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程的德育实践研究
胡敏
韶关市和平路小学 512000
引言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学校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的关键环节。将传统文化传承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融合,不仅能够丰富德育内容,增强德育的实效性,还能让学生在接受现代教育的同时,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肩负起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
一、传统文化传承视角下小学英语教学与学校德育融合的必要性 1. 情境教学法
(一)丰富英语教学内涵
传统文化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将传统节日、民间故事、传统艺术等元素融入英语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例如,在教授英语节日时,对比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的异同,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增加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和文化内涵。
(二)增强文化自信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部分小学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有所减弱。通过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能够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培养他们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三)促进德育发展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如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等。将这些道德观念融入英语教学,通过英语故事、歌曲、对话等形式呈现,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二、小学英语与德育工作跨学科融合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融合意识与能力
1. 强化德育融合意识
通过专题培训、教研活动等方式,帮助英语教师理解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使其认识到语言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授,更是价值观塑造的过程。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并结合英语学科特点,在学校集体备课中共同探讨如何在课堂中自然渗透德育内容。
2. 提升跨学科教学能力
开展“英语 + 德育”融合教学研修,如案例分析、示范课观摩等,让教师掌握如何在词汇、对话、阅读等教学环节中融入德育元素。例如,在教授“family”主题时,可引导学生讨论“孝亲敬长”,在“environment”话题中培养环保意识。
3. 建立合作教研机制
鼓励英语教师与德育教师、班主任协同备课,共同设计融合课程。学校设立跨学科教研组,定期交流经验,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师的融合实践能力。
(二)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融合点
1. 传统节日文化
以英语教材中涉及的节日为切入点,深入挖掘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例如,在学习“Christmas”时,可以对比介绍我国的春节,讲解春节的习俗、传说、美食等,让学生感受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差异,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2. 传统艺术形式
英语教材中可能涉及到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教师可以结合我国的传统艺术,如书法、国画、京剧等,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关于颜色的词汇时,展示我国传统水墨画,让学生欣赏国画的艺术魅力,同时学习用英语描述画中的色彩和意境。
3. 传统美德教育
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传统美德元素,如诚实、善良、友爱、勤劳等。通过故事讲述、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这些美德的内涵,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例如,在学习英语童话故事时,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人物的美德品质,进行讨论和分享。
(三)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创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英语。例如,模拟古代的茶馆场景,让学生用英语进行点茶、交流等活动,感受传统茶文化的韵味。
2. 项目式学习
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活动。例如,让学生分组完成一个关于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项目,包括收集资料、制作手工艺品、用英语进行介绍等。通过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信息技术融合
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资源。例如,在端午节前夕,播放关于端午节来源、习俗的英语纪录片、动画短片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传统的节日文化;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开展端午节英语阅读、写作竞赛,端午节讲故事比赛等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及交流渠道。
(四)完善评价体系
1. 多元化评价内容
在英语学科评价中,增加对学生在文化传承和德育方面表现的评价内容。例如,评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在英语表达中体现的文化意识和道德情感等。
2. 多样化评价方式
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例如,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英语展示活动,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表现;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
三、 结语
传统文化传承与学校德育工作的融合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通过构建融合传统文化的课程体系、营造富含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基于传统文化的德育实践活动以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多方面的努力,能够有效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传承与学校德育工作融合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创新,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让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实现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德育的实践探索 [J]. 王娟 . 基础教育论坛 ,2024(20)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性转化的德育面向 [J]. 李健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09)
[3] 数字化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机遇与挑战 [J]. 李长江 . 河北教育( 德育版 ),2024(08)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文化认同与价值观塑造的路径探析[J]. 黄驰 ; 张译元 ; 杨俊 . 新传奇 ,202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