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质量控制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作者

翁楠

公民身份号码 130725199209232714

引言:在建筑产业现代化进程中,装配式建筑凭借高效生产、绿色施工及质量可控等显著优势,成为推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然而,构件精度偏差、节点连接失效等质量问题,制约着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应用。本文聚焦施工全流程质量控制,深入剖析设计、生产、安装等环节的关键技术,通过体系构建、人员管理及工艺优化等策略,探索提升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路径,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1.1 保障建筑结构安全

装配式建筑的结构稳定性依赖于各个构件的质量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若构件尺寸偏差过大,会导致拼装困难,影响结构的整体性;连接节点若不牢固,在承受荷载时容易出现松动、开裂等情况,严重威胁建筑结构的安全。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构件精度和连接可靠性,是保障装配式建筑结构安全的基础。例如,在某装配式住宅项目中,由于对预制柱和预制梁的连接节点质量把控不严,在进行结构验收时,发现部分节点出现裂缝,经检测,这些裂缝会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不得不对存在问题的节点进行返工处理,不仅增加了成本,还延误了工期。

1.2 提升建筑整体性能

高质量的施工能够保证装配式建筑的各项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从防水、保温性能来看,若构件之间的拼接缝隙处理不当,容易出现渗漏问题,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保温层的安装质量若不符合标准,会降低建筑的保温隔热效果,增加能源消耗。而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能够确保构件拼接严密,保温、防水等构造措施落实到位,从而提升建筑的整体性能。以某装配式商业建筑为例,该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注重对预制外墙板拼接缝的防水处理,采用了优质的密封胶,并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操作,在投入使用后,经过多次暴雨考验,未出现任何渗漏现象,为商户提供了良好的经营环境。

1.3 提高建筑施工效率

虽然装配式建筑本身具有缩短施工周期的优势,但这需要建立在良好的施工质量基础之上。如果施工过程中频繁出现质量问题,如构件不合格需要返工、安装错误需要重新调整等,将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反而降低了施工效率。只有保证施工质量,各个施工环节才能顺利衔接,充分发挥装配式建筑快速组装的特点,实现高效施工。比如在某装配式学校项目中,施工单位在构件生产阶段就加强质量检测,确保每一个出厂构件都符合标准,在现场安装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操作,减少了因质量问题导致的停工时间,使得项目提前竣工交付,为学校新学期的正常开学提供了保障。

2. 基于质量控制的装配式建筑施工策略

2.1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2.1.1 明确质量责任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构件生产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多个主体,要明确各主体在质量管理中的责任。建设单位作为项目的组织者和推动者,要对工程质量负总责,负责协调各参建单位之间的关系,确保项目按照质量目标顺利推进。设计单位要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对设计文件的质量负责,在施工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构件生产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生产构件,对构件质量负直接责任。施工单位要负责现场施工的质量控制,严格执行施工方案和质量标准,确保构件安装质量。监理单位要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对工程质量负监督责任。通过明确各主体的质量责任,形成质量管理的合力。例如,在某装配式建筑项目中,建设单位与各参建单位签订了质量责任书,明确了各方的质量目标和责任,在施工过程中,各方各司其职,有效保证了工程质量。

2.1.2 制定质量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是确保质量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质量管理制度应包括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方面的内容。在质量策划阶段,要根据项目特点和质量目标,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计划,明确质量管理的流程、方法和标准。在质量控制阶段,要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控,建立质量检验制度,对原材料、构配件、施工工序等进行检验,确保质量符合要求。在质量保证阶段,要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加强人员培训、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等措施,为工程质量提供保障。在质量改进阶段,要定期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例如,某施工单位制定了一套详细的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制度,明确了从构件进场检验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质量控制要点和检验标准,并建立了质量问题追溯机制,有效提高了质量管理效率。

2.2 强化人员培训与管理

2.2.1 施工人员技术培训

装配式建筑施工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工艺、操作规程、质量标准、安全知识等方面。通过邀请专家授课、现场演示、实际操作练习等方式,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和操作水平。例如,在进行套筒灌浆连接施工前,组织施工人员参加专门的培训课程,由专业技术人员讲解灌浆工艺的原理、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并进行现场示范,然后让施工人员进行实际操作练习,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通过这样的培训,有效提高了施工人员的灌浆施工技术水平,保证了连接质量。

2.2.2 质量管理人员素质提升

质量管理人员是质量管理工作的核心力量,要提升其素质和能力。定期组织质量管理人员参加质量管理培训课程,学习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方法和工具,如六西格玛管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同时,鼓励质量管理人员参加行业交流活动,了解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不断拓宽视野,提高管理水平。例如,某建筑企业每年都会安排质量管理人员参加国内外的质量管理研讨会和培训课程,并要求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通过这种方式,该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2.3 质量责任保险机制

推行“装配式建筑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由保险公司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构件生产、安装过程进行质量监督。某商业综合体项目引入该机制后,保险公司派驻的质量工程师提出 23 项工艺改进建议,使项目整体质量投诉率下降 82% ,形成“保险- 质量- 市场”的良性循环。

结束语: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构件生产、运输存放、现场安装等全流程。文中通过对各环节关键技术的研究及管理策略的探讨,表明只有从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双管齐下,才能有效保障装配式建筑的结构安全、使用性能与施工效率。随着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需持续深化智能技术与施工工艺的融合,强化全链条质量管控,为装配式建筑的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助力建筑行业向更高效、更环保、更优质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 康凯 . 基于质量控制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5,(09):160-162.

[2] 孟祥彬 .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 [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5,(01):164-167.

[3] 王敏 .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J]. 中国高新科技 ,2024,(22):149-151.

[4] 李达 .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要点与现场质量控制研究 [J]. 陶瓷 ,2024,(11):141-143.

[5] 房姿辰 .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 [J]. 产品可靠性报告 ,2024,(08):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