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农业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作者

刘玉豪

沙河市综合职教中心

引言: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无论是科技创新、产业升级,还是社会服务、文化传承,都离不开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协同作用。对于个人而言,具备这两种能力能够在职场中脱颖而出,抓住更多发展机遇;对于社会而言,它们是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变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在教育、工作与生活中,我们都应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锻炼,让这两种能力成为助力个人与社会不断前行的强大力量。

一、创新课程体系,奠定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基础

实践能力则是将创新思维转化为实际成果的关键。再精妙的创新想法,若缺乏实践支撑,也只是空中楼阁。实践能力涵盖动手操作、项目执行、问题解决等多方面的技能与经验。以农业教学为例,学生通过参与田间种植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农作物生长规律,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种植技巧;在农产品加工实践中,不断尝试优化工艺流程,才能提升产品品质与市场竞争力。实践过程中,人们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而正是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实践能力得以不断提升,创新思维也得到进一步验证与完善。传统的农业教学课程体系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课程内容相对固定,缺乏灵活性与前沿性。为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创新改革。一方面,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构建跨学科的课程模块。例如,将农学与生物学、信息技术、经济学等学科有机融合,开设农业生物技术与信息应用、农业经济管理与市场分析等综合性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多学科的知识与方法,拓宽思维视野,培养其从不同角度思考农业问题的能力,为创新思维的形成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将农业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新趋势融入教学。引入智慧农业、生态农业、精准农业等前沿理念和技术,让学生了解行业最新动态,激发他们对农业创新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同时,在课程中增加实践教学比重,设置专门的实践课程和项目,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实践能力的机会 。

二、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创新思维与实践动力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农业教学中,应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动力。项目式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教师可以围绕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加工工艺优化等,设计教学项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进行资料收集、方案设计、实验实施和结果分析,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案例教学法也能发挥重要作用。选取国内外农业创新发展的成功案例,如荷兰的设施农业、以色列的节水农业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创新思路和实践方法,借鉴其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和解决方案。此外,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辩论,营造开放、自由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表达能力。

在教育领域,教学方法是连接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桥梁,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起着关键作用。为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可从以下方面改进教学方法:

( 一) 推广探究式教学,激发主动探索精神

探究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农业教学中,教师可围绕“不同土壤条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如何利用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农药使用”等问题,鼓励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等步骤开展研究。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深入理解专业知识,还能锻炼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例如,在讲解植物病虫害防治时,教师不再直接给出解决方案,而是提供病虫害样本和相关资料,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三、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提供创新与实践的广阔空间

实践教学平台是学生提升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学校应加大对实践教学平台的投入,建设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应涵盖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作物种植、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功能区域,配备先进的农业生产设备和实验仪器,让学生能够在模拟真实的农业生产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熟悉农业生产流程,掌握各种农业技术和技能。

同时,积极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农业企业、合作社、科研机构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实习和调研,让学生深入农业生产一线,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实际情况。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此外,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和学科竞赛,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等,为学生提供展示创新成果和实践能力的平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实践动力。

四、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引领学生创新与实践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农业院校应注重培养和引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一方面,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和进修,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企业实践锻炼和科研项目研究,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让教师及时了解农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将其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考和实践探索。

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具有丰富农业企业工作经验或科研成果突出的人才担任教师,充实教师队伍。这些教师能够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和经验带入课堂,为学生提供更贴近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升创新和实践能力。此外,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对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教师给予奖励和表彰。

结束语:

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是农业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创新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和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等多方面的努力,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出更多适应农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 姜春玲 , 陈君 .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实践教学体系与模式探索 [J]. 高教学刊 .2024,10(8).DOI:10.19980/j.CN23-1593/G4.2024.08.015 .

[2] 李进 . 新时代创新型高技能农民大学生培养体系研究 [J]. 文教资料 .2021,(16).128-130.DOI:10.3969/j.issn.1004-8359.2021.16.052 .

[3] 余国江 , 尹建慧 . 浅析我国职业本科的高质量发展 [J].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22,25(4).DOI:10.13542/j.cnki.51-1747/tn.2022.04.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