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数字化实验工具在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作者

张春芸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中学 341100

引言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而实验是理解物理概念的重要途径。传统实验受限于器材精度、操作复杂度及数据处理方式,常导致学生参与度低、数据误差大、思维深度不足等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实验工具(如传感器、数据采集器、智能分析软件等)为物理实验教学带来了革新机遇。本文以“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这一经典实验为例,探讨数字化实验工具在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一、传统实验的局限性与挑战

(一)实验操作复杂,学生参与度低

在传统实验中,学生需手动操作打点计时器、纸带、天平、滑轮等器材,步骤繁琐且易出错。例如,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学生需反复调整滑轮高度、平衡摩擦力、悬挂砝码等,操作耗时且难以保证精度。这种机械性操作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降低实验参与度。

(二)数据误差大,结论可靠性低

传统实验依赖人工测量与记录,数据误差主要来源于纸带打点不清晰、计时误差、摩擦力补偿不彻底等。例如,在测量加速度时,学生需通过纸带点迹计算位移差,再利用公式推导加速度,这一过程易受人为因素干扰,导致数据离散度大,结论可靠性降低。

二、数字化实验工具的应用优势

(一)简化实验操作,提升学生参与度

数字化实验工具通过自动化数据采集与实时反馈,显著简化了实验操作流程。例如,在“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学生可使用位移传感器、力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器,直接获取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与所受拉力数据,无需手动打点或记录。智能平板可实时显示实验数据与图像,学生可通过拖拽、缩放等功能动态观察数据变化,增强实验的互动性与趣味性。

(二)提高数据精度,增强结论可靠性

数字化实验工具通过高精度传感器与实时数据传输,有效降低了人为误差。例如,光谱共焦传感器可实现非接触式测量,避免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数据采集器可同步记录多组加速度、拉力与质量数据,采样频率达每秒数千次,远高于传统打点计时器的每秒 50 次。智能分析软件可自动生成加速度 - 力、加速度- 质量倒数图像,并通过线性拟合得出斜率与截距,减少人工计算误差。

三、数字化实验工具的应用案例分析

(一)实验设计:从验证性到探究性

在传统实验中,学生多按教材步骤验证加速度与力、质量的正比关系,缺乏自主探究空间。而数字化实验工具支持学生从生活现象出发,自主设计探究方案。例如,学生可提出“不同材质轨道对加速度的影响”“砝码质量与小车质量比值对系统误差的影响”等拓展性问题,并通过调整传感器参数、增加变量控制等方式开展探究。

(二)数据处理:从静态到动态

传统实验中,学生需手动绘制图像并计算斜率,过程耗时且易出错。数字化实验工具可实现数据的动态处理与可视化。例如,学生可通过 Excel 软件自动生成加速度 - 力图像,并利用“趋势线”功能拟合直线方程,直接读取斜率(即质量倒数)。此外,学生还可通过调整数据范围、切换坐标轴类型(如线性坐标与对数坐标)等方式,深入分析数据规律,培养数据分析与科学推理能力。

(三)误差分析:从定性到定量

传统实验中,学生多通过定性描述(如“摩擦力未完全平衡”“纸带打点不清晰”)分析误差来源,缺乏定量依据。数字化实验工具可提供实时误差反馈与修正建议。例如,系统可自动计算实验数据的标准差与置信区间,并通过颜色标注异常值,帮助学生定位误差来源。学生还可结合受力模拟动画,逐帧分析摩擦力、空气阻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出改进方案(如改用气垫导轨、增加减阻装置等)。

四、应用效果评估与反思

(一)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实践表明,数字化实验工具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某高中物理示范课中,采用数字化实验工具的学生在“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的数据离散度降低 60% ,结论可靠性提高 40% ;在课后测试中,学生对控制变量法、图像法等科学方法的理解正确率提升 35%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能力提升 25% 。

(二)核心素养培养成效显著

数字化实验工具通过“做中学、研中悟”的智慧学习场景,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例如,学生能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分析误差来源、提出改进建议,体现了“科学探究”核心素养;能结合受力模拟动画与传感器数据验证理论公式,体现了“科学思维”核心素养;能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体现了“科学态度与责任”核心素养。

(三)挑战与改进方向

尽管数字化实验工具具有显著优势,但其应用仍面临挑战。例如,部分教师对数字化实验工具的操作不熟练,需加强培训;数字化实验器材成本较高,需优化资源配置;部分学生过度依赖技术工具,需引导其回归物理本质思考。未来,可探索 5G、VR 等技术在跨学科实验中的应用,推动智慧教育向更深层次发展。

结语

数字化实验工具通过简化操作、提高精度、深化思维训练等方式,有效突破了传统实验的局限,显著提升了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效果。以“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为例,数字化实验工具不仅帮助学生更精准地理解物理规律,还培养了其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为高中物理教学改革提供了创新范例。未来,应进一步推广数字化实验工具的应用,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为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基于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 尚德超 .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六届教学研讨会,2023

[2] 数字化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网络改变世界”为例. 戴娇丽.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二届全国教学研讨会,2023

[3] 数字化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 陈瑾 .2022 教育教学与管理——基础教育论坛,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