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育人实践:基于特殊学生成长个案的探索
叶碧容
新兴县环城中学 527400
一、学生情况呈现
小烜是初三学生,我担任班主任。开学第一天,他主动要求帮忙搬运和分发书本,协助班干搞好班务,开学第一周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可是,在第二周星期三早上,他奶奶来电说请两天病假,发烧咳嗽。后面连续一周请假,病因仍是发烧感冒,几乎每天都发去医院看病的证明给我。语文老师是本班从初一带到初三,他说小烜初一、初二就经常这样请假。向初二班主任了解到,小烜在初一、初二请病假时长超过正常上学的一半,他的父母离异,随父生活。第三周、第四周都是奶奶来电请假,从中了解到小烜现在随奶奶一起生活,长期生病、吃药,病假期间整天捧着手机,三餐不正常,经常空腹、且不遵医嘱吃药,晚上刷手机到半夜两三点等。家庭矛盾复杂,父子矛盾激烈,用他奶奶的话形容“父不像父,子不像子”。目前,奶奶劝说不听,父亲不管,也不允许他母亲管。我尝试打电话与他父亲沟通,接通电话仅仅说一句话就挂断,“老师,你别管了,也管不了!”。
二、问题根源剖析
(一)身心发展失衡
初中学生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小烜长期病假及不良生活习惯,破坏身体机能平衡,引发健康问题;身体不适叠加学业压力,加剧心理焦虑,而初中阶段学生情绪敏感、调控能力弱,难以有效应对,形成“身体—心理”双向恶性循环,阻碍成长进程。
(二)家庭育人生态失效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小烜自由生活在离异家庭,奶奶溺爱与父亲专断的教育方式冲突,母爱缺失,导致家庭情感滋养、行为约束、价值引领功能缺失。缺乏正向家庭支持,他在行为自律(如沉迷手机游戏 )、健康管理(拒遵医嘱 )上无有效指引,家庭未能发挥育人正向作用,反而成为成长阻碍。
(三)学校教育衔接难题
长期病假,小烜逐渐与学校日常教育脱节,知识学习断层,校园社交参与度低,回归校园后,行为与心理问题叠加,增加融入学习的难度。科任老师、心理老师、班主任等多方教育力量虽介入,但协同不足,未形成系统育人方案,学校教育在特殊学生衔接与协同育人上,面临现实挑战。
三、以生为本、关爱生命
(一)以生为本,精准育人,协同育人
立足学生差异,精准识别需求,为特殊学生定制成长路径。在引领小烜成长的路上,尊重他的身心、家庭、心理的特殊性,从体育兴趣切入,主动联系心理老师进行危机干预、家庭关系调和,围绕其个体需求联合体育老师、心理老师、家长、社区等多方协同育人,为学生成长护航。
(二)生命关怀,守护根基
从关注身体康复(引导遵医嘱、规律作息),到借体育唤醒生命热情,再到干预心理危机、重塑生命价值认知,贯穿生命教育主线。本案例将生命关怀融入育人全程,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意义、学会健康生活、应对挫折压力,守护生命成长根基,培育积极生命态度。
四、育人策略实施
(一)多元沟通,激活家庭育人动能
1、主动家访破冰:我主动上门家访,深入小烜家庭,与奶奶、父亲沟通,了解家庭矛盾与教育诉求,同步反馈他在校积极表现(如体育课堂优秀表现)与潜在危机(如曾有过自杀念头),以真诚态度建立信任,引导家长正视家庭
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2、构建沟通网络:除了上门家访,还运用电话、微信等方式,持续与奶奶、父亲沟通,联合社区联系母亲,搭建“家、校、社”多元沟通网络。定期用微信分享小烜身心、行为变化,协同制定家庭育人计划,引导父亲调整专断教育方式,平衡奶奶溺爱,逐步重建家庭正向支持系统。
(二)挖掘亮点,重构自我认知
通过谈心了解到小烜热爱羽毛球,体育课时积极参与的闪光点,我与体育老师商讨体育育人方案,在班级体育活动中,赋予其“体育协管员”角色,负责课前准备组织、课中技巧指导,及时公开表扬其责任心与运动天赋。通过肯定体育领域优势,引导其对比沉迷游戏的短暂满足与体育带来的持久成就感,逐步重构自我认知,从认可“体育特长我”,拓展到接纳“可进步、可改变的完整自我”。
(三)体育赋能,唤醒生命热情
因小烜对羽毛球的热爱,推荐他参加学校羽毛球队。他很珍惜这样的机会,积极参加校内外体育活动,体验“坚持、自律、拼搏”精神。在日常谈心中鼓励其将体育意志迁移到健康管理(如遵医嘱、规律作息 )与学业尝试(如补学基础内容 )中。通过体育锻炼改善健康状况,唤醒对生命的热爱与责任,破解“身体—心理”恶性循环。
(四)建立班级“共生”的生态圈,营造健康成长环境
如鱼离不了水,学生个体成长离不开积极的班级氛围。当小烜的体育优势被同学们关注,当科任老师调整对他的评价标准,整个班级形成了相互支持的成长共同体。在这里,差异被接纳,努力被看见,每个生命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节奏。
(五)耐心陪伴,静待成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特殊学生更需要尊重他的成长节奏,允许螺旋式上升。小烜问题的解决非短期可成,他到了第十二周才调整正常上学。从行为纠偏到心理重建,从家庭关系调和到学业融入,需班主任持续投入耐心与精力。多次家访沟通、反复引导鼓励、漫长等待进步,体现初中班主任以“慢教育”心态,陪伴学生穿越成长困境,静待生命拔节孕穗。
五、结语
现在小烜初中毕业了,被他心仪学校录取。有一天下午接到他奶奶电话致谢:感谢学校、老师在她孙子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他,他能顺利毕业和被理想学校录取到,离不开老师的关爱和帮助……。小烜的成长个案,展现班主任秉持以生为本理念,凝聚多元力量,深耕生命教育,以体育人,为特殊学生护航的过程,书写育人温度与专业深度。
参考文献:
[1] 赵福江,《新时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指导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2023 年 .
[2] 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