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及技术应对策略探讨

作者

刘彦泽

兴安盟财政预算编审中心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 137400

1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现状

1.1 网络攻击手段多样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攻击手段日益丰富。黑客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病毒和木马攻击,像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愈发猖獗。攻击者通过控制大量的傀儡主机,向目标服务器发送海量的请求,使其不堪重负而瘫痪,从而影响正常的网络服务。例如,一些大型电商平台在促销活动期间,就可能成为DDoS 攻击的目标,导致网站无法正常访问,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零日漏洞攻击也不断涌现,由于软件开发者难以及时发现和修复新出现的漏洞,黑客便利用这些未公开的漏洞进行攻击,让防御者防不胜防。

1.2 数据泄露问题严重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数据已成为企业和个人不可或缺的重要资产。然而,数据泄露事件时有发生,这不仅威胁到数据安全,也对经济社会稳定运行构成挑战。一方面,企业内部人员的操作不当或违规行为,可能成为数据泄露的隐患。例如,员工可能因安全意识薄弱,将含有敏感信息的文件随意共享至公共网络,或未能妥善保管登录账号和密码,导致重要数据被不法分子盗用。另一方面,外部黑客的恶意攻击亦是数据泄露的主要原因之一。他们通过技术手段破解企业网络防护系统,非法获取客户信息、商业机密等重要数据。这些泄露的数据一旦流入非法渠道,可能被用于非法交易、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给用户和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严重时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1.3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滞后

尽管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不断进步,但其发展速度仍难以与网络攻击技术的演进相匹配。众多企业和机构受限于资金和技术资源的不足,未能及时对网络安全防护设备及软件进行更新与升级。一些陈旧的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在应对新型攻击手段时显得力不从心,导致网络环境存在显著的安全风险。此外,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亦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从识别新的安全威胁到研发出相应的防御措施,通常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延迟,在此期间,网络系统可能遭受攻击。

2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技术应对策略

2.1 防火墙技术防范

防火墙作为网络安全体系中的基础防线,肩负着至关重要的防护使命。它在网络架构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对不同网络之间的访问进行严格而细致的控制和监管,依据预先精心设定的规则和策略,能够高效地拦截和阻止那些未经授权的非法访问行为。通过这种科学而严谨的管理方式,防火墙成功地将外部不可信的网络环境与内部可信的网络环境进行有效隔离,构建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例如,在企业内部的网络环境中,管理人员可以充分利用防火墙的先进技术,精确设置只允许特定端口和特定协议的流量进入企业网络,从而有效防范来自外部的各种恶意攻击。这些恶意攻击可能涵盖黑客的非法入侵、计算机病毒的广泛传播以及其他多种形式的网络威胁。防火墙通过其层层递进的过滤机制和实时监控功能,使得企业内部网络的安全性得到了显著而全面的提升,为企业的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续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2 加密技术保障

加密技术乃网络数据安全防护之关键措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实施对敏感信息的加密处理,将信息转化为难以破解的密文形式,以实现数据传输与存储的安全保障,确保数据安全无虞。即便数据在传输过程中遭遇截取,攻击者若无解密密钥,亦无法获取有效信息,从而显著提升了数据的安全系数。在众多加密算法中,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为常见之类型。例如,在互联网银行交易流程中,采用加密技术对用户的账户信息、认证凭证、交易数额等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可显著提升用户资金的安全性,预防信息泄露及非法篡改事件的发生,从而确保交易流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3 入侵检测与防范系统部署

入侵检测与防范系统(IDPS)具备实时监测网络中异常活动的能力。该系统能够通过深入分析网络流量、系统日志以及其他相关数据,精准识别出潜在的入侵行为,并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具体而言,当系统检测到诸如异常的网络连接尝试、不寻常的数据传输等可疑情况时,会立即发出警报,并迅速启动相应的阻断措施。这些措施可能包括切断异常的网络连接、限制特定用户的访问权限等,从而有效防止攻击行为进一步扩散,确保网络环境的安全稳定。通过这种全方位的监测与防范机制,IDPS 在保障网络安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4 安全漏洞修复与更新

及时修复网络系统和软件中存在的安全漏洞,无疑是确保整个网络安全稳定运行的核心环节。黑客们往往会瞄准系统和软件中的这些薄弱环节,伺机发起攻击,从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建立健全且高效的漏洞管理机制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定期对网络中的各类设备、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应用程序进行全面细致的漏洞扫描,确保不遗漏任何一个潜在的风险点。一旦在扫描过程中发现安全漏洞,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及时获取并应用相应的补丁程序,对这些漏洞进行彻底修复。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系统的安全性,还应保持软件和系统的持续更新,确保能够及时获取到最新的安全防护功能和补丁,从而有效抵御不断变化的网络安全威胁。

2.5 访问控制技术强化

访问控制作为确保网络安全的核心环节,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基于用户的身份标识和权限等级,对网络资源的访问进行细致且严格的管控措施。通过精心设置多层次、差异化的访问级别,能够有效限制不同用户对敏感信息和高风险关键系统的访问权限,从而防止未经授权的非法操作和潜在的安全威胁。例如,在企业内部的复杂网络环境中,各个部门的员工根据其岗位职责和工作需求,被赋予不同的访问权限。普通员工通常只能访问与其日常工作直接相关的有限资源,而高级管理人员则因其决策和管理需要,被授予更高层次、更广泛的访问权限,以便全面掌握企业运营状况。访问控制技术的实现手段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身份认证机制、精细化的授权管理策略、便捷的单点登录系统等。这些技术手段相互配合,共同构建起一道坚实的防线,确保只有经过严格验证和授权的用户才能顺利访问特定的网络资源,从而在根本上提升网络的整体安全性和可靠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不容乐观,网络攻击手段的多样化、数据泄露问题的严重性以及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的滞后性,都给网络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但也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技术应对策略,如防火墙技术防范、加密技术保障、入侵检测与防范系统部署、安全漏洞修复与更新以及访问控制技术强化等。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技术手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网络的安全性,减少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等安全事件的发生。不过,网络安全是持续、动态的过程,随网络技术发展创新,新安全威胁不断涌现。因此,需持续关注网络安全动态,加强技术研发创新,提升防护能力,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安全挑战,为计算机网络稳定运行和社会数字化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 董丽莎,李胜利,扈宁. 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及技术应对策略探讨[J].通讯世界,2024,31(08):31-33.

[2] 单薇 . 基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发展现状 [J]. 黑龙江科学,2023,14(17):146-148.