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以德育为基,高中班主任培养学生心理韧性路径

作者

李雁

无锡市堰桥高级中学

摘要:高中时期学生要面临学业上,人际上的诸多压力与挑战,所以培养其心理韧性就变得非常重要了。心理韧性的提升不仅对于学生这一阶段的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同时对于学生今后的人生与职业发展都具有决定意义。德育作为学生性格、价值观塑造的关键要素与心理韧性提升息息相关。从德育角度出发,对高中班主任有效培养学生心理韧性的方法进行研究,无疑是有很大教育价值的。文章将从构建德育课堂,借助榜样的力量以及其他各种手段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以期帮助学生提升心理韧性,让其在成长过程中更有毅力,更勇敢地前行。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德育;心理韧性;路径

高中阶段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心理状态是否稳定对于学习以及日常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当前,很多学生遇到难题常常易陷入负面情绪中,表现为心理承受能力差。德育是学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若能把德育和提高学生心理韧性结合起来,也许能是解决以上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下面讲探讨高中班主任应该怎样运用德育这一基石来给学生创设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帮助其在这个人生关键时期养成矢志不渝的品格,为其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 构建德育课堂,渗透心理韧性知识

学校教育最核心的环节在课堂,课堂既承担着传授知识和培养品德两大任务,也是铸造学生心理韧性最重要的地方。德育课程的系统性犹如知识的矿藏一样,能深广地彰显心理韧性的本质。这类课程既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心理韧性意味着困境中的执着和挫败中的振兴,进一步引导学生感悟这一能力对于个体成长与发展的关键重要性。通过系统阐述提升心理韧性的方法,如情绪管理技巧和积极心态塑造,有助于学生在理论的高度上构建科学的心理韧性认知框架[1]。

在每周固定不变的德育课时段,高中班级的班主任始终把增强学生心理韧性视为一项核心教学任务。在某节课中,班主任充分备课,深入讲解了与心理韧性相关的心理学原理,利用形象的图片和鲜活的例子,详尽地描绘了大脑在应对挫折时的多重反应机制。随后,班主任根据高中生的日常生活,对考试失败和人际交往难题等常见挑战进行了透彻的分析。为了更具说服力,班主任还特意挑选了班内学生经历过的典型案例,通过对比展示了心理韧性较强的学生在逆境中如何保持冷静、积极寻求出路,而心理韧性较弱的学生则可能陷入负面情绪、难以自拔。在一次关键的考试之后,班主任不失时机地组织了一场活跃的讨论会。学生们积极分享了各自在考试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在班主任的恰当引导下,他们逐渐领悟到挫折并非生活的终结,反而是个人成长的珍贵转机。经过这场讨论,许多学生对挫折的理解焕然一新,树立了正确的挫折观念。在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面对挑战时显得更加镇定自信,其心理韧性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二、 树立榜样力量,引导学生积极效仿

榜样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它所拥有的吸引力就像是一种隐形的能量,可以稳定地吸引学生的目光,并在他们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影响他们的思考和行为。通过给学生讲述历史和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杰出心理韧性的人的事迹,不管是靠坚定的信念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的历史名人,或者是周围学生面对困境一往无前的真实写照,都可以把心理韧性这一抽象概念变成具体鲜活的实践行为[2]。当学生亲眼看见榜样们遇到挫折时表现出的顽强毅力和陷入困境时怎样一再振作起来时,那种视觉上和精神上的双重冲击将在学生内心埋下了向往的种子,继而催生出极强的仿效意愿。这一意志促使学生有意识地去学习榜样这一行为模式,并在学习过程中调整好自己迎接挑战的战略,逐渐构建了个性化心理韧性架构。

在一所中学的课堂上,班主任别出心裁地精心设计了一个被称为“榜样之星”的选拔计划,这个计划每月挖掘和奖励在困境中表现出优秀顽强精神的学生。曾经,一个学生在紧张地准备参加学科竞赛时不幸摔伤了腿,使他每天的动作都特别困难。不过该学生并没有就此选择放弃。尽管他每天都在忍受痛苦和折磨,但他依然坚定地按时赴班学习,甚至在课间时间也不放过任何一分每秒,向老师和学生寻求解答和答疑解惑。每到夜幕降临时,即使已经很累了,他也会在课桌上聚精会神地温习比赛需要的材料。就是凭着这种常人之外的执着精神,终于在学科竞赛上一举摘得傲人桂冠。班主任敏锐发现这个可圈可点的故事,并在接下来的班会上穷尽所能讲述自己的奋斗历程,对自己伤愈之后的心理挣扎,直至最后克服困难的全过程,作了淋漓尽致的刻画。学生听了很受鼓舞,深切地感受到坚持和战胜困难可以产生的强大力量。自那以后,全班掀起了学习与榜样接轨的热潮。每当其他学生遇到学习压力或者人际关系上的问题,这颗“榜样之星”的身影总是会出现在学生心中,鼓舞学生用更坚定的信念战胜面前的各种挑战。

三、 结语

总之,高中班主任可从打造德育课堂,发挥榜样力量等方面对学生心理韧性进行有效培育。德育课堂是学生心理韧性知识系统学习的舞台,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挫折观念以及通过理论学习巩固与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与此同时,借助榜样的力量可以让学生从榜样中吸取勇气与恒心,学会迎难而上,逐渐构建自身特有的心理韧性系统。所以,高中班主任要不断注重德育和心理韧性培养之间的有机融合,探索出更加创新的途径,从而保证学生心理健康能够得到充分保障。

参考文献:

[1]李伟.高中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研究[J].华夏教师,2024,(30):20-22.DOI:10.16704/j.cnki.hxjs.2024.30.012.

[2]张辉.立德树人视域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探究[J].新校园, 2024, (08):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