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输血前的这些检查,一定要做!

作者

苏斌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200072

在临床用血过程中,患者常常会有这样的问题:“我只不过是贫血症,为何住院后还要重复抽血?”为何每一次住院都要做 HIV,梅毒等检查?你这是想要多赚点钱吗?”这种问题很普遍,很多人都希望给患者少点钱,可实际上,该做的检查都不能省。在外科手术、外伤救治及贫血等疾病治疗中,输血是常用的医学手段。不过,输血也存在一些危险,比如输血反应,感染等。所以,在输入之前,医师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身体状况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检测,以保证其安全有效。

1 输血的基本原理

输血最根本的原则就是把特定的血或者是血产品从一个人体内转移到另外一个人体。一般来说,输注的液体取自捐赠者的身体,对其进行筛选和测试,以确定其血的安全性以及与其受体的血型相符。通过这种方法可以降低因输血而产生的排斥及其他危险。

2 输血的目的

输血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改善症状或治愈疾病。例如:1. 重度贫血:由于机体不能产生充足的红细胞,所以需要补充一些红细胞,以减轻患者的病情。2. 出血:在机体不能自行凝结成血细胞的情况下,输血能产生凝血的物质及血小板,从而加快凝结进程。3. 癌症治疗:化学疗法及放射疗法可以破坏人体的血液系统,造成贫血症及其他的一些并发症。通过输注能够补充更多的红细胞和血小板,从而减轻上述病症。

3 输血前要做哪些检查?

3.1 血型检查

在进行血液检测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确保两种血液的相容性。除了 A型,B 型和 O 型之外,RH 型是最普通的血型。在不同血型的人进行血液交换时,会引起比较严重的血液反应。例如,人类血型系统可分为 A 型、B 型、AB 型和O 型。A 型血患者在使用 B 型血供者的血时,会引起血细胞凝集、破裂、溶解等副作用,统称为严重的输血反应。RH 血型体系又分为 RH 阴性血和 RH 阳性两种,RH 阴性血患者若接受 RH 阳性血液,可能引发免疫反应并产生 RH 抗体。这类患者一旦出现了输血的情况,就有很大的危险和并发症。因此,通过对血液样本进行有效的检验,可以保证血液使用者与血液使用者的血型相容性,进而可以避免以上提及的血液反应与并发症。

3.2 血常规检查

抽血之前要做血常规,主要是检测患者的红细胞指数、血小板指数等血液状况。这种指标能够反映出患者的血液状况和功能。像是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主要是通过检测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来判断受血对象是否有贫血的情况,再结合患者的血的状况来判断输入的数量。至于白细胞计数,大家都知道,白细胞是机体的一个主要成分,主要作用就是抵御感染和疾病,在进行输血前,通过对白细胞的计数进行检测,可以初步了解受血者的免疫状况,从而能够判定患者有没有被感染等危险,从而进行预防。至于血小板计数,主要是起到保护机体的凝血功能,预防出血,通过检测血小板的数目,可以判断出血液中的凝血能力,可以在输液的时候,对患者进行实时监控,有着很大的实用价值。因此,在进行血液检测之前,必须先进行血液检测,才能保证血液的安全。

3.3 凝血常规

凝血常规主要用于测定患者的凝血功能,如 PT、APTT、INR、Fg 等。在输注之前做凝血常规检测,有助于医师了解患者凝血能力,保证输注安全有效。首先,血液凝固测试有助于评价患者的出血危险。当患者凝血功能有异常时,可能会导致出血,比如 PT、APTT 或 INR 升高,或纤维蛋白原浓度较低。因此,必须对患者的输血方案进行适当的修改,或采用其他的处理方法来降低出血的危险。其次,血液凝固测试有助于评价患者的血液凝固危险。当患者出现凝血功能不正常时,如 PT、APTT 或 INR 下降,或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则提示患者的血液更容易凝固,更易发生血栓风险,此时需调整输血方案(如减少凝血因子输注量)。另外,对患者进行凝血指标检测也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肝脏和肾脏功能。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的主要器官,肾脏功能异常可能通过代谢紊乱间接影响凝血功能。因此,需针对不同病例调整补液方案,以及其他的一些处理方法来提高肝脏、肾脏的功能。

3.4 传染性疾病的检查

上面我们提到了 HIV、HBV,这一类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血液进行的,因此,在进行输血之前,首先要做一些传染病的检查,这样可以防止患者被传染,毕竟,在献血的时候,是将供血的人的血液以及血制品,都是由供者向受者进行的,所以,在献血的时候,只要有了以上提到的各种传染病,病原体就会通过血液的转移,将病毒传染给患者。因此,在输血前必须对血液中的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等)进行筛查,这样才能避免感染。另外,根据多地及国际相关法规,输血前的传染病筛查是保障患者与供血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措施。因此,在进行血液检测之前,必须对血液中的传染病进行筛查,从而防止血液中的病毒传播,同时也保护血液中的相关医护人员。

3.5 肝肾功能检查

在进行输血之前,还应该做一些血常规和传染性疾病的筛查,有些患者在进行血液检查之前还要做肝肾功能检查。它的作用就是检查患者的肝功能,从而确保患者在输入血液的时候,能够进行正常的代谢。肝脏作为机体重要的代谢与排毒器官,其实质是参与各种物质的合成与分解,因此,在进行血液输入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测,从而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价,并对其进行评价。另外,还要做肝肾功能检查,确定患者能否进行输血,若有肝肾功能不正常,则有可能导致输血后感染和药物中毒的危险。因此,有些人在输血之前,还是要做一些肝脏、肾脏的检测,这样才能保证整个输血的安全。

3.6 交叉配血试验

交叉配血试验需将供者的红细胞与受者的血清、受者的红细胞与供者的血清分别进行反应,评估是否存在血型不合的抗体。许多人都会询问,为什么要在输注之前做血液比对?一是要防止输血反应,正如上面提及的,不同血型间有某种交互作用,若受血人的血型抗体与供血人的血型抗原相配,可能会出现发热、过敏、溶血等炎性反应,因此,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可以对两者间是否有抗体进行测定,从而防止以上所说的输血反应。二是避免发生输血意外。因此,交叉配血实验能够确保献血者与供者血液的相容性,因此有些人在献血之前,不仅要做血型检测,还要做一些交叉配血实验,其主要作用是确保血液的安全。

因此,为保证受血者、供血者及相关医护人员的安全,必须做血型检查、凝血功能检查、传染性疾病筛查、肝肾功能检查等,保证输血的安全有效,降低输血时的副作用和并发症。难怪要做各项检测,才能进行输血。在进行血液注射之前,一定要注意饮食和用药等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确保血液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