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启发探究式理论教学模式运用研究

作者

宋珍玉

武警警官学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0213

一、引言

《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高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涵盖计算机基础、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多媒体技术、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和算法、以及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许多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往往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自主思考和实践探索的机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知识的掌握停留在表面,难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因此,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模式成为提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的关键。启发探究式理论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为解决当前教学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启发探究式理论教学模式概述

(一)内涵

启发探究式理论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的建构和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探究者和思考者。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强调知识的获取过程而非单纯的结果。

(二)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价值

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信息编码时,通过提出“信息在计算机内部以什么样形式存储表示的呢?”“如何将信息转变为计算机可识别的形式?”等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主动地学习相关知识。另一方面,该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同时,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通过多年一线教学实践,分析得出目前该课程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 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多数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教学,课堂上以教师讲解知识为主,缺乏互动和参与,这种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学习效果不佳。

2. 实践能力不足

部分学生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但在实践操作中遇到问题时,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3. 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空间,难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启发探究式理论教学模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一)问题情境创设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课程特点,通过展示图片、视频、案例等方式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网络攻击的视频,然后提出“我们的网络是否安全?如何保护我们的网络信息安全?”等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探究状态。还可以通过提出与学生已有知识相矛盾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史时,以“手机能替代电脑吗?”为课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加深对计算机发展的认识。

(二)探究过程引导

1.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小组,明确分工,共同完成探究任务。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时,教师可模拟电脑商提供相关硬件性能指标和报价,让学生通过学习的硬件基本知识及资料收集整理,依据自身的价格消费能力和使用需求,选择合适的电脑型号,并讲述选择思路。通过这一过程,不仅使得学生掌握了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而且了解了因地制宜、性价比最大化的计算机配置方案原则。

2. 展示交流:各小组完成探究任务后,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每个小组推选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分享经验和体会。其他小组可以对展示小组的成果进行提问和评价,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肯定学生的优点和创新之处,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3. 教师引导: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应作为引导者,提供必要的资源与指导,避免直接给出答案。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提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知识总结与拓展

1. 总结探究过程:探究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梳理探究过程与结论,形成知识框架。例如,在完成计算机硬件组成的探究任务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探究过程,包括如何收集资料、如何分析数据、如何得出结论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拓展知识应用:通过拓展性问题或实际应用案例,引导学生将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例如,在学生掌握了Word 的基本排版操作后,教师可以提出“如何设计制作一份个人信息登记表”的拓展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五、启发探究式理论教学模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课堂中的教学效果评估

(一)评估方法

1.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调查学生对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方面的感受。

2.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如参与度、探究积极性、合作能力等。

3. 作业与考试分析:分析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二)评估结果

1. 学生满意度高: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表示满意,认为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学习兴趣增强:课堂观察显示,学生在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下的参与度和探究积极性明显提高,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3. 学习成绩提高:作业与考试成绩分析表明,学生在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六、总结

本研究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探讨了启发探究式理论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运用。通过问题情境创设、探究过程引导和知识总结与拓展等教学策略,结果表明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对提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鲜玉娇 , 李楠 . 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基于案例式、启 发 式、 探 究 式 教 学 方 法 [J]. 科 教 导 刊 ,2024,(32):96-98.DOI:10.16400/j.cnki.kjdk.2024.32.031.

[2] 仲伟东 .“基于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模式探索——评《基于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与探究式课堂教学法》[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44(08):65.

[3] 刘吕红, 肖孟夏. 启发·自主·合作·探究·反馈——“探究式- 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 [J]. 大学教育 ,2016,(04):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