河道为例,传统测绘方法完成10 公里河道的测绘需要一个月时间,而采用移动测量系统仅用了 3 天,大大缩短了项目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
5.2 精度评估
利用专业的测量精度检测设备和方法,对移动测量系统获取的数据精度进行评估。在地形测量方面,通过与已知控制点进行对比,验证移动测量系统测量的河道地形高程精度和平面位置精度。结果表明,移动测量系统在平坦地区的高程精度可达 ±5cm ,平面位置精度可达 ±3cm ;在地形复杂地区,精度略有下降,但仍能满足城市河道综合整治测绘的精度要求。在建筑物和地物测量方面,通过实地测量与移动测量数据对比,评估其尺寸和位置测量精度,同样能够达到较高的精度水平,满足工程设计和管理的需求。
六、结论
移动测量系统革新了城市河道综合整治测绘模式,以高效精准的优势为整治工作提供关键数据支撑。经多维度评估,其应用价值得到充分验证。但在实际操作中,受 GNSS 信号遮挡、数据处理复杂等问题制约。展望未来,随着传感器性能提升、数据处理算法优化,以及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融合,移动测量系统将在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城市生态环境改善注入强劲动力。
参考文献
[1]张福强.轻小型车载移动测量系统的集成与应用研究[D].陕西:长安大学,2023.
[2]黄华东,李冉,马宏阳,等.基于车载移动测量系统的高精地图制作[J].资源导刊,2024(2):26-30,34.
[3]徐涛.面向城市测量的车载移动测量系统研究[J].现代科学仪器,2019(3):93-96.
作者简介:秦延森(1988 年11 月)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山东省滕州市,现供职单位全称:职、职称:副高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测绘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