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媒体环境下中职德育与职业素养融合教学创新

作者

刘婷

赣州市湖边中心小学 341000

一、引言

新媒体环境以数字化、交互性、即时性为核心特征,正深刻改变着中职教育的教学形态与育人模式。其中,“德育”聚焦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价值观念与法治意识的培养,是中职教育“立德树人”的核心内容;“职业素养”则指向学生职业认知、职业规范、敬业精神及岗位适应能力的塑造,是中职学生实现职业发展的关键素养。在新媒体普及的当下,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愈发多元,传统分离式教学已难以满足学生成长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探索两者融合的教学创新路径,成为中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实施策略

新媒体为中职德育与职业素养融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工具与场景支撑,需从教学内容、方法、平台、评价四个层面逐步推进,构建环环相扣的融合教学体系,确保每一步骤均服务于“素养共生”的育人目标。

(一)依托新媒体资源库完成教学内容的模块化重构

以中职学生的专业方向与职业发展需求为核心,借助新媒体技术整合德育与职业素养资源,构建“基础模块 + 专业模块 + 场景模块”的融合内容体系。基础模块聚焦共性素养,利用新媒体平台搜集爱国主义、诚信守法、劳动精神等德育素材,将其转化为 10-15 分钟的动画短片、案例解析视频或互动 H5,例如将“工匠精神”拆解为“精益求精”“专注坚持”“创新突破”三个子主题,每个主题搭配行业劳模的工作片段、技能竞赛的精彩瞬间等视频资源,让抽象的德育内容具象化。

(二)运用新媒体交互工具搭建沉浸式教学场景

改变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教学模式,利用新媒体交互工具打造沉浸式教学场景,让学生在参与中实现德育与职业素养的深度融合。课堂内,采用“直播 + 互动”模式,邀请企业优秀员工或行业专家通过直播平台进入课堂,开展“职场分享会”,学生可实时提问,如向酒店服务专业的行业专家咨询“如何平衡服务中的‘客户至上’与‘原则底线’”,在互动中理解“职业操守”与“尊重他人”的内在关联;借助虚拟现实(VR)技术模拟职场冲突场景,如“客户投诉产品质量问题”“团队合作中意见分歧”等,让学生通过 VR 设备沉浸式体验处理过程,教师在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解决问题中体现责任担当”“如何用包容的态度协调团队关系”,将德育中的“责任意识”“沟通能力”与职业素养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同步培养。

(三)搭建多主体协同的新媒体教学管理平台

构建“教师 - 企业导师 - 学生 - 家长”四方参与的新媒体教学管理平台,打破教学时空限制,形成德育与职业素养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平台设置“教学管理”“企业对接”“学生成长”“家长反馈”四个核心板块:“教学管理”板块由教师上传融合教学的课件、视频、任务清单,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如查看学生完成“职场微任务”的情况,针对学生在任务中暴露的“责任意识不足”“沟通方式不当”等问题,及时推送相关学习资源;“企业对接”板块邀请企业导师入驻,定期发布行业最新的职业素养要求、企业案例,如电商专业的企业导师可上传“直播带货中的诚信规范”案例,同时为学生的实习表现打分,反馈学生在实习中“团队协作”“敬业精神”等方面的表现,为教师调整教学内容提供依据;“学生成长”板块为学生建立个人素养档案,自动记录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学习轨迹、任务完成情况、企业评价等,生成可视化的素养成长曲线,让学生清晰看到自己在“德育认知”与“职业素养”方面的进步与不足;“家长反馈”板块则向家长开放学生的部分成长数据,如学生参与“公益志愿”活动的记录、企业对学生“责任心”的评价等,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素养培养的讨论,形成家校协同育人的合力。

(四)建立基于新媒体数据的动态评价体系

摒弃传统以考试分数为主的评价方式,利用新媒体平台收集的多元化数据,构建“过程性评价 + 多元主体评价 + 素养达标评价”相结合的动态评价体系,确保评价能真实反映学生德育与职业素养的融合发展情况。过程性评价依托新媒体平台的学习数据,如学生观看德育与职业素养融合视频的时长、参与互动讨论的次数、完成“职场微任务”的质量等,采用百分制量化评分,其中“任务质量”由教师结合任务中体现的“价值观念”“职业行为”进行打分,如学生拍摄的“职场小故事”中,若能清晰体现“诚信”理念且职业行为符合规范,可给予高分;多元主体评价邀请教师、企业导师、同学、家长共同参与,教师重点评价学生课堂表现与知识掌握情况,企业导师评价学生实习中的职业素养表现,同学通过平台互评“团队协作”“互助精神”,家长评价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各主体评价权重分别为 40% 、30% 、 20% 、 10% ,综合得出学生的主体评价得分;素养达标评价设定明确的德育与职业素养融合达标标准,如“能在职业场景中主动践行诚信原则”“能运用沟通技巧解决职场简单冲突”等,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达标测试任务(如情景模拟题、案例分析题),学生完成后由系统自动评分,结合过程性评价与多元主体评价得分,判断学生是否达到素养融合目标。

三、结语

新媒体环境下中职德育与职业素养的融合教学创新,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以“素养共生”为核心的育人模式重构。通过内容重构、场景搭建、平台协同、评价优化四个步骤,既能让德育扎根于职业场景,避免空洞说教,又能让职业素养承载价值引领,避免技能与品德脱节。这一融合路径不仅能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养,助力其实现从“技能学习者”到“合格职业人”的转变,更能为中职教育探索“立德树人”与“技能培养”协同推进的新路径提供参考,最终为社会培养出兼具精湛技能与高尚品德的技能型人才,为制造业强国、服务业升级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 陈嘉明。新媒体环境下中职德育与职业素养融合教学的实践研究 [J]. 职业教育研究,2024(3):45-49.

[2] 林伟强。中职院校德育与职业素养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应用 [J]. 中等职业教育,2024(2):18-22.

[3] 郑晓峰。新媒体数据驱动的中职学生素养评价体系研究 [J]. 职业技术教育,2024(5):31-35.

课题名称:中职院校德育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育人研究

课题编号:JAZH2023-0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