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企业高技能人才技能素质提升对策探讨研究

作者

聂永艳

金川集团铜贵股份有限公司 737100

引言:全球经济一体化与科技发展推动企业竞争聚焦于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这类在生产、服务等一线岗位,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与精湛技能,能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的群体,是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质量保障的核心力量。当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速,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迫切,但人才技能素质与企业发展需求的矛盾凸显,因此研究其技能素质提升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技能素质与企业发展需求不匹配

部分高技能人才技能停留在传统工艺层面,难以适应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带来的生产与管理变革。企业推进技术升级时,常因高技能人才无法掌握新技术、操作新设备,陷入人才瓶颈,影响生产效益。例如制造企业引入智能化设备后,一线人才因操作维护能力不足,导致设备效能难以发挥。

(二)培养机制不健全

培训内容脱离实际需求,过于理论化,未结合企业生产与岗位核心需求,课程设置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培训方式以集中授课为主,缺乏互动与实践,难以调动学习积极性,且时间有限导致学习不深入;师资队伍存在短板,高校或科研机构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内部技术骨干懂技术却不懂教学,均导致培训与实际脱节。

(三)激励机制不完善

薪酬待遇与高技能人才的贡献、价值不匹配,缺乏市场竞争力,打击工作积极性,甚至引发人才流失;职业发展通道单一,多依赖行政职务晋升,未为技能提升设置专属路径,限制发展空间,削弱学习动力;过度侧重物质激励,忽视精神层面需求,缺乏荣誉表彰、技能认证等措施,难以激发工作热情与创造力。

(四)管理模式滞后

人才评价过度关注学历、职称等表面指标,忽视实际技能、工作业绩与创新能力,无法准确反映人才价值,影响资源配置;采用“一刀切”管理,未结合高技能人才的个性特点、职业需求制定方案,难以满足其发展需求,降低归属感与忠诚度。

二、企业高技能人才技能素质提升对

(一)构建完善的培养体系

以企业战略与岗位需求为导向,优化培训内容,强化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培训,融入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培养,提升培训针对性与实用性,例如制造业开展工业机器人操作维护等课程。创新培训方式,融合集中授课、现场实操、案例分析、在线学习等,结合设备供应商资源开展实操培训,利用在线平台满足碎片化学习需求。打造“内外结合”的师资队伍,聘请高校、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培养内部技术骨干的教学能力,同时建立师资考核机制,保障教学质量。

(二)完善激励机制

结合市场水平与企业实际,建立以技能、业绩、贡献为导向的薪酬体系,将薪酬与技能等级、效率、质量、创新挂钩,对突出贡献者给予奖金、股权等奖励,提升薪酬竞争力。构建多元化职业发展通道,设立初级技师至首席技师等技能等级序列,明确晋升标准与待遇,鼓励人才参与技术研发、工艺改进,为其提供展示平台,如赋予首席技师相应待遇与职责。加强精神激励,建立荣誉表彰制度,通过企业内外渠道宣传优秀人才事迹,邀请其参与管理决策,增强认同感与责任感。

(三)创新管理模式

构建以能力、业绩为核心的评价体系,打破学历、职称限制,综合采用现场操作考核、技能竞赛、项目评审等方式,确保评价客观公正,同时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助力人才明确提升方向。实施个性化管理,通过沟通了解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规划与需求,为创新能力强的人才提供研发资源,为注重家庭的人才灵活调整工作安排,建立人才档案,为管理提供依据。

(四)深化校企合作

与院校共建人才培养基地,院校根据企业需求调整专业与课程,企业提供实习场地、设备及师资支持,通过定向培养、奖学金资助等方式,实现人才精准输送,例如车企与职校共建汽车维修检测基地。开展产学研合作,联合高校、科研机构推进技术研发与工艺改进,选派高技能人才参与项目,学习先进技术与方法,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人才提供实践提升机会,如电子企业与高校合作研发新型元器件。

四、结论与展望

高技能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支撑,当前其技能素质提升面临需求不匹配、培养机制不健全、激励不完善、管理滞后等问题,需通过构建培养体系、完善激励机制、创新管理模式、深化校企合作等措施破解。未来,随着科技进步与竞争加剧,企业需持续优化人才培养管理机制,加强多方合作,同时借助政府与社会的支持,营造崇尚技能的氛围,打造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队伍,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总结:企业高技能人才作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支撑,当前却面临技能素质与发展需求不匹配、培养机制不健全、激励措施不完善、管理模式滞后等问题,制约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对此,企业需构建以战略和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培养体系,优化培训内容、创新方式并打造 “内外结合” 师资队伍;完善融合薪酬、多元化职业通道与精神激励的机制;创新以能力业绩为核心的评价体系与个性化管理模式;同时深化校企合作,通过共建培养基地、开展产学研项目实现人才精准输送与技能提升。未来,企业还需持续优化人才机制,借力政府与社会支持,营造崇尚技能的氛围,打造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队伍,为长远发展筑牢根基 。

参考文献:

[1]张凌,叶晓波,顾洋. 新时代产业高技能人才素质提升实践路径研究[J].新疆开放大学学报,2025,29(01):65-70.DOI:10.20110/j.cnki.cn65-1323/g4.2025.01.002.

[2]李中林,马爱军,程江涛. 抓好技能竞赛扎实推进专业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以 襄 阳 技 师 学 院 为 例 [J]. 中 国 培训,2021,(07):47-48.DOI:10.14149/j.cnki.ct.2021.07.024.

[3]王海霞. 围绕质量立企强化技能提升——DQ公司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促进新时期企业转型升级[J].商讯,2019,(08):196.

[4]邱春波,邢成刚. 建立健全技术工人脱颖而出的体制关于提升新常态下职工技能素质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工运,2017,(05):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